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通钢 | 《娱乐至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通钢 · 2025-11-25 · 来源:赤竹隐客公众号
字体: / /
尼尔·波兹曼关于电视的主张只能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统治的领域。而在中国,媒体的角色与美国有很多不同。中国媒体植根于政治制度的制度安排,公共媒体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引导舆论,培养人们的认知。

从社会思潮发展来看,在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思潮发展中,社会越来越碎片化,传统价值观被极大颠覆。解构和建构一度构成学术界和思想界的话语模式。20世纪五六年代开始兴起的西方社会思潮,解构了以“节俭”、“勤劳”、“稳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社会规范,为一种享乐文化搭建了舞台。在全社会注重“理智解放”和“自我个性发展”的背景下,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娱乐精神。特别是在90年代,抨击战后被大众歌颂的“富裕社会”令人室息的文化氛围的社会政治运动、新潮流、文化反叛,让人觉得严谨压抑的现代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反叛。因此,人们追求娱乐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波兹曼忽视了那些承受精神压力的人真实而理智的需求。电视的蓬勃发展与其说是偶然的,不如说是历史自然进程。然而,他只是指责电视媒体,认为人们会因此失去理性,这是一种否认时代背景后果的行为。

除此之外波兹曼对电视媒体的看法是基于当代美国的环境。从媒体系统的运营来看,美国主流媒体是以商业方式运营的,运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在这种生产、分销、交换和消费的商品流通中,媒体产品是盈利的产品,受众的偏好,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关系,成为内容生产和产品发布的主要依据。市场化改革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从公民到消费者对媒体受众的看法。媒体为了获得关注,赢得广告商的青睐,往往以受众最大化为目标,在内容选择和内容形式上有明显的低俗化倾向。在这些力量的多重作用下,尼尔·波兹曼视野中的美国电视解构了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印刷时代”,建构了以图像为中心的“图像时代”。这个新的“影像时代”以一种隐藏但强大的力量定义了现实世界和新世界。

很明显,尼尔·波兹曼关于电视的主张只能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统治的领域。而在中国,媒体的角色与美国有很多不同。中国媒体植根于政治制度的制度安排,公共媒体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引导舆论,培养人们的认知。

波兹曼作为犹太人深受希伯来文化所塑造的世界观的影响。波兹曼选择把他的研究和写作集中在四个主要领域,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使用和濫用、教育改革媒体和社会批评以及技术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滥用语言的方式是虔诚的受希伯来文化熏陶的学者感兴趣和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他们从圣经文本中获得指导和知识。圣经对语言的力量、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思想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要说的。希伯来文化的世界观强调一种秩序感、连贯性和目的性在《传道书》中,作者传达了有序、及时和适当的重要性。邮递员渴望恢复秩序、逻辑和连贯性。他知道,为了有一个健全的社会,这些品质是必要的。在他的书中,随处可见希伯来文化的痕迹。众所周知,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希伯来文化崇尚契约精神和法律。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对法律的绝对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性。而且,基督徒普遍认为身体的享受是一种堕落。神只喜欢把身体放在工作上,把灵交给主。也就是说,由于他的文化背景,他或多或少对娱乐本身有一定的偏见。

波兹曼

从传统理性主义角度看,波兹曼认为理性和逻辑思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以娱乐为己任的电子媒体(电视)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世界。由于波兹曼对印刷时代的痴迷和怀旧,以通信者为中心和精英主义立场使他看不到大众文化和以受众为中心时代到来的美好一面。这里主要探讨他写作的逻辑基础,讨论他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波兹曼“娱乐至死”的逻辑前提是“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类必须依靠理性才能生存。所以,失去理性,人类终将灭亡。就像作者在文本中反复倡导的印刷时代的文明,是一个依靠逻辑,强调客观理性的时代,曾经没有理性的力量去追求。他的论证逻辑是人有理性,所以能活;如果人们放弃理性,那么人类将面临灭绝——娱乐将使人们失去理性并走向灭亡。从“娱乐至死”的逻辑推理过程中,会发现两个问题。首先,理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力量吗?其次,娱乐是否会绝对剥夺人的理性?娱乐精神和理性精神是完全矛盾的吗?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波兹曼的结论就不会是完全正确的。

六十年代美国

波兹曼认为,电视图像传输已使人们失去理性,客观,逻辑思维和认知结构,这种“损失”符合“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因此,可以说电视图像通信的普及为“后现代主义”打开了大门。“后现代主义”出现于1960年代,是对“现代主义”的批评和修正。因此,后现代主义的主题是“解构现代主义”。电视图像传播强调感知主义的认知方式,消除印刷传播的理性主义认知。图像传输是基于视觉的,任何人类感知的使用都是身体的使用。一旦人体合法化,就表明释放了弗洛伊德的“身份”和情感能量。观众在观看图像时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沉浸在图像的语境中,这导致了知觉的认知风格。图像传播有很强的直观性,保真度和易复制性消除了观众的主观性。图像传输的非线性模式也消除了意义的确定性和深度。与语言相反,图像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排列确定图像存在于空间中。时间变成“当前时间”,线性状态丢失,含义分解为分散,不连续和不同的状态。当叙事的线性时间在“图像文化”中消失时,叙事就意味着失去了历史的深度。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故事的结局和真理的存在似乎毫无意义。当前图像传播的瞬时拦截的特征使得它所代表的事物和图像也不确定,分散且不完整。此外,图像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距离的消失也导致了深度和个性的丧失。但是,正是由于电视媒体的各种后现代主义特征削弱了人们理性思考的习惯,却实际上使更多的人有接触信息的可能性。电视图像传输和文本打印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电视图像传输具有广泛的参与者和交互性。文本的打印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掌握了字母符号的人(即只有识字的人)才能成为文本打印的接收者。因此,少数知识分子率先接受这种媒体传播的信息,从而主导和控制了文化的方向。普通人只能听知识精英的控制和控制。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长夜守望,最后的政治课——感恩毛主席用生命最后十年为中华民族留下的“精神疫苗”
  2. 叶方青:出现了贫富分化,就应该检讨理论偏差甚至错误
  3. 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朱树松:试说郑丽文
  5. 中国原创光刻机残骸现身!四十年前的下马说明了什么?
  6. 一日三箭,中国对日国际反击强硬且高明
  7. 欧洲金靴|《光明日报》风波:无产阶级的客体化
  8. 吴尚达:读 李昌平《大规模"返乡滞乡”之对策》
  9. 不吐不快,日本人“抵制”中国大米,殖人怎么不“抵制蠢货”了?
  10.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渴望“世界末日”?
  1.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2. 问题出在国内!
  3. 【!】娼妓业的存在状况是阶级剥削程度的指示器
  4.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5. 就业形势现在到底有多严峻
  6. 长夜守望,最后的政治课——感恩毛主席用生命最后十年为中华民族留下的“精神疫苗”
  7. 骗子怎么成了首席科学家,大学通报不能语焉不详 | 新京报快评
  8. 叶方青:出现了贫富分化,就应该检讨理论偏差甚至错误
  9. 小丑的叫嚣终将消散! 毛主席思想将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10. 吴铭:金融,只会祸乱,不会造福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5.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6. 令人“窒息”的聊天!
  7.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8.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9.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0.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1. 山雨欲来——那年,一个七十三岁老人的孤注一掷
  2.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3.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4. 日本正在恐惧
  5. 工作在高处,生活在底层——工地农民工的吃喝拉撒睡
  6. 中国原创光刻机残骸现身!四十年前的下马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