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停下来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

刘下蹊 · 2025-11-27 · 来源:戴夫文书局公众号
字体: / /
对于生活中一切需要抗争的压迫,都要清醒的认知到这是私有制所带来的。而面对一切压迫,抗争的原点就是马克思主义。读书本,研究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研究斗争现象,而斗争是对抗压迫与不公的唯一路径,马克思主义是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生信条的最初原点。

未写文章,一月有余。这期间倒是也没闲着,读了几本书。

《列宁选集》前三卷,都细致的读过了。为了了解写作背景,也读了《列宁传》。列宁主义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承继,但又与马克思主义稍有不同。列宁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地方,最显著之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不平衡性,这一不平衡性是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较少提到的,但是却对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异常重要。这种不平衡性,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趋势,同时也必然决定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趋势,最终为社会主义率先在一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资本主义这一不平衡性的认识,我认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贡献里面,最耀眼的。以至于在当今时代,这种不平衡性仍然在体现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难以脱离这种不平衡性的概括。这种不平衡性,不仅在国与国之间体现着,也在一国之内不同区域体现着。

当然,列宁主义的思想很丰富,简单的概括是难以述说的。其实任何思想,都要结合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理解,仅仅抽象概括,是理解不到这些思想的精髓的,因此,必须要去读原著。也要结合同时代的不同思想来比较认知。

读过了《列宁选集》及《列宁传》之后,又读了《中苏关系史纲》及《社会主义发展简史》。读到苏共二十大、世界共产党莫斯科会议、苏共二十二大,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之后,联系到后来发生的事情,有一些伤感。不想再继续研读政治方面的内容了。于是又回头,重头开始读马克思的哲学著作。

首先读的是《共产党宣言》,《宣言》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常读常新。又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点理解的就是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初历史的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四对关系等内容,这个理解透了之后,确实才知道什么是唯物主义。

后续又读了《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这两本书是一脉相承的。爱森纳赫党以原则作为交易的条件,令马克思非常伤心,写下了两党合并后的批判,以与其划清界限。《国家与革命》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深小册子,讲了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

身处政法机关,对国家机器的理解是与众不同的。对国家是阶级的工具这一点,也是理解的相对透彻一些的。列宁说的这些,后续革命先辈做的那些。一涉及到政治,再联想到现实,就会有很多感慨。阶级这一个词,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激情词汇,而是蔓延在生活中的,令人感到如锁链一般缠住脚踝的东西。了解了历史,也就能明白,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未曾实现过的理想,联系到现实,也就能更清醒认知无产阶级专政的深刻含义。

不再说政治了,还是谈谈经济。

接下来读的是《资本论》第一册与第二册,第三册由于是草稿,不好读,理解起来难度最大。《资本论》中,马克思给了亚当·斯密非常大的分量,我又去阅读商务印书馆版本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想要对马克思以前的经济思想理解的更透彻一些。

亚当·斯密是令我肃然起敬的学者。他自小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性格内向,对事物有好奇心,有钻研精神。对社会有深刻的洞察。或许是性格内向,学者性格,他终生未婚,把一生都奉献给研究学问上面。幸亏母亲高寿,陪伴亚当·斯密大半生,母亲去世之后,亚当·斯密不久即离世。

亚当·斯密有一点令我最敬佩。晚年的斯密,曾经写下了数十个笔记本的经济学手稿,其朋友想为其整理发表,但是斯密经过反复思考之后,终将之手稿付之一炬,不想留存未完善的作品出版。一个学人,作品就是其生命,也是其思想的结晶,亚当·斯密抛弃他十余年的思考,并因其并不成熟而将其付之一炬,对于晚年的亚当·斯密来说,显然是需要大勇气的,而在这大勇气的后面,是他对真理的追求。对于亚当·斯密,要站在这一点上去看待他,去认真读他的作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及考茨基为其整理出版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给与了系统的批判。马克思的这个批判,不是抓住人家的小辫子而言语攻击之,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确而踩踏别人,而是对其经济思想进行整理,并给以体系化,以使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更能以科学的方式给阐述出来。这一直是马克思追求的目标。

在读《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相对比。不得不说,亚当·斯密虽然观察力细致入微,梳理总结能力很强,但其对经济思想的认识高度上,确实不如接受过系统德国古典哲学熏陶的马克思更透彻。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马克思显然用更简练的语言透彻的阐释出来,而亚当·斯密却力不能逮。对价值本质的认识上,甚至对财富本身的认识上,马克思也显然更透彻一些。当然,进行这种对比的目的,并不是分高下,那是傻瓜做的事情,而是要观察学者的独特贡献以及思考程度。只有将不同学者进行对比,才能呈现出学者的个人思想。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谈到了劳动者的苦难,三大阶级的形成,也谈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只是没有像马克思那样,从哲学层面给阐释出来。也没有将视野扩大到私有制产生以来,不同生产方式对不同阶级形成的影响,这自然是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亚当·斯密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马克思更是一位思想巨人。资产阶级把亚当·斯密奉为鼻祖,无产阶级不能偏听则暗,当然也要读一读他的书,这样才更能理解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这是近一个月以来的大致读书情况,还读了《资治通鉴》与《毛泽东选集》,此处暂且不表。

认认真真读原著,学习马克思主义已经1年多了,一年以来,写下了30多万字的文章。

在这一个月期间的空窗期,结合现实思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我想,马克思主义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斗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看马克思主义的书,就是给读者一种无与伦比的清醒,这种清醒是痛苦的,是处于当下日常生活难以承受的,是看清社会运行规律之后无法改变现实的痛苦,是看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无处不在各种欺骗的痛苦,是空谈思想、被人不理解、误解,甚至于谩骂但无处找寻同道中人的痛苦。

这一切的痛苦,都是自生产关系中带来的,都是源于私有制所带来的。那么对于普通个体来说,能改变什么呢?在阶级的整体性团结已在新自由主义的冲击下支离破碎的情境下,个体在寻找到真正的阶级团结以前,其作用自然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生活中一切需要抗争的压迫,都要清醒的认知到这是私有制所带来的。而面对一切压迫,抗争的原点就是马克思主义。读书本,研究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研究斗争现象,而斗争是对抗压迫与不公的唯一路径,马克思主义是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生信条的最初原点。

参考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册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文集》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2. B站章北海被“红三代”威胁整死,何意味?
  3. 陈曾明:今天我再次郑重地提醒大家, 战争的阴云已经降临中国头上
  4. 支持泽连斯基,一定要挺住,夺回属于乌克兰的一切!
  5. 重读1966年大字报摘抄感悟:看问题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
  6. 轶前 | 农家子弟充当了资产阶级的后备军
  7. 底层生活的荒诞性与无力感
  8. 李昌平:包产到户22年后的湖北监利农村是什么样?“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9. 郭松民 | 论毛岸英的牺牲
  10.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2. 问题出在国内!
  3. 【!】娼妓业的存在状况是阶级剥削程度的指示器
  4.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5. 就业形势现在到底有多严峻
  6. 叶方青:出现了贫富分化,就应该检讨理论偏差甚至错误
  7. 长夜守望,最后的政治课——感恩毛主席用生命最后十年为中华民族留下的“精神疫苗”
  8. 小丑的叫嚣终将消散! 毛主席思想将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9. 骗子怎么成了首席科学家,大学通报不能语焉不详 | 新京报快评
  10.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5.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6.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7.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8.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9. 争鸣:刘道玉的真实遗产
  10.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1. 郭松民 | 论毛岸英的牺牲
  2.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3.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4. 日本正在恐惧
  5. 江汉平原,昔日的粮仓,正在逐渐荒芜
  6. 中国原创光刻机残骸现身!四十年前的下马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