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谈国事”四字,宛若一道无形的枷锁,曾长期禁锢着国人的言说空间与政治参与。表面观之,它或为一种谨言慎行的处世哲学;然以马克思主义的显微镜洞察,便可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阶段性、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操控性。这种试图将民众排除于政治话语之外的观念,绝非超阶级的永恒智慧,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民民主和群众路线根本对立。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审视,“莫谈国事”论的盛行绝非偶然,它往往是封建专制或剥削阶级统治下的特定产物。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成为统治心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垄断话语权来维持阶级统治的“稳定”。鲁迅先生曾犀利指出:“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莫谈国事”恰恰是这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沉默的催化剂。它一方面源于上层建筑对舆论的压制,另一方面也源于被统治阶级因长期压迫而形成的自我审查意识,这是一种由物质关系决定的思想异化。正如马克思所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莫谈国事”正是这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为维护自身霸权而编织的意识形态神话。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剖析,“莫谈国事”论鲜明体现了其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本质。该论调常由两类人鼓吹:一类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希望民众永远沉睡,以便毫无阻力地施行其意志;另一类则是部分受意识形态麻醉的群众,不自觉地接受了这种自我矮化的叙事。列宁曾强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拒绝谈论国事即是放弃对经济权益及其集中表现的关注,最终导致阶级利益的无声流失。它将国家事务神秘化、特权化,仿佛那是与普通劳动者无关的另一个世界领域。然而事实上,每一项国家政策的转折都深切关联着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与劳动成果。这种论调企图让我们忘记一个基本事实: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谈国事就等于在阶级斗争中主动解除自身武装。

“莫谈国事”论不仅在实践中危害深远,更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根本相悖。它剥夺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背离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要义,为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提供了滋生的暗角。马克思主义张“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而工人阶级要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直面并参与“国事”。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莫谈国事”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它将民众视为历史的客体而非主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命力正源于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治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打破“莫谈国事”的桎梏,将国家事务还原为人民之事。
总而言之,“莫谈国事”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政治蒙昧主义,是剥削阶级遗留的思想残渣。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我们必须揭穿其看似中立的虚假面具,洞察其服务于特定统治需求的阶级本质。在一个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都应当摒弃“莫谈国事”的陈旧观念,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实践参与锻造能力,争做国家命运的思考者、讨论者和主宰者——因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远呼唤着觉醒的人民将其扛在肩上,走向光辉未来。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