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四)
刘金华2021年12月27日星期一
继续谈《财经》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写的“刘鹤副总理在文章中指出,‘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在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国有资本监管和经营的主管部门已经依法运行多年的当下,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无异于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着重点还是谈《财经》社评的指向。
《财经》社评这段话既清楚又含混。《财经》和刘鹤都把企业家比作“鱼”,这是清楚的。但是,适合鱼儿生长的“水”是什么,谁“浑水摸鱼”就含糊了。中国的企业家是通过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生产的。这说明改革后的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是很适合企业家这种“鱼”生长的。现在问题来了。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之后,刘鹤再提“水质水温适宜”的问题,是不是说已有的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还不那么适宜企业家健康成长呢?《财经》说“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无异于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这就是在暗指刘鹤讲的,要换水养鱼了。而刘鹤的文章是《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的阐述。
我这不是用蛋孵出鸡,鸡生出蛋推论蛋的价值的类似方式,来推论《财经》社评的指向,而是《财经》社评总是不指明是哪“一些别有用心人士”在刮“一股妖风欲将社会舆论的焦点引向当年企业改制时期的所谓历史问题”,为什么这个社会舆论导向让企业家们感到不安,人心惶惶?因为,“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借改革之名变相增加高管收入等分配乱象。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是习近平今年提出的。尔后才有明德先生、司马南、张捷揭批柳传志“联想的路”这股风。
《财经》社评引的刘鹤的话,是抛开了刘鹤撰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的前两个: “(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第三个内涵的最后句话,这是有意思的。我现在只谈第三个内涵,为避免断章取义,把这段话全文转录如下:
“(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当前,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近两年我国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居于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赖规模,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外资企业对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要鼓励引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更高水平竞争中创造价值、实现互利共赢。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
我想,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明白刘鹤这段话的意思。刘鹤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有竞争力的企业,而现在中国的大企业只是“大”,小企业虽然“活”,但都不强,缺乏竞争力。提出今后高质量发展政策必须从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出发。刘鹤分别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定义了企业家或者说提出了对企业家的要求,最后才讲了《财经》社评所引的一句话。刘鹤虽然没有具体讲需要给企业家什么样的“水质水温”,才能培育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家。但是,他明确不能“主要依赖规模”,而是要企业提升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我们看到,刘鹤这里明明写着“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 哪是《财经》社评说的“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
《国资报告》杂志2018年10月26日发布《国企40年改革的逻辑与展望》,记录了40年的国企改革进程,一直是不断根据改革中发生的新问题不断改革消除这些新问题。文章最后也写道:“2018年2月,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这次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把各级党委、政府、司法、社团、企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将为国有企业改革厘清思路、清障排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的改革将全面深化,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贡献新的力量。”
《财经》社评说的“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也就是说,反对深化改革了。他们希望国有企业继续私有化,不要在市场上(与私营企业)竞争,不要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财经》等一些“改革先锋”,过去总讲“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进入深层次”,现在却说 “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再炒这个历史问题,就是“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走向对立面,反对继续深化改革,
这里的“鱼”很明确,指的是“企业家”。关于企业家,1994年我给邓小平信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公开提出要培养‘企业家阶层’。所谓‘企业家阶层’,按他们的定义,就是一个以知识资本,通过股份制,实际占有企业资产,不同于国家、工人利益的‘利益群体’。这不是要做新型的资产阶级么?”(当时,我只是知道中国经济学家如此定义企业家,这次热议联想才知道,这个定义来自柳传志)与现在刘鹤关于企业家的定义,与习近平讲的企业家精神,一对照,首先可以看出,邓小平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企业家”的定义不同,培育方式也不同。过去是通过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转变为实际占有企业资产,不同于国家、工人利益的“利益群体”的企业家;现在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出“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具有“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精神的企业家。这正是民众热议柳传志“联想的路”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财经》及其代理的人所不愿意改变的。
看来,这个关于企业家定义的变化,使得一些人感到他们生活得很适意的”一池春水”要搅混,生存环境不再稳定、不可预期,他们不安,担心可能要被“混水摸鱼”。
相关文章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