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闲聊二:搞注释字幕的起因

笑志狂谈 · 2025-09-23 · 来源: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2号公众号
字体: / /

2025/9/23 TUESDAY

上月底,我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接触老电影的经历。这次聊聊我是怎么搞起注释字幕的,第一次搞字幕遇到的困难,字幕样式的改进,搞字幕花不花钱,对催稿的态度,今年的分享计划等问题。

1 为什么要做注释字幕?

问: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注释字幕上,初衷是什么?

我:从第一次搞字幕说起。

2020年7月,经过一个学期的居家网课,暑假开始后,我看了一些电影,包括1959年小林正树《何以为人》(人間の條件)六部曲,1970—1973年山本萨夫《战争和人》(戦争と人間)三部曲。二者均根据日本作家五味川纯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均讲述了日本侵华战争,但视角和风格却大不相同;《战争和人》篇幅长、人物多,涉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它所塑造的日本军部、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日共、中共、东北抗日义勇军、朝鲜游击队、东北军阀、供职于殖民东北的日企的职工等多方的历史形象,引起了许多争议;尽管缺点明显,但我认为它仍是一部很有意义的日本左翼视角的社会历史片。

但当时互联网上仅有的一版《战争和人》中文字幕实在太糟糕,翻译上的错漏很多,我在观看的过程中颇有怨气。所以我想,自己能不能把字幕的时间轴调整好,同时把字幕里看起来不通顺、不合情境的文本改一改。

但在真正操作软件修改的时候,我很快发现,单纯靠语感纠错是不可能的,只有重新做日语听写和翻译才可能达到目的,而以我的日语水平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另一方面,我初次学习操作Aegisub字幕编辑软件遇到了困难。于是做罢。

第一次操作Aegisub修改字幕时的文件

2020年7月编辑《战争和人》字幕的Aegisub页面

问:《战争和人》字幕的修订就此搁置了吗?

我:没有,我还是不甘心,打算向网友求助。一年多以后,2021年9月,我试着去微博私信询问了一个搞过一些日语字幕的博主,看他是否有意愿解决这个问题,他回复说可以,但近期手头的活儿还没完成,没那么快搞这部。几个月过去,没有音讯。到了2022年7月,他在微博公开分享了修订版的中日双语字幕,并且艾特了我。

微博“26度2”修订的《战争和人》中日双语字幕

https://weibo.com/6132623291/4791225604114570

我打心底里感激这位博主,我只是和他聊过几句话,他就愿意完成这个事情。要知道《战争和人》三部曲的时长累积差不多有9个半小时,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很多,还要搞成双语字幕,文本量很大,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没想到他真的完成了,这件事的最终受益者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数量更多的想看山本萨夫这部系列巨制的现有观众和未来可能要看的观众。

虽然第一次搞字幕没有成功,但是却在我心里埋下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为其它日本左翼片子搞字幕”的愿望——后来我确实参与了1974年日本电影《小林多喜二》的合作字幕。

问:那么你第一次自己完成字幕是什么情形呢?

我:《战争和人》字幕修订搁置后,同样是2020年那个暑假里,我看了1959年郑君里执导的彩色电影《聂耳》,觉得很激动。虽然这部电影对聂耳在上海歌舞班生活的反映是有某种倾向的,和聂耳真正的生活有区别,但胜在做到了通过个人经历写出时代的主要矛盾,运用音乐点明人物的社会观点并营造时代氛围,让不同性质的“时代歌曲”为人物和主题服务,有浓厚的民族气息、革命气息,是一部动人的传记故事片。

2020年的7月底还是8月初,我淘到了一本书,叫《聂耳——从剧本到影片》,这书里边收录了《聂耳》的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几位主创的创作阐述、他人的影评等。我考虑到:一,这部影片的歌词和一些台词不易被全部听懂;二,有这么好的资料集子,应该充分利用它,让更多人都能轻易地看懂这部电影——所以我得做个字幕。

《聂耳——从剧本到影片》精装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11月

约33.1万字,正文478页,插图28页

那时候,学校通知我们八月中旬返校上课,所以我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里搞的第一部字幕,字幕的初稿大概是从8月18日开始编辑,至8月23日完成初稿,用了一个星期左右;8月底到9月期间,又修改了几次。

在2020年8月下旬完成的《聂耳》字幕初稿中,我只打上了对白和歌词。那几天,我再次翻看了《聂耳——从剧本到影片》,开始对这版字幕感到不满足:书中的分镜头剧本里有这么多具体的文字说明,为什么不加到字幕里,让大家知道呢?比如聂耳在阻拦房东太太打小红之前看的那本书,在那个不怎么清晰的片源里,可能有观众看不清书名,为什么不标注一下、并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内容、让观众从中一窥主人公此时的思想状况呢?于是,我又在分镜头剧本里筛选了一些信息,根据影片的情况,加到了字幕里。

这正是我做注释字幕的初衷:让大家更方便地确认这些电影的对白、歌词,让大家知道故事情景里的必要细节,增进对电影的理解。

在给初稿补充注释和做其他修改后,2020年10月1日,我在微博、B站、微信公众号(旧号已封)发了这版《聂耳》注释字幕。这是我第一次分享自制的注释字幕,那时候点赞、转发的人很少。

https://weibo.com/5445337343/4555240307427029

B站播放→https://b23.tv/qZSU51A

问:搞这部字幕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当时做这版字幕遇到的困难有这几点:一,当时还是没有掌握Aegisub字幕编辑软件,是边做边学的,进度慢,非常考验耐心;二是男主演赵丹的一些台词并不易听清,需要多次听辨;三是那本集子里的电影分镜头剧本里并没有写明少部分的歌词,需要自己查资料、抠字眼。

这真是一个门外汉在第一步就直接选择了高难度模式。

Aegisub是一款成熟的外挂字幕编辑软件,很多字幕组和个人制作者都使用它。这个软件需要占用的内存很小,只能做外挂字幕,基础功能对电脑配置要求很低。但是我当时经过《战争和人》的挫败后,并没有掌握基本功能,是在《聂耳》字幕编辑的过程中才把基础用法掌握。好在我还算有点耐心,在打好字幕的强烈愿望推动下,坚持下来了,掌握了一些笨拙的基础操作方法。

至于《〈聂耳〉——从剧本到影片》一书中的分镜头剧本与公映版影片的内容存在一些差异,有的陌生的歌曲很难辨识,解决起来也是挺折磨的。比如片中有一段,聂耳与五花歌舞班决裂后,孤身坐火车到北平,在胡同里找到张曙,正叙旧、吃片儿汤时,剧团的一个女学生沙阿蒂在院子里排练演唱了一首民歌。我只知道这是一首河北民歌,可分镜头剧本没有写出歌曲的名称和歌词,只能靠自己解决了。

该书第191、192页

电影分镜头剧本第368—370号镜头

未记录这首民歌的歌词

我根据这场戏的歌唱声辨别出了几个词语,依靠浏览器搜索,确定这首歌的名称是《画扇面》。进一步搜索《画扇面》的音频时,发现版本不少,但这些版本的歌词和影片里唱的不是完全一样的。通过反复听辨影片的这段音频,逐字逐句对照着拼接了多个版本的《画扇面》歌词,反复十几、二十次,才解决了这首歌的歌词问题。(不能保证每个字都抠对,欢迎大家指正)

《聂耳》自制字幕片段:河北民歌《画扇面》

(2020年8月—9月制作)

2 讲讲注释字幕的缺点

问:现在回看当时搞的《聂耳》注释字幕,有什么感觉?

我:感觉这个字幕的缺点挺多的。

一,注释文本占位置、出现时间短。在这个字幕里,注释文本的字体和对白、歌词的一样,都是“楷体”,字号也一样,所以遮挡影片画面面积较大,而为了不遮挡后续衔接的其他镜头的画面主体,我当时经常只让这些注释文字的持续时间保持在三秒内,这就给观众造成了困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读不完这条注释的文字。

二,当时字幕里所有类型的文本的字体,都采用了“楷体”,导致观看起来有点混乱。

三,对白的出现时间和消失时间太接近影片声音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点,导致有些语速略快的对白的字幕出现得太仓促,不利于观众看完。

以上不仅是这版字幕,也是我最开始编辑的几部注释字幕的普遍缺点。

问:这几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改善的?

我:第一、第二个问题,解决办法是用不同的字体、字号来区分字幕文本的类型。这个办法应该是到制作第七部注释字幕作品——给1965年《烈火中永生》配字幕的时候才采用的。在制作这部电影的注释字幕之前,我在学校宿舍里读完了原著小说《红岩》,寒假回去买了几本讲原型历史的书,我需要给影片里的不同角色(江雪琴、许云峰、孙明霞、小萝卜头、彭松涛、双枪老太婆、龙光华、华子良、甫志高、徐鹏飞、沈养斋等)和有据可依的剧情事件加上注释,文本量大。经测试,原来普遍采用的“楷体”的字号不能太小,否则影响观看;但是字号不调小的话,画面里放不下长达几行的注释文本。最后,我给靠近画面底部的和顶部的注释文本都改用了“黑体”字体,这种字体不仅简洁易读,字间距、行间距也小,是很理想的注释文本字体。

在改用不同字体、改小注释文本的字号的同时,又延长了注释文本出现的时间。

至于对白字幕的显示时间的延长,我记不太清是从哪部字幕开始的。今年我又改变了对白和歌词字幕显示时间的规律,即字幕比声音要早个0.3秒左右出现。

电影《聂耳》注释字幕

2020年9月第一版  VS  2021年9月第二版

注释文本的字体从“楷体”改成了“黑体”

3 搞字幕除了消耗时间精力,还有?

问:你觉得做注释字幕累吗?

我:因为绝大部分的自制注释字幕是由我独自采用人工方式完成的,要做的事情多,还是累的。比如,打时间轴,即设定每条字幕的出现时间点和消失时间点,这个很枯燥。一部一个半小时左右和更长的电影,加上注释,字幕一般有1200条左右。对白、歌词的时间轴,加上确定文本,当时搞得快的话,一个星期可以打完,还有查看资料,确定注释,几次校对,累计可以在两三个星期完成。要是速度放慢、经常摸鱼的话,像我这两年,就很少赶进度了,变成了季更(三个月)甚至年更选手。

2020年10月,在完成了同时期郑君里导演、赵丹主演的另一部电影《林则徐》的注释字幕之后,我觉得有些累了,不想再做了。可后来看了其他老片,觉得还是要挑一部分比较值得推广的给加上注释字幕,方便大家。

2021年4月完成第十一部注释字幕——1957年《不夜城》后,又歇着了。直到那年5月到7月,我看了70年代初根据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等拍摄的艺术片后,才又继续搞注释字幕。

问:搞注释字幕需要花钱吗?

我:为了搞字幕和分享相关文献,花了不少钱买纸质资料,主要是电影完成台本、刊有剧本的杂志。其实,能搜到数字文件的资料,我一般不会购买纸本,毕竟身上真没几个钱,也没这么多的空间去储存太多已经泛黄的、散发着异味的旧纸本。当时内地电影的完成台本多是由制片厂整理归档,由各地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给放映单位用的,存量很少,后来这些资料流入民间,包括废品站和孔夫子旧书网。

我主要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买这些资料。这类台本,近年售价低则几十块一本,还有一两百块钱、四五百块钱的;还有些奸商卖几千块一本,那种实在是搞不动。听说零几年的时候,孔网上卖得很便宜,普遍才几块钱一本,价格是近几年才暴涨的。就算知道某些商人是从废品站论斤买来、再在网上分册按高价售卖、牟取暴利的,但某些电影的注释字幕确实需要台本作参考,也只能做“水鱼”了(粤语“水鱼”的本意是甲鱼、鳖,用来比喻易受骗的人,特别是在金钱方面,类似“大冤种”。水是钱财的象征,如“猪笼入水”比喻财源滚滚)。

一开始我只能自掏腰包,后来有一部分资料是由热心网友资助购买的,这给我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我非常感激网友的慷慨解囊。当然,考虑到咱们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我也还是不会去买价钱太高的、预计用不上的纸本,必须精打细算。

2020年购买的几本完成台本/分镜头剧本

这些纸本资料,在我制作注释字幕、整理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我没法把这些资料全部数字化,只能选取一部分进行拍摄,生成数字图片并进行图像优化,合成方便阅读的pdf,通过互联网无偿地分享给大家。这样,受益人就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从以下几个案例可以对纸本及其数字优化后的情况一目了然。左图是手机拍摄的纸本原图,右图是经过软件优化处理后的图片:

4 关于字幕“催稿”问题

问:有没有网友催稿,叫你搞快点?

我:有好多次。但我觉得,搞字幕是我空余时间的一项爱好,我不是拿了谁的好处才去做这件事的;再说,各自生活不同,琐事多得很,时间安排不会是理想化的。所以,我是不大喜欢这样被人催稿的。

一开始碰到催稿,我会说时间安排成问题、这只是个人爱好,后来,我就给那些频繁催稿的人发送Aegisub字幕编辑软件的下载地址,建议他们尝试自学编辑字幕。

Aegisub官方网站     https://aegisub.org/

Aegisub中文网站   https://aegi.vmoe.info/

问:有没有网友因你这番推介而去学习Aegisub或其它字幕编辑软件的?

我:极少。许多想看字幕的网友并不乐意参与制作。有一部分人可能接触过,知道做这个比较累,不愿意做。有的是对字幕制作不了解,以为是多高深的、难学的东西,所以也不愿意尝试。还有一类人是纯乐子人心态,这字幕能不能成,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催你是想看热闹。

5 关于今年的字幕计划

问:已经有大半年时间没有分享新的注释字幕了,今年有什么打算吗?

我:这两年的更新频率降低了,但字幕工作并没有停止,相反,手里头的字幕是越积越多,只是因为都没有完成最后的校对,所以一直没有发。

今年,自制字幕方面,我打算分享1975年出品的几部电影,如《春苗》、《难忘的战斗》、《年青的一代(重拍版)》、《渡口(河北梆子)》等;合作字幕方面,目前在对1921年纪录片《俄国内战史》(История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войны)的注释字幕做最后细节上的校对。

假如今年时间允许的话,我会继续完成1975年故事片《决裂》英文字幕的编辑(去年1月做了10%就搁置了)。1960年粤剧艺术片《关汉卿》字幕,则排在那几部1975年片子的后面;至于1976年故事片《青春似火》字幕的修订版,我打算留到明年。

另外,今年是苏联电影巨匠爱森斯坦的首部电影《罢工》(Стачка)公映一百周年,我想争取把这部电影的字幕赶出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李进同志(四)
  2.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3.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4.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5.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6.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7.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8.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由来
  9. 张家兄妹,掌管上海学生餐的神
  10. 世界观不改造,人生就会停滞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7. 李进同志(三)
  8.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9.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10. 农民“十九宗罪”:一不小心就违法的乡村生活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8.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9.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0. 评为什么中国不是修正主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前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