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者樋口笃三1947年加入日本共产党,历经两次被开除仍坚持劳工运动,他对于“日本革命史=日本共产党史=宫本显志史观”有深切的体会。除了“日本的列宁”(宫本)以及作为批判、迫害对像的“日本的毛泽东”(德田)、“日本的刘少奇”(志田重男)外,日共正统史观里的日本革命运动、劳工运动史上看不见“人”的影子。为了对日本革命的失败进行历史性的总结,首先必须不分功成名败对代表性人物进行综合评论。本书虽然对个别具体人物的评判不一定正确,但从整体上看,是非常有价值的。
金融机构成为当今社会的毒瘤,剥夺全社会,破坏生产和贸易。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就是金融机构与所有人的矛盾。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怎样改造邪恶的金融秩序。
连载《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 第一编 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理论 第二章 经济概念 规律方针 第三节、方针、原则 一、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上如此,军事战线上也完全应当如此。他们对
连载《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 第一编 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理论 第二章 经济概念 规律方针 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毛主席认为,规律属于实践-认识范畴。“如何认识规律?经济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因为才进行七年,还需要积累经验。……代价总是需要的,就是希望不要有革命时期所付的代价那么高。必须懂得,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着矛盾的,即社会主
连载《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 第一编 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理论 第二章 经济概念 规律方针 第一节 概念 1、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亦称生产手段)两部分。我们的基本情况就是一穷二白。所谓穷就是生活水平低。为什么生活水平低呢?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什么是生产力呢?除人力以外就是机器。工业、农业都要机械化,工业、农业要同时发展。所谓“白”,就是文
逄先知、冯蕙、熊华源谈“《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编辑特点和出版意义 ——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也赞成这个观点,最早的奠基者应该是毛泽东,开辟新的路子,就是不同于苏联的一种道路。这个探索从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开始,论十大关系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小平同志对它评价很高的。这十个关系的处理,今天来说还有现实意义。所以,应该说,毛泽东
连载《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 第一编 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理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第五节、农业理论: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 毛主席对农业的思考是战略性的多维框架。农业,在四个现代化中被叙述为“现代化农业”;在中国工业化道路中被叙述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计划比例中被叙述为“并举”。要解决的问题是
连载《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 第一编 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理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节,计划的概念、六个亚理论 现在,已对毛主席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第一层次的若干问题作了一定的描述,下面对这个层次再作两个内容的充实:1、计划;2、五个亚理论。 一、计划的概念 列宁把社会主义经济表述为“计划经济”,尽管有苏联的成功,但它的历
连载《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 第一编 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理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节,“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中,毛主席的经历描述着他特有的反教条主义、反主观主义的独创精神,在30年代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命题后他就孜孜不倦的加以遵循,所以,5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
连载《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 第一编 毛主席的战略经济学理论 总有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和学者睁眼说瞎话,说毛主席不懂经济规律,瞎折腾,否定毛主席的经济思想和成就。其实,这些人完全站在资本主义立场,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判断标准,核心在于否定公有制,推行私有化。不过这种争论也涉及若干重大问题,深层次反射出毛主席坚信生命能够在对时空的“只争朝夕”中打破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