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贤得小传
麦贤得,1945年12月生,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人。1964年3月参军,成为汕头水警区海军护卫舰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舰的一名轮机兵。1964年8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头部中弹受重伤,战功卓著,成为家喻户晓的海军战斗英雄。1966年,荣立一等功,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2009年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其“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年9月25日,荣膺“最美奋斗者” 。退休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广州某基地副司令员,大校军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史册上,涌现过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但还没有哪一位英雄,能够像他那样,在活着时就荣膺那么多至高的荣誉,先后受到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叶剑英、贺龙、徐向前、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内那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就是麦贤得,一位被誉为“钢铁战士” 的人民海军英雄。
钢铁战士
麦贤得,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的英雄事迹,曾被编进中、小学课本,感动和激励过一代人。
是60年前的那场“八六”海战,使这个当时年仅19岁的战士一夜之间成为英雄。
“八六”海战,是新中国海军历史上歼敌最多、战果最大、影响深远的一场海战。这场震惊世界的海战,是在盘踞台湾岛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也正是我军在这场海战中的完胜,使蒋介石经营多年的“光复大陆”美梦归于破灭。
1965年8月5日,对于汕头水警部队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这天正值部队假日休息。然而此时,国民党海军巡防第2舰队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正由台湾左营港出航,并于当日傍晚驶至福建省东山岛东南兄弟屿海域,企图向大陆输送特务。海军南海舰队发现敌情,立即命令汕头水警区严阵以待。
6日凌晨,福建漳州东山岛附近海面,隆隆炮声响彻海天,我人民海军护卫艇群正集中火力攻击来犯国民党军小型猎潜舰“章江”号,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正式打响。

战斗中,参战的611艇后左主机突然意外停车,艇上轮机兵麦贤得立即跑去帮助启动机器。就在此时,两声巨响,敌人的2颗炮弹打进机舱,一发落在前机舱,另一发落在后机舱。弹片横飞,一块高温弹片,烙铁一样扎进了麦贤得的头部。弹片从右额骨穿进,深入麦贤得的颅内二寸多深,最后插在左侧的额叶上。顿时,麦贤得的脑脊液和血喷涌而出,一下就糊住了他的眼睛,他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副指导员周桂全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看到麦贤得重伤倒地,连忙把他抱在怀里,拿出一个急救包为麦贤得包扎血流不止的头部。这时,麦贤得似乎有了一点意识,他抬起左手吃力地指着机器,但说不出话来。周桂全明白,麦贤得是要战友们照管好机器,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主机决不能停止运转!
周桂全为麦贤得包扎好头部,见他又昏迷过去,便把他轻轻地放在地板上,找了一件军衣盖在他身上,随后就投入了战斗。
打到前机舱的那颗爆炸弹爆炸后,一部主机也停了。在摄氏40多度高温的机舱内,躺在血泊与汗水中的麦贤德从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他首先感到前机舱主机的轰鸣声好像减弱了,舰艇航速也明显变慢了。一个轮机兵强烈的职责使命感,使麦贤德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他要爬到前机舱,他的战斗岗位。因为耳边炮声轰鸣,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舰艇需要动力。他要尽快找出战舰动力减弱的原因,并排除它,让战舰获得力量,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保障。
麦贤得以惊人的毅力,用双手支撑起自己沉重的身躯,左手按着身旁的机器,艰难地站了起来,在黑暗的机舱中艰难摸索着向前机舱一步一步挪动,那双带血的手,在机舱里的机器上、管道上留下一个个血手印。
身高一米七八的麦贤德,在漆黑的机舱里,在血和脑浆糊住了眼睛的情况之下,从后机舱钻过中间那只有40厘米宽、60厘米高的窄窄的机舱洞,历尽艰难,终于到达前舱,回到了自己的战位。
作为一名优秀的轮机兵,平时在苦练基本功中洒下无数汗水的麦贤德,把机舱主机的性能、结构、线路布局等都一一刻在脑海里。就是在脑部受到如此严重外伤的情况下,他也能从逐渐减弱的机器轰鸣声中,判断出可能是哪处气阀或油阀的螺丝被爆炸的气浪震松了,不是漏气就是漏油,使机器的动力下降。可是,那么多的气阀,那么多的螺丝,那么多的管道,究竟哪一处松动了?这时,机舱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虽有手电筒,可鲜血和脑浆又糊住了眼睛,他只能用手一处一处地去摸索着检查。
过硬的基本功,关键时刻发挥出了惊人的能力。麦贤得平时训练时就是蒙住眼睛,在机舱里千百遍地摸探每一个螺丝和阀门儿的位置,每一条管道的走向和连接,都熟记于心。这次海战中,他就是在几十条管道、上千颗螺丝中,用极快的速度把那颗震松动了的螺丝摸出来。接着,他又在黑暗中找出扳手,把震松了的螺丝拧紧。终于,机器的轰鸣声变得有力起来,主机恢复了动力!
麦贤德又从机器虚浮的轰鸣声中感受到主机制动器坏了,发动机的马力上不来,舰艇就仍然恢复不了高速度。他又用手摸了过去,果然,爆炸的震动使变速箱移位了,就像行驶中的汽车挂不上高速档。此时,因流血过多,伤势太重,麦贤得虚脱的身体已经没有力气再把变速箱复位了,只得将整个身子扑到变速箱上,双手死死压住杠杆儿……
终于,主机有力地震动起来,战舰迅速恢复了航速,像一匹恢复了元气战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此时,驾驶台上的航海兵一片欢呼。艇长立即下令全速前进,611号艇向“章江”号扑去,到最近的距离时不到50米了。这时,护卫舰上所有的枪炮都猛烈地朝敌舰发射,最终将其击沉在东山岛海底。我军乘胜追击,很快又将“剑门”号击沉。
激战中,麦贤德以雕塑般的英雄姿态扑在变速箱上,整整坚持了3个小时,人已经没了意识,身体却死死地压住杠杆儿!
亲切关怀

战斗结束了,昏迷不醒的麦贤得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麦贤得的伤情紧急,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心。
经过4次脑手术,在专家和医护人员日以继夜的全力抢救和细心照料下,麦贤得脑颅中的弹片终于被取出,残缺的头盖骨被植入两块有机玻璃替代。虽然炸伤给英雄的记忆和语言功能造成了严重障碍,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遗症,并一生相随,对这位钢铁战士造成了难言的精神与肉体痛苦,但手术的成功,挽救了英雄的生命,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医学奇迹!
战斗胜利后,海军和广州军区召开了隆重的庆功表彰大会,包括麦贤得在内的611舰九名官兵被荣记一等功。麦贤得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看了“八·六”海战的战况报告后,心潮起伏,遥望南天,感慨万千:“从太平天国、甲午战争以来,我们都是在海上挨打,腐朽无能的晚清政府丧权辱国。这次我们打掉敌人的两条军舰,为国争光,打了翻身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海战的重大胜利。”老人家要求各大新闻媒体对这次海战进行宣传。
1965年8月17日,“八六”海战的11名有功人员代表参战的全体指战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正式接见前的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关切地询问了麦贤得的伤势。当得知正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抢救的麦贤得伤情危重,仍在昏迷中时,周总理双眉紧锁,对身边的贺龙元帅和罗瑞卿大将吩咐道:“要派最好的医生去抢救!这是一位英勇顽强的战士,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把他救活,使他早日恢复健康!”
1966年2月8日,毛泽东主席派贺龙和叶剑英两位元帅去医院看望麦贤得。贺龙和叶剑英同志仔细询问和查看了麦贤得的伤情,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麦,你为党和人民立了功,是英雄,现在全军都在向你学习呢。毛主席对你很关心,派我们来看望你。你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养伤,早日康复,重回战斗岗位!”
毛主席和老帅的亲切关怀,使麦贤得激动不已。他连连表示:“谢谢毛主席,谢谢首长!我一定听毛主席的话,安心养伤,争取早日康复归队,永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麦贤得还在病房里为两位老帅演唱了他最喜爱的歌曲《我是一个兵》,两位老帅高兴地为他鼓掌。
1966年3月7日,已经80岁高龄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的陪同下,去医院看望麦贤得。董必武看到麦贤得的身体已经初步恢复了,很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小麦,你为祖国,为人民,为无产阶级,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狠狠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全国人民都关心你,全国人民都在学习你,你要好好休养!”董老还把自己创作并亲笔书写的一首诗,赠给麦贤得。诗曰:
钢铁战士麦贤得,特殊材料构成格。官骸气质凛自然,经过锻炼圣凡别。参加革命学毛选,变化气质及体魄。阶级觉悟日提高,斗争起来更积极;思想若能革命化,五官百骸听驱策。杀敌勇敢大无畏,忘我不知伤在额。不下火线固已奇,昏迷还在转轮机。勇撼山岳慑虎豹,威鼓洪涛荡海孽。炮轰敌舰浪中沉,霹雳精神骇残贼。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在眼前迫,毛泽东思想哺育此心赤。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王杰,欧阳海,战斗英雄千百辈,君列其中也生色。大庆人,大寨人,各行各业出群英,读书活用获成绩,闻君风者皆感激。为革命、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为革命、为人民而生,生非虚食。毛泽东思想所哺育的人将以斯言为天下式。
麦贤得接过这幅珍贵的墨宝,激动地向董老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967年12月3日,在北京参加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麦贤得,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这一天的晚上10点,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包括麦贤得在内的4000多名海军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合影时,麦贤得被安排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离毛主席、周总理非常近。他的两旁,大都是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
合影之后,毛主席又在小会客厅单独接见了麦贤得。毛主席关切地询问了麦贤得的身体情况,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麦呀,要用你的硬骨头精神战胜疾病,养好身体,为人民立新功!”
麦贤得激动得热泪满腮,不住地使劲点头。这一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幸福、太难忘了!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去北京见毛主席”,这个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望,成了麦贤得与病魔搏斗、战胜死神的最神奇的精神力量。也正因为此,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并用以锻炼自己的语言和记忆功能的恢复,成为海军系统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当天夜晚,回到住处后,“钢铁战士”麦贤得彻夜难眠,他以钢铁般的毅力,克服脑部受重伤造成的偏袒后遗症和癫痫时有发作的痛苦,用左手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他有生以来最长的一篇日记,记录下自己受到人民领袖亲切接见的真实感受和心声。
永葆本色
麦贤得一战成名后,全国全军各大新闻媒体持续做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其力度和规模,一度与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雷锋、欧阳海、王杰、刘英俊、蔡永祥等我军著名英雄人物堪比。
196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毛泽东思想武装的钢铁战士——记“海上英雄艇”轮机兵麦贤得》,同时配发社论《革命硬骨头精神无敌于天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向全国做了广播,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各地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介绍麦贤德英雄事迹的多种图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主要有:《钢铁战士麦贤得》,解放军文艺社1965年4月版;《革命硬骨头麦贤得》,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1966年1月版;《战斗英雄麦贤得》,人民出版社1966年3月版;《麦贤得的故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6年3月版;《说唱麦贤得》(曲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66年3月版;《学习麦贤得歌曲专辑》,上海文化出版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66年3月版;《钢铁战士麦贤得》(连环画),福建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麦贤得》,郇琛、王恺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6年7月版;《麦贤得》,王国梁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10月版;《麦贤得》(中华红色教育连环画),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版;《麦贤得的故事》,王恺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沧海英雄——八·六海战钢铁战士麦贤德人生纪实》,王国梁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钢铁战士麦贤得》(连环画),连环画出版社2021年4月版;《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德》,杨黎光著,花城出版社2021年6月版……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事迹报道汇编、文学传记、纪实文学、故事、曲艺、连环画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麦贤得的英雄故事和不屈精神深入人心,广为传颂。在50多年的历史烟云中,有过鲜花与掌声的陪伴,也有过被一度被冷落、被淡忘乃至被误解和歪曲污损的寂落与屈辱。好在,麦贤得都以“钢铁战士”的本色,勇敢地闯了过来。
他正直、善良,做事一丝不苟,是一个纯粹、质朴、透明的人,也是一个内心无比坚强的人。他一生都在战斗,与死神斗,与病魔斗,与难言的伤痛和后遗症斗,与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斗,与无处不在的各种诱惑斗,以胜利者的姿态,一路走到今天,展现给世人的,是一个一尘不染、初心永葆的“钢铁战士”形象。
他一生都百倍珍惜和维护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英雄”称号,却从来不以英雄模范的优越感而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中普通一兵的本色。晚年,他倾情翰墨,喜欢写写画画,写得最多的是“为人民服务”“永做小小螺丝钉”。这是他一生的坚守。
麦贤得能一路走到今天,创造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也与他的妻子李玉枝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悉心照料息息相关。
近半个世纪的相濡以沫,李玉枝用她的爱,让麦贤得的身体、智力和记忆力,都得到奇迹般的恢复。这个善良、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其陪伴英雄一路走来的艰难曲折、酸甜苦辣,也是一部大书。
2014年,麦贤得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第二年,李玉枝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誉为英雄背后的英雄。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为这对英雄夫妻题词:“无私无畏永葆英雄本色,品德高尚堪称模范军嫂”。

多种战伤后遗症,使麦贤得常年要面对病痛的折磨,行走和语言交流都有困难。即便如此,退休后的麦贤得,仍然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些年来,只要身体允许,麦贤得经常和李玉枝走进部队、学校、党政机关、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公益和革命传统教育上,激励年轻一代树立崇高理想,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
李玉枝说:“老麦说话、行走不是很方便。但我和老麦的心是相通的,他想说的话,要讲的事,我心里最清楚。我就是老麦的代言人。”
麦贤得受邀担任了2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2011年,麦贤得到广东省饶平县汫北小学参加活动,看到学生学习条件简陋,他和妻子拿出2万元购买了书柜、书桌和图籍,为学校建起了阅览室。
麦贤得生活朴素,在扶贫济困上却格外大方。部队号召为灾区人民捐款,他一次都不落。1995年,汕头市成立残疾人协会,他闻讯后马上捐出200元。1996年,在电视上看到一工厂发生爆炸、多名打工者受伤的新闻,他立即以“一名老兵”的名义捐款500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麦贤得从电视上看到军地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抗疫的感人场景,激动不已,遂与妻子李玉枝商定,拿出家中积蓄10万元,以“一名老兵”的名义捐给汕头市援鄂抗疫医疗队。
多年来,没有人晓得,麦贤得已经多少次以“一个老兵”的名义扶危济困,奉献大爱。
“一名老兵”,本色依旧;“一名老兵”,痴心不改。
麦贤得,在弹片横飞的一瞬间成为英雄,却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把“英雄”的勋章擦拭得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刘国震,河北南宫人。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作协会员,河北省公安文联理事、省公安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著有诗集、散文集、评论集七部。)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