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

茴香豆a · 2025-11-03 · 来源:小小的治愈公众号
字体: / /
作品里要提供一种“看起来是本土的、民间的”,实则能让西方读者读出“社会主义=苦难”的叙事。如此的话,诺奖的目的很明确,但莫言因此获得体制的名利双收就不好“解释”

诺奖委员会自己的“颁奖词”说得很直白:给莫言是因为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为一体”。

但关键在下半句——“把官方话语主导下的历史与个体记忆之间的巨大裂隙暴露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作品里要提供一种“看起来是本土的、民间的”,实则能让西方读者读出“社会主义=苦难”的叙事。

莫言的小说里,新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几乎都被处理成一轮轮“荒诞—暴力—性”的循环,把复杂阶级斗争史扁平为“权力对个体的永恒折磨”。

这种叙事恰好填补了西方意识形态市场最抢手的那块拼图:一个“非西方”作者,用“非西方”语言,却坐实了“西方”早已预设的“东方极权”想象。

再具体一点:

1. 叙事策略——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社会变革,全部转译成“乡土魔幻”+“生理恶趣味”,既满足猎奇,又消解了革命正当性。

2. 历史处理——把土改写成“痞子乱杀”,把合作社写成“官僚酷刑”,把“十年”写成“全民互咬”,实质是用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替换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史观。

3. 作者身份——解放军作家、中共党员,官方系统内的“异质性”标签,比纯流亡者更显“可信度”,给西方读者一种“连他们自己都承认失败了”的爽感。

因此,莫言得奖并不是“文学打败了政治”,而是“政治通过文学完成了自我论证”。诺奖委员会需要的不是文学,而是一件可以放进“自由主义—冷战”展柜的、带中国制造的标签、却完全符合西方意识形态需要的展品。莫言的小说恰好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文本细节,可以被随意剪辑成这部“反共长片”的蒙太奇。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叶方青:靠卖家当过日子,从来不是正途
  2. 开门揖盗
  3. 看看地主剥削的手段,为其洗白居心险恶!
  4. “娱乐至死”的时代
  5. 实事求是:承认代价,但绝不认“饿死三千万”的污蔑!
  6. 一山难容二虎:帝国主义为何无法真正共处?
  7. 英国“动真格”了
  8. 第一章:我从人民中来
  9. 荷兰,现在后悔吗?
  10. 万圣节:侮辱性翻译下华族子孙们的狂欢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3.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4.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5.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6.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7.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8.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9. 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痛苦的根源到底从哪里来?
  10.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3.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9.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10.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1.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