第八编 关于党的建设(5)
4574.差不多在延安就是这样,自由主义的思想相当浓厚,也可以说在某些部门中间非常浓厚。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共产党员是不应该有的。(《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4~415页。)
4575.不顾主客观条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着幻想。这是盲动主义的残余。(《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87页。)
4576.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党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5页。)
4577.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5页。)
4578.“过”的即是“左”的东西,“不及”的即是右的东西。依照现在我们的观点说来,过与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过”或“左”倾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右倾,是“不及”。(《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1939年2月20日、22日),《毛泽东文集》第卷第162页。)
4579.当着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那是冒险主义。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那是右倾机会主义。(《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20页。)
4580.稳步不前,右了,超过实际可能办到的程度勉强去办,“左”了,这都是主观主义。(《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1953年10月15日、11月4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03页。)
4581.什么叫“左”?超过时代,超过当前的情况,在方针政策上、在行动上冒进,在斗争的问题上、在发生争论的问题上乱斗,这是“左”,这个不好。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当前情况的后面,缺乏斗争性,这是右,这个也不好。(《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03页。)
4582.有人问:什么叫“左”右倾?过去我们讲过,事物在空间、时间中运动。这里主要讲时间,人们对事物的运动观察得不合实际状况,时间还没有到,他看过头了,就叫“左”倾,不及,就叫右倾。……总而言之,事物在时间中运动,到那个时候该办了,就要办,你不准办,就叫右倾;还没有到时候,你要勉强办,就叫“左”倾。(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结论(1955年10月11日))
4583.所谓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干这件事,那里有利就干那件事,没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章程,没有一定的方向,他今天是这样,明天又是那样。比如王明就是如此,从前“左”得不得了,后头又右的不得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6年8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95页。)
4584.在人民内部,有些人对于肃反问题的看法,也有一些不同。有两种人的意见,和我们的意见不相同。有右倾思想的人不分敌我,认敌为我。广大群众认为是敌人的人,他们却认为是朋友。有“左”倾思想的人则把敌我矛盾扩大化,以至把某些人民内部的矛盾也看作敌我矛盾,把某些本来不是反革命的人也看作反革命。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都不能正确地处理肃反问题,也不能正确地估计我们的肃反工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6~217页。)
4585.一九二七年革命的失败,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工农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而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其结果是帝国主义命令它的走狗豪绅买办阶级,伸出千百只手来,首先把蒋介石拉去,然后又把汪精卫拉去,使革命陷于失败。那时的革命统一战线没有中心支柱,没有坚强的革命的武装队伍,四面八方都造起反来,共产党只得孤军作战,无力抵制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命的各个击破的策略。那时虽然有贺龙、叶挺一支军队,但还不是政治上坚强的军队,党又不善于领导它,终归失败了。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56~157页。)
4586.由于没有使中下级干部彻底了解,由于上级没有事先预防与及时检查,致使许多地方犯有极左错误,主要是在土地政策,劳动政策,财政政策,锄奸政策,对待知识分子政策,对待俘虏政策,对待国民党人员政策,以及我之政权组织上表现过左。其结果是缩小了我之社会基础,引起中间势力害怕,给日寇、汪逆与顽固派以争夺群众团聚反动力量的机会。待错误形成再去纠正,已使我们受到极大损失。(《防止执行政策时犯“左”倾错误》(1940年10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02页。)
4587.土地革命的后期,由于不认识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革命的长期性这两个基本特点而产生的许多过左的政策,例如以为第五次“围剿”和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斗争是所谓革命和反革命两条道路的决战,在经济上消灭资产阶级(过左的劳动政策和税收政策)和富农(分坏田),在肉体上消灭地主(不分田),打击知识分子,肃反中的“左”倾,在政权工作中共产党员的完全独占,共产主义的国民教育宗旨,过左的军事政策(进攻大城市和否认游击战争),白区工作中的盲动政策,以及党内组织上的打击政策等等,不但在今天抗日时期,一概不能采用,就是在过去也是错误的。这种过左政策,适和第一次大革命后期陈独秀领导的右倾机会主义相反,而表现其为“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则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除基本农民以外),实为代表两个极端政策的极明显的例证。而这两个极端的政策,都使党和革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762~763页。)
4588.从“九一八”至遵义会议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领导者们的所谓两条战线斗争是主观主义的。这首先是因为他们拿了衡量一切的他们自己的路线,是不根据于客观实际而仅仅根据于主观愿望,胡乱制造出来的。以机会主义的思想去衡量别人的思想,于是到处都发现“机会主义”,正如有鬼论者到处见鬼一样。第二,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主义的,既用这种方法造出了他们自己的主观主义的政治路线,又用这种方法造出了他们自己的宗派主义的组织路线,于是对于凡不合他们胃口的一切人都看作是“机会主义者”。他们对于事既不用唯物的辩证的方法,对于人自然也不用这种方法。而要作两条战线上的斗争,如果离开了唯物的辩证的方法,就会只是胡闹一顿,决无好结果可言。第三,他们连什么叫做“两条战线斗争”也是一点不懂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者们主观地狂妄地采取所谓两条战线的方法,完全离开了具体的科学的研究工作,故其结论不能不是错误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领导者们的主观主义的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把党内对于这个方法的思想弄得极其混乱与模糊起来了。许多人都晓得要作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但许多人都不晓得究竟如何做法,成了一句不值钱的口头禅。第四,“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领导者们的主观主义的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亦即他们的乱斗法,自然就不能如《联共党史》在其结束语中所说的,既要同“党内机会主义集团——‘经济主义者’,孟什维克,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民族主义倾向者”作斗争,并将他们加以粉碎(结束语第四条);又要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党与党员在工作中所犯的错误(结束语第五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乱斗法,没有可能将这二者(对付敌人和对付犯错误的同志)加以区别,而把用于对付敌人的方法来对付了同志,在党内造成了一种乱斗的习惯,不分青红皂白,大事小事,一律都是“最坚决无情的斗争”,到处都是“仇恨”与“斗争的积极性”,造成党内离心离德、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这种反科学的小资产阶级主观主义的乱斗法,如果不肃清,党要达到真正的团结与统一是不可能的。(《驳第三次“左”倾路线(节选)》(1941年),《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45~347页。)
4589.犯急性病的人连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也不要,结果自己变成了空军司令,队伍越打越小。我们党有两次变小过,大起来又小了,大起来又小了。头一次,五万多党员剩下没有多少;后来一次,三十万党员也剩下没有多少。按比例说,头一次的损失还小些,五万多人剩下万把人,剩下了五分之一;后来三十万剩下不到三万,只有二万五千左右有组织的党员,还不到十分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09页。)
4590.陈独秀对于反革命向人民的进攻,不是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结果在一九二七年的几个月内,把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统统丧失干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28页。)
459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机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左”,先是表现在城市工作方面,不但把自己孤立了,而且到后来在城市简直立也立不住了,只好退到农村。到了农村,他们又有军事斗争方面的“左”和土地政策、工商业政策方面的“左”。他们把赤白对立绝对化;对中小资产阶级实行过左政策,片面强调工人利益而把工商业很快搞垮了;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并损伤了一部分中农的利益。当然,我们党在农村中还是有群众的,不能说是在农民中完全孤立。总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左”的政策的结果,我们没能孤立蒋介石,而是孤立了自己。(《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2月25日、28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330页。)
4592.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我们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把我们党在农村中的大部分根据地搞垮了。(《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1956年9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33页。)
4593.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都是在十年内战时期产生的。……第三次是王明路线,时间最长,统治全党达四年之久。这条路线是共产国际制造的。当时,王明发展了李立三的错误,在军事、政治、组织等一系列问题上,坚持错误的冒险主义,结果把南方根据地丢掉了,只好两条腿走路。一万二千五百公里的长征是光荣的,但实际上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毛泽东有关遵义会议的部分论述》(1945年5月~1964年3月),《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1期。)
4594.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面的坏结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99页。)
4595.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也是这样,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当湘赣边界割据的初期,有些同志真正相信了当时湖南省委的不正确的估量,把阶级敌人看得一钱不值;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就是那时(一九二八年五月至六月)湖南省委估量湖南的统治者鲁涤平的形容词。在这种估量之下,就必然要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但是到了同年十一月至去年二月(蒋桂战争尚未爆发之前)约四个月期间内,敌人的第三次“会剿”临到了井冈山的时候,一部分同志又有“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提出来了。其实,那时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到十分露骨的地步,蒋桂冯混战的形势业已形成,实质上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落,革命潮流开始复兴的时候。但是在那个时候,不但红军和地方党内有一种悲观的思想,就是中央那时也不免为那种表面上的情况所迷惑,而发生了悲观的论调。中央二月来信就是代表那时候党内悲观分析的证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00页。)
4596.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抛弃实质的观察,是因为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00页。)
4597.在将来,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当轻易谈转变。怀疑这一点而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转变,如像过去某些同志所谓民主革命在重要省份开始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开始转变之时,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见中国是一个何等样的政治经济情况的国家,他们不知道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完成民主革命,较之俄国要困难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60~161页。)
4598.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李立三主义和后来的军事冒险主义与军事保守主义都犯过此错误,不但不是辩证法,而且不是唯物论。(《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1936年11月~1937年4月4日),《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9页。)
4599.“左”的与右的相通,因为都离开过程之正确的了解,到达于不顾过程内容,不分析具体的阶段、条件、可能性等抽象的一般的空洞见解。因此,他们两极端就会于一点。(《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1936年11月~1937年4月4日),《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12~113页。)
4600.看起来好像革命的“左”倾意见,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急躁病,同时也来源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部保守性。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第212页。)
4601.为什么只是“左”的传统?这是由于几种原因:(一)民族与社会的双重压迫,造成群众生活与党的环境的极端困难,这些困难压迫着我们(这是“左”比右总要好些的观点的来源)。(二)党内小资产阶级与幼年无产阶级成分的存在且占大的数目。(三)党还只有十五年历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的传统还不十分深厚,解决问题还不能样样带马克思主义原则性,还没有很早及人人都学好唯物辩证法。(四)在克服错误路线时(主要在克服立三路线时),在斗争策略、宣传教育、党内关系这三个问题上的错误,没有得到彻底的克服,有些一时是进步,过后又发作起来。这三个问题上的错误,在一个长时期中没有彻底地提出并解决过。由于这四个原因,所以我们党内还存在着若干表现“左”的不良的习惯或传统。至于右的东西,则因为环境不容许这种东西的存在,又克服得比较彻底,所以不成其为错误传统或不良习惯。(《关于十五年来党的路线和传统问题》(1937年6月3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508页。)
4602.倾向来源问题
右倾――从地主资产阶级影响来的。
“左”倾――从农民小资产阶级影响来的。
客观的――上列二种。
主观的――教育不足(自我批评不足)。
(《目前时局与党的政策》(1940年7月13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291页。)
4603.过去没有做过认真研究理论和研究历史的工作,对犯错误的人只是惩罚。没有认清立三路线的错误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在小资产阶级十分广大的社会中的一种必然性,不是个人的偶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1944年3月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93页。)
4604.整顿三风搞得好不好,对目前,对将来,对领导整个革命,关系很大,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把这样的事做好。(《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22页。)
4605.在整顿三风中间,一切同志都要整顿,文艺界也包括在内,其目的就是要把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加以破除,转变为无产阶级思想。(《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1942年5月28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26页。)
4606.同志们中间还有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75页。)
4607.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内战时期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过去在国际上也有这种现象,例如在巴黎公社时期犯“左”的布朗基主义错误,后来又犯第二国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个规律是由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采用的政策会反映到无产阶级党内来。例如,中国资产阶级蒋介石在抗战时期采用联共政策时,我们党内容易产生右倾错误;在皖南事变时,便产生“左”倾错误,有人认为是又一次“马日事变”,主张举行全国暴动等等,资产阶级一触,我们即跳。(《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1944年3月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93~94页。)
4608.如果我们在全体上过高估计敌人力量,因而不敢推翻他们,不敢胜利,我们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不采取谨慎态度,不讲究斗争艺术,不集中全力作战,不注意争取一切应当争取的同盟者(中农,独立工商业者,中产阶级,学生、教员、教授和一般知识分子,一般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开明绅士),我们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主要的几个重要问题》(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卷第1267~1268页。)
4609.我们党的历史情况表明,在我党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时期,党内容易发生右的偏向,而在我党和国民党分裂时期,党内容易发生“左”的偏向。(《关于情况的通报》(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297页。)
4610.过去发生“左”的偏向,是因为大家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难免要犯错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要有一个过程。去年六月到现在的短短时期内,经过反右和反“左”的斗争,使大家都知道了反右、反“左”是怎么一回事。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大家是不会知道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21~1322页。)
4611.这里,最基本的道理,就是他们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代表小资产阶级里头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群众广大的国家。小资产阶级中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动摇的。比如富裕中农,大家看到,无论在哪个革命中间,他们总是动摇的,不坚定的,高兴起来可以发狂,悲观起来可以垂头丧气。他们的眼睛经常看到的是他们那一点小财产,无非是一两匹牲口呀,一辆大车呀,十几亩地呀。他们患得患失,生怕失掉这些东西。这种人跟贫农不同。中国的贫农在北方占百分之五十,在南方占百分之七十。我们党,拿成分来说,基本上是工人和贫农组成的,即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组成的。半无产阶级也是小资产阶级,但是它的坚定性要比中农好得多。我们党也吸收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在一千多万党员里头,大中小知识分子大概占一百万。这一百万知识分子,说他们代表帝国主义不好讲,代表地主阶级不好讲,代表官僚资产阶级不好讲,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好讲,归到小资产阶级范畴比较适合。他们主要代表小资产阶级范畴里哪一部分人呢?就是城市和农村中生产资料比较多的那一部分人,如富裕中农。这一部分知识分子党员,前怕龙后怕虎,经常动摇,主观主义最多,宗派主义不少。我们选举王明路线和立三路线这两位代表人物是表示什么呢?这是表示我们对待这种犯思想错误的人,跟对待反革命分子和分裂派(像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那些人)有区别。他们搞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是明火执仗,敲锣打鼓,拿出自己的政治纲领来征服人家。王明有政治纲领,李立三也有政治纲领。当然,陈独秀也有政治纲领,但他搞托派,搞分裂,在党外搞反党活动。张国焘搞阴谋,搞分裂,跑到国民党那里去了。所以,王明、李立三的问题,不单是他们个人的问题,重要的是有它的社会原因。这种社会原因在我们党内的反映,就是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遇到重要关头就要动摇。这种动摇就是机会主义。(《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6年8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94~95页。)
4612.只有发动两条战线斗争的火力去清除这些障碍,才能推动查田运动更加迅速的前进。开展反右倾的思想斗争,反对对于查田运动严重意义的估计不足,反对对地主富农的妥协投降,反对群众斗争的尾巴主义领导,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同时要把侵犯中农的危险唤起全体党员的注意。要“严厉打击任何侵犯中农利益的企图”。因为这是目前查田工作中已经明显表现出来了的十分严重的危险。对富农的不正确观念,也无疑要影响到中农上去。一切命令主义的蛮干,对于联合中农是最大的危害。两条战线斗争的火力扫荡了查田运动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物,查田运动就可以大踏步前进,它的彻底胜利就有了充分保障了。(《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1933年),《斗争》第24期。)
4613.我们党内存在着某种错误的传统,这就是群众工作问题上,宣传教育问题上,党内关系问题上的“左”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冒险主义、公式主义、命令主义、惩办主义的方式方法与不良习惯的存在,这在全党还没有克服得干净,有些还正在开始系统地提出来解决。新的环境与任务迫切要求对这个问题来一个彻底的转变,我们也正在转变它。(《关于十五年来党的路线和传统问题》(1937年6月3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510页。)
4614.十七年来,我们的党,一般地已经学会了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斗争的武器,从两方面反对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一方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0页。)
4615.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必须切合于具体对象的情况,决不应主观地看问题,决不应使过去那种“乱戴帽子”的坏习惯继续存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2页。)
4616.“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一定的质含有一定的量”是对的,不如说“一定的质被包含于一定的量之中”,但重要的是从事物的量上去找出并确定那一定的质,为之设立界限,使之区别于其他异质,作两条战线斗争的目的在此。(《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1939年2月20日、22日),《毛泽东文集》第卷第161页。)
4617.两条战线斗争
(一)反对右的:
看不见反共投降危险;
屈服于国民党的压力;
对时局无出路(失却前途);
没有阶级立场;
在艰苦斗争面前恐惧消沉。
(二)反对“左”的:
黑暗的中国,黑暗的世界,黑暗的边区,黑暗的自己;
准备破坏统一战线,否认国共合作,不要三民主义,把自己孤立起来盲干。
(《反投降提纲》(1939年6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227~228页。)
4618.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发展路线,一方面要反对陈旧的保守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大计划。这就是党在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两条战线上的斗争。(《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3页。)
4619.在纠正偏向时,须着重于干部思想上打通,不要着重于犯错误的责任,对于他们领导群众艰苦奋斗,还须给以勉励与安慰,以便好好地将“左”倾偏向纠正过来,而不是泼冷水。(《关于工业与工运问题的方针》(1946年3月24日、28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101页。)
4620.凡在土地斗争尚未深入的地方,发生右倾观点,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深入土地斗争;凡在土地斗争已经深入的地方,则发生“左”倾观点,给许多中农甚至贫农胡乱带上地主、富农等项帽子,损害群众利益。以上两类错误均须纠正,而这两个文件则主要是为纠正“左”倾错误而发。目前正当各解放区开展与深入土地斗争之时,土地会议之召集,土地法大纲之颁布,给了右倾观点以严重打击,这是完全必须的。但随着斗争之深入,“左”倾现象势将发生。此项文件发至各地,决不应成为妨碍群众斗争的借口,而应在放手发动农民群众彻底平分土地的坚决斗争中,适当地纠正业已发生与业已妨碍群众利益的过左行动,以利团结雇农贫农,坚决保护中农(这是确定不移的政策),正确地执行土地法大纲,消灭封建半封建制度。(《在土地改革中注意纠正“左”倾错误》(1947年11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322页。)
4621.《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所规定的对蒋方人员的不同政策也是完全必要的。我们既要反右,又要反“左”,以便划清界限,避免造成自己的孤立和失败。现在反右,第一是反对对敌人估计过高,不敢到国民党区域去作战,害怕美国。美国在中国搞得这样久,现在可以摸清楚它了,其实它并不可怕。刘邓等三路大军出兵国民党区域,一个月就解决了棉衣问题,这证明到国民党区域去作战也不可怕。第二是反对对中间派的认识模糊不清,对他们的动摇性估计不足。对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右翼分子,在政治上的打击同经济上的消灭是两件事,不能混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曾混淆了这两点。现在,我们在对待中间派的问题上是既须反右又须反“左”。第三,在土改、整党工作中反对右的倾向,是反对一些干部对消灭封建阶级、驱除党内坏分子的斗争立场动摇,软弱无力。当然也要反对“左”的倾向,内战时期更容易犯“左”的错误。消灭封建阶级的斗争,同对美蒋的斗争一样,要求我们在全局问题上要大胆,在具体斗争上要谨慎。然而我们有些同志却相反,重视抽象之敌,小视具体之敌。在土地问题上反“左”主要是反对对中农的冒险政策,哪怕只发生一户中农被错当作地主来整,我们也必须十分注意纠正。(《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2月25日、28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331页。)
4622.当“左”倾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反对这个潮流,如同在抗日时期反对投降倾向的潮流一样。(《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2月25日、28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331页。)
4623.反对党内“左”右倾向,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例如:军队在打胜仗的时候,必须防止“左”倾;在打败仗或者未能多打胜仗的时候,必须防止右倾。土地改革在群众尚未认真发动和尚未展开斗争的地方,必须反对右倾;在群众已经认真发动和已经展开斗争的地方,必须防止“左”倾。(《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268页。)
4624.戒“左”戒右。有人说,“‘左’比右好”,许多同志都这么说。其实,也有许多人在心里说,“右比‘左’好”,但不讲出来,只有诚实的人才讲出来。有这么两种意见。……我们党内不但有喜欢“左” 的,也有不少喜欢右的,或者中间偏右,都是不好的。我们要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左”,也反对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03页。)
4625.一切确实发生“左”的偏向的单位就要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不要讳言“左”的偏向。同必须克服右的偏向一样我们必须认真地克服“左”的偏向,才能使肃反运动自始至终地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认真克服“左”的偏向,使肃反运动健康发展》(1955年10月23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第426页。)
4626.真正的教条主义分子觉得“左”比右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要革命。但是对于革命事业的损失说来,“左”比右并没有什么好,因此应当坚决改正。有些错误,是因为执行中央方针而犯的,不应当过多地责备下级。(《事情正在起变化》(1957年5月15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470页。)
4627.有的同志提的,有右反右,有“左”反“左”,有什么反什么,有多少反多少,这几句话是好的。(《坚决退赔,刹住“共产风”》(1960年12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29页。)
4628.现在的争论问题,不是个人的和一时的问题,是整个四军党的和一年以来长期斗争的问题,不过从前因种种原因把它隐蔽了,到近日来才暴露出来。其实从前的隐蔽是错误了,现在的暴露才是对的,党内有争论问题发生是党的进步,不是退步。只有赶快调和敷衍了事,抹去了两方的界线,以归到庸俗的所谓大事化为小事才是退步,我想这回是不会发生可怕的恶结果的。白砂会议后不到几天,问题已经在党内群众中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我想同志们一定要求这问题的彻底弄清楚,一定不肯调和敷衍,模棱两可,是非不分,而且一定能选择并拥护一种利于党的团结和革命前进的意见。四军改造的工作由此可以完成,四军的党由此可以得到一极大的进步,这是绝对无疑的。(《给林彪的信》)(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64页。)
4629.有争论的问题,要把是非弄明白,不要调和敷衍。一次不能解决的,二次再议(以不妨碍工作为条件),以期得到明晰的结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89~90页。)
4630.同中国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是相对的,……党内的一致亦然,一切过程之一致皆然。
思想斗争所以是经常的方法。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1936年11月~1937年4月4日),《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91~92页。)
4631.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6页。)
4632.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反对自由主义》(1937年9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59页。)
4633马列主义的方法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条,反对自发论的思想是又一条。在去年高干会议以前,自发论的思想是很流行的,例如财政经济非常困难,就是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让各种学说自流,让工作自流。在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也很多,不作批评,不作斗争,对工作不加严厉的督促等。我们共产党员不能有自由主义,要力争上游,反对消极倾向,要批评错误,以斗争求团结,要同人民打成一片,克服困难,改造世界,这才是马列主义。(《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74页。)
4634.我们党内自然也时常会发生意见分歧,但这些分歧都能通过讨论和分析这种民主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决议的准确性仍然不信服,那末,在党的会议上经过彻底辩论以后,他们就会服从决议了。(《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1944年7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88页。)
4635.党是政治团体,不是家族或职业团体,党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因为政见相同结合起来的。政见不同就要有争论,争论时要分清界线。(《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83~284页。)
4636.历来的经验说明一条:思想斗争必须中肯。现在有一句话,就是要思想交锋。好比打仗,你一刀杀来,我一刀杀去,两把刀子要打中,这叫交锋。思想不交锋,就缺乏明确性和彻底性,这个不好。在这一次会议上,我们就在思想上交锋了,有明确性了,有彻底性了。这个办法,首先一个好处是帮助大多数同志把问题弄清楚,再一个好处是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结论(1955年10月11日))
4637.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免疫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32页。)
4638.在我们的社会里,革命的战斗的批评和反批评,是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发展科学、艺术,做好各项工作的好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8页。)
4639.我当近年的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些不好的东西,就正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更加适合抗战建国的需要。(《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1943年5月26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2页。)
4640.我们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入党的党员,剩下的不过数万人,而我们现在的党员是一百二十多万,其中大多数是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他们有很可爱的革命积极性,并愿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训练;但是,他们是带了他们原来的不符合或不大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入党的。这种情形,就是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入党的党员中也是存在着的。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一个绝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进行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我们还能顺利地前进吗?显然是不能的。但是,我们在大量干部中解决了和正在解决着这个矛盾——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有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的思想,而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党就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统一地(不是完全统一地)大踏步地但又是稳步地前进了。在今后,我们党还会、也还应该有更大的发展,而我们是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下更好地掌握将来的发展了。(《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1945年4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108页。)
4641.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内部的整风运动,是一般地收到了成效的。这种成效,主要地是在于使我们的领导机关和广大的干部和党员,进一步地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这样一个基本的方向。在这点上我们党是比抗日以前的几个历史时期,大进一步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252页。)
4642.我们过去说过,整风运动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整风中间,我们一定可以更多地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8页。)
4643.共产党整风,青年团整风,是思想斗争。要提高一步,真正学点马克思主义。要真正互相帮助。有什么缺点,主观主义有一点没有呀?官僚主义有一点没有呀?我们要真正用脑筋想一想,写一点笔记,搞那么几个月,把马克思主义水平、政治水平和思想水平提高一步。(在上海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7月9日))
4644.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股歪风,有它们的历史根源,现在虽然不是占全党统治地位的东西,但是它们还在经常作怪,还在袭击我们,因此,有加以抵制之必要,有加以研究分析说明之必要。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2页。)
4645.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只要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整齐的,步调是一致的,兵是精兵,武器是好武器,那末,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倒的。(《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2页。)
4646.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号召同志们对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加以抵制。(《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27页。)
4647.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三种东西,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不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而是剥削阶级所需要的。这些东西在我们党内,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广大的国家,我们党是处在这个广大阶级的包围中,我们又有很大数量的党员是出身于这个阶级的,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狂热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节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洋八股,或党八股。(《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33页。)
4648.现在共产党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就是合乎人民公意的政策。在执行这个政策中,常常要遇到许多障碍,比如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为了纠正这些不良作风,我们提出了整顿三风。(《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09页。)
4649.我们把马列主义搞通,把主观主义反倒,这是加强教育的更深刻的方法,更彻底的方法。如果我们全党干部在现在这一两年以内,能够把作风有所改变,扩大正风,消灭不正之风,这样一个目的达到了,我们内部就能够巩固,我们的干部就能够得到提高,我们也才能够有本事迎接将来的光明世界,掌握这个新的光明的世界。(《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1页。)
4650.现在中央已经下了决心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要把我们的学风、党风、文风改变,扩大正风,缩小和消灭歪风。(《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3页。)
4651.要把反对主观主义这件事搞得彻底,一定要搞好,我们必须要下这样一个决心。如果搞得不好就再搞,再搞没有搞好还得重搞,要搞彻底。有人反对就要说服,说了不服,还要再说,一定要使其心悦诚服。总而言之,一定要干到底,一定要整顿三风,来一个彻底的思想转变。(《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4页。)
4652.这次整顿三风,由中央的同志分头领导,……在这次学习检查中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改变作风,团结内部,就是决定上写的改变观点,改变思想方法,改变作风,团结干部,团结全党。(《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9页。)
4653.必须注意防“左”。防“左”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说要“左”倾,“左”倾机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和加强领导问题》(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77页。)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