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浩然自传体长篇小说连载45-《乐土》第四十五章

浩然 · 2025-11-25 · 来源:新浪博客泥土巢
字体: / /

【作品简介】这部长篇是著名作家浩然的自传体小说。跟他以往写作的《艳阳天》《金光大道》和《苍生》等小说不同,这一次写的是作家自己。带着凝重的沉思、深情的回忆,以其娴熟而又雄浑的笔力,展示了作家童年时代的家庭和周围众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足迹。通过作品所抒写的生活画面、社会情态,人物形象,读者可以看出历史对作家幼年的铸炼,民间艺术对作家心灵的熏陶,会发现他一路成长的思想源头。这是一部对少儿、青年、中老年读者,都能获得享受、教益并能引起-些思索的好书。

浩然自传体长篇小说连载之《乐土》(45)

第四十五章

一个晴朗朗的早晨,我和姐姐被招呼起来,吃的东西,除了通常的棒子面粥,还有我最喜欢吃的肉烧饼。

“今儿个是你们俩的好日子。”母亲看着我和姐姐吃饭,语重心长地说,“我要送你们上学念书去。念书识字,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儿。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把书念成了,才能够当官、发财,做个人上之人。……我和你爸爸这一生一世算没前程了,多苦多难也要把你们供出来。……”

我跟姐姐常到北街的开滦小学的门口玩耍,看见过那些穿着制服的小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课,散布在操场里做游戏,排着队、唱着歌走出校门,走在街头。我很眼馋他们。我没想到自己也能当小学生,也能象他们一样地美起来,一样地乐起来。所以我听了母亲的话,兴高采烈得直镣蹦子。

母亲把早已准备好、收藏着的衣服拿出来,给我和姐姐又做一番精心地打扮。然后锁了屋门,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姐姐,迈上铺着灰渣子的街道,很庄严地往前走。

在拐弯的地方,我一面往后坠一面提醒母亲:“朝北走,学校在北边!”

母亲说:“那个开滦小学,只有查头子家的孩子,起码是内工的孩子才能上,咱们进不去。咱们只能上平民小学。……用功念书,什么学校都一样。你姥爷看坟的那个山沟里边,就出过秀才、举人。”

我们走到东街路北的一家平民小学校,名叫“赵各庄教育馆”。临街是一溜倒座的房子。门口竖挂着一块白地黑字儿的牌子。我们进了右首的房屋。

屋子不大,一切陈设都使我觉得挺新鲜。桌子,椅子,床铺,挂钟,堆积着的书籍,放在墙角的搪瓷痰盂。墙上张贴着的彩色挂图吸引住我的眼睛。我光顾看,没听见母亲在进来之后,跟那个文质彬彬、身穿月白色大褂的人都说了些什么话。

那个穿月白色大褂的人听完母亲的述说,站起身来,伸手摸着我的头顶,很和蔼地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赶紧从挂图上收回目光,同时把脸转向他,紧张而又局促地回答:“我叫臭头……”

那人笑了:“大名儿呢?以后要叫大名儿,不能再叫小名儿。”

母亲接过来替我说:“我请米面店的少掌柜赵先生给他起了个名儿。老梁家到他们这一辈儿的都是金字,他叫梁金广。”

那人点点头,一手按着桌子边,一手抓过一管毛笔,在一个帐簿似的本子上写下三个字,招呼我:“过来看看,这就是你的名字。”

我往前挪一下,伸着脖子,睁大眼睛注视着,见那红格子中间墨汁没干的三个字儿,既是漆黑一团,又是亮光闪闪。

那人又说:“念一遍我们听听。”

我怯生生地看了母亲一眼。在母亲那双充满不安和期待的目光鼓励之下,我鼓足勇气,很顺利地念出自己的姓名:“梁金广”。我自己都感觉到,那个“梁”字念得清晰而响亮,后边的两个字由于绕嘴和生疏就念得很含糊,声音也低。

那个人反倒夸奖一句:“很好,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我心里得意,偷偷地朝母亲瞥了一眼。

母亲乐了,是一种矜持的、含蓄的乐。然而她的眼圈儿泛红了,眼睛里湿润得要流下泪水。

那人又笑眯眯地打量我的姐姐。

“她的小名叫招头,大名叫梁金霞。也是赵先生给起的。”母亲这样说着,把格外拘束的姐姐往桌子跟前轻轻推一下,让她履行我刚刚履行过的那种入学手续。

姐姐也挺顺利地过了关。只是那个人没有夸奖她。我在心里这么一对照比较,更增加了几分得意。

母亲十分恳切地对那个身穿月白色大褂的人说:“我把俩孩子交给您了。他们要是不听话,先生该管就管,该打就打,我不心疼。只要让他们识文断字、长本领成材料就行。”

那人说:“您放心,我们会尽责任教好他们。看样子他们都不错。”

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包钱,放在桌子上,说是学费、书费。她又跟那个人说了些道谢的话,然后嘱咐我和姐姐几句,诸如要听先生的话,要用心念书,不要淘气,不要打架之类的话,就很满意地独自走了。

穿月白色大褂的人送出母亲。他返转回来的时候,从桌子抽屉里翻出几本书,给我两本,也给姐姐两本,说道:“梁金广,梁金霞,跟我去见见你们的老师吧。”

我和姐姐既好奇,又惶恐,手没处放,脚不知道咋迈;几乎是慌里慌张地跟随着那个人,拐进东厢房的门口。

玻璃门被拉开,我才看清楚,这儿是一个两间相通连着的房子。靠北端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涂了黑色的大木板,比放在它前边的那张条案式的桌子还要长。一个脸色特别红亮、长满壮疙瘩的人站在黑木板的前面、长桌子的后面,手里举着一根长长的圆滑的木棍儿。从他那边到我们这边的门口,排列着两溜桌凳。每一个小桌旁都并坐着两个跟我们年纪不相上下的小孩子。

穿月白色大褂的人轻轻地招呼一声:“陈老师,这两个新生来了。”

红脸膛的陈老师听到招呼,脸上没有一点儿表情地走过来。他跟穿月白色大褂的人小声交谈几句,然后把我和姐姐打量一下,用圆滑的长木棍指示前边的一只空凳子说:“梁金霞,这是你的位子,坐下吧。”

姐姐乖乖地、不声不响地坐到一个女学生的旁边。

陈老师又用木棍儿朝后指指:“梁金广,你坐到这儿。”

我先瞧陈老师一眼。我发现他一个特点,除了脸上一颗挨一颗的小红疙瘩,下巴须长得也不尖、不圆、不方正,一边是鼓的,一边是瘪的,成了歪扭的形状。……我发觉他对我观察他有些反感地瞪了瞪眼睛,就急忙扭头瞧我的位子。我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孔,是我父亲一个朋友的儿子。我正好跟他使用一张桌子。不知道是因为喜出望外的兴奋而忘乎所以,还是在陌生的地方、慌乱的时刻终于遇见一个能够仗胆儿的熟人而松驰一下、放弃了警惕,反正我不由自主地朝他可着嗓子喊叫一声:“嘿,疤拉眼儿!”

整个教室里的小学生们,个个都正在扭着脖子看我们,听到我这突然一声叫唤,一齐起哄地大笑起来。

陈老师立即发了怒,朝我把眼睛瞪个溜圆,头一偏,下巴颏更加歪斜地吼道:“坐好!一看你就是个调皮蛋!”

(待续……)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叶方青:出现了贫富分化,就应该检讨理论偏差甚至错误
  2. 长夜守望,最后的政治课——感恩毛主席用生命最后十年为中华民族留下的“精神疫苗”
  3. 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朱树松:试说郑丽文
  5. 中国原创光刻机残骸现身!四十年前的下马说明了什么?
  6. 一日三箭,中国对日国际反击强硬且高明
  7. 吴尚达:读 李昌平《大规模"返乡滞乡”之对策》
  8. 不吐不快,日本人“抵制”中国大米,殖人怎么不“抵制蠢货”了?
  9. 赫鲁晓夫其人(一)
  10. 科兴退市就想跑?百姓追问:我们的肺结节、白发、后遗症谁负责?
  1.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2. 问题出在国内!
  3. 【!】娼妓业的存在状况是阶级剥削程度的指示器
  4.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5. 就业形势现在到底有多严峻
  6. 叶方青:出现了贫富分化,就应该检讨理论偏差甚至错误
  7. 长夜守望,最后的政治课——感恩毛主席用生命最后十年为中华民族留下的“精神疫苗”
  8. 骗子怎么成了首席科学家,大学通报不能语焉不详 | 新京报快评
  9. 小丑的叫嚣终将消散! 毛主席思想将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10. 吴铭:金融,只会祸乱,不会造福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5.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6. 令人“窒息”的聊天!
  7.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8.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9.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0.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1. 山雨欲来——那年,一个七十三岁老人的孤注一掷
  2.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3.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4. 日本正在恐惧
  5. 工作在高处,生活在底层——工地农民工的吃喝拉撒睡
  6. 中国原创光刻机残骸现身!四十年前的下马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