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10初中二

王忠魁 · 2025-11-27 ·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 /
这是一本亲历记录。本站将分33次连载本书。敬请关注。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10初中二

短暂的初中生活(二)

(1960年—1962年)[本章共7小节,分两次连载]

4.大柴垛与文艺演出

巴中那时有十几个班,大都是住宿生。四五百人光烧炕一个冬天就需要很多柴禾。秋天一到,学校会集中在一两天内把柴禾拉齐。

那时坝南[ 指国堤以南,辽河以北的地区。也就是雨夜修堤一节中的柳条通地带,现在已经是农田了。]、河南[ 指辽河的南岸,是科尔沁沙地。由于是沙地,现在也没有变成农田。]的柴禾还是比较丰富的。同学们割了柴禾,一背背地往学校送,背柴的大军长达四五里,有几十人专门负责上垛。柴垛长三四十米,高近二丈,我之前之后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柴垛,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元旦前夕,各班都要编练节目。看元旦文艺汇演的内容就能了解到当时的时代气氛:《俺是咱公社的小社员》《八大员》《真是个乐死人》等等。还有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快板等等,多是反映校内外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的。

歌颂劳动成了那时的主旋律。用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鼓励大家在艰苦的和平环境下坚持学习,好好生存下去。

5.我要种小米

在课堂上你们可能听过老师讲到封建社会的文人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过着剥削阶级的寄生生活。我在当时总觉得有些夸大其词。

但是,在旧中国,知识分子有很多人清高在上,脱离劳动人民群众,轻视劳动,你可不能不信。初中时代我们就亲历过一段有趣的笑话,可见一斑。

颁布“农村六十条”,对农村政策有了大调整之后,农民分了自留地,机关职工也都分了一点。巴中老师们分自留地时,大家问六十多岁的图书管理员张老师:“侬[ 他是上海人。]准备种点啥?”

“我要种小米。”他回答道。

这一句话逗得大家直笑。有人知道他的底细,他连韭菜也不认识,曾把野外遍地长的马莲[ 学名叫马兰,它的根系很发达,可用来做刷子。]指认是韭菜[ 天啊,这韭菜也长得太大了点。],就笑逗他:“你别种小米啦,种谷子吧!”

“我的自留地,我就种小米,种谷子干什么!”他看大家不听自己的意见,竟急了。可他这话竟让大家越发笑了起来。

那时北方不产水稻,很难吃上一顿大米饭。他平时喜欢吃小米饭,但来东北十来年了,却不知小米是用谷子加工而成的。可见这位老人没怎么深入农村,更谈不上参加过像样的农业劳动。

巴中当时的师资队伍是很强的,但教师队伍中多数都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文人或军人[ 钱叔的父亲就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的军官,和林彪同期。],出点类似上面的笑话并不奇怪。

巴中也是很有名的,这所学校建校早,又是在原伪满国高[ 巴彦塔拉中学的校址曾经三迁,初建于玛拉沁的慧丰寺,一迁于巴彦塔拉一小(原国高),二迁于旗公署(也就是现在巴中的位置),所以一小和巴中都说自己的前身是国高。]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培养出的学生在建国初时遍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现在自治区的高层领导中就有好几位是巴中的老毕业生,包括原来曾经大红大紫的报告文学《她的中国心》、电影《瞬间人生》[ 这部电影在九十年代我上高中时学校曾经组织观看过,但我在网络上检索不到相关信息。]、电视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中的核心人物、战争遗孤乌云,她的日本名字叫立花珠美,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当时的校长是刘文刚[ 为保证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在领导干部的配备上,注重配备相当数量的蒙古族领导干部。历次考核干部中,民族政策水平高低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学校在班主任的作用上,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民族教师担任,各班都在每学期集中宣传民族政策,注意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事情。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内受到优先,日裔华侨乌云(汉名何桂荣)家庭困难,学校给予特殊照顾,享受特等助学金,刘文刚校长有时自己掏钱帮助她解决一些困难。在助学金发放上,少数民族学生比汉族学生多,在升学就业方面也都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在师生历次选模中都有一定比例的民族学生。——摘自《巴彦塔拉中学校志》(1952—1992)。]。

从这点看,你不能光笑话这些老师。他们对内蒙古的新兴,在培养知识人才上还真起过不小的贡献呢。

6.难忘的老班主任

我们这届毕业生,由于下放学生,加上个别原因辍学的,八个班到了初三合并为五个班,学生由入学时的400多到毕业前只有200来人了。我的老班主任叫雷生云,初一初二一直教我们语文。当时他三十几岁,风华正茂,篮球打得也特好。他对我的两件事使我难忘。

一次是上间操,他悄悄地叫我去他办公室,原来他要给我理发。那时同学们理发多是互相理的,老师给我理发叫我很激动。

初三那年,班主任改为娄环老师了。毕业前同学们在留言本上互相留言。同学、老师之间互相赠送照片,照片都是一寸的黑白照。雷老师给了许多同学照片,却没有给我,而是又一次把我偷偷叫了出去,原来他送给我的是一张二寸的照片。可能是洗得少,只送给了我一张。他除了认真讲课,平时是不善言谈的人。就是学生里偶尔有做错事的,他批评人也是慢声细语的,从不大声呵斥人。第一次给我理发,我只是激动,没多想什么。而这次单独给我一个二寸照,明显说明他是很喜欢我的。我人年纪小,性子又直,不善于取悦人,为什么老师反而更喜欢我呢?可能是我在班里劳动、学习都很上进,没太让他操心的原因吧,更可能也是对我无言鞭策的另一种方法。苦心的老班主任啊,我对您会终生不忘的。

提到学习,我想到了几件事。初高中时,每人都发了一个成绩登记本,上课前要求夹在课本中。因为那时除了音体美课,其他课堂都要提问打分的,一个学期下来每科要求打10次,作为平时成绩。我的成绩本上几乎都是四分、五分。分多少倒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站起来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自己就会脸红的。有一次历史提问,我得了个2分,这是我学生时代唯一的一个2分,我至今不忘。

年末考试有三次我考了好成绩。初一我语文得了92分,全班第一。初二学习委员考了94分,我考了93分,也还可以,老班主任为此一定很高兴的。

其实,我的数学应该是最好的。每学期复习时,同学们常拿课本上的问题围着来问我。那时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课外复习资料,除了课本上的习题没别的。

毕业考试时,我的数学是100分,全校也只有三五名得了满分。可我从来没想过升学。上课不会溜号,一听课就入迷是我学习的唯一“经验”,我并没下过苦功。

可能老班主任对我有更多的希望和要求,才那样偏爱我。如果真的那样,我就愧对老班主任了,雷老师的这张照片我一直留到了今天。

整理人按:雷老师也教过我,那时他年纪已经很大了,由于当时他没有担任主课老师,所以我对他的印象不深。雷老师的这张照片现在还在,我也见过。其实爸爸有相当多的东西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可惜我们搬了几次家,这些东西基本上已经丢光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收藏过一本《江青文选》,这书如果留到今天一定极具价值。此外还有中共九大会议纪要,里边还有“四人帮”的照片呢[ 这是2003年记述,可惜后来有一次楼上暖气跑水,影集被泡烂了,除了极少数几张,几乎所有珍藏的黑白照片都损坏了。]。

7.填志愿表风波

说实在的,在我的学习生涯中,除了故乡的爷爷和舅舅指引过我的学习以外,父母是没太管过的。父亲常年不在家,多年只看过我的一两次成绩单,而母亲的教育只是教我如何做人,学习上的好坏她不太在意。她是个文盲,见到供应户吃得还不如农民粮食多,认为当农民也不错。我上初中时,她常常对我说:“人干啥工作还不都是活一辈子?我看当农民比干啥都强!”

在她的思想影响下,我心中根本就没有准备升学这码子事。升学总复习时,同学们都在开夜车拼命复习,而我恰恰认为课本学完了,没事可干,突击看小说《红岩》。

填写志愿表时,娄老师万万没想到我写的三个志愿全是“农民”。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我想当农民。老师又说,回去和你父母再商量一下吧[ 估计他认为爷爷奶奶一定会让爸爸改志愿的。]。我说:“我父亲不过问这事儿,又不在家。我母亲是支持我当农民的。”

娄老师劝我(内心一定是很生气,又不好说不同意我当农民)说:“你想当农民也很好,但是应该读完高中呀。你现在才十四五岁,当农民也只是一个半拉子[ 半劳力,出工劳动时只能挣成人一半的工分,当然一般也不会是重体力劳动。比如在我小时候生产队还没解散,社员铲地时队长通常会指定一个大姐姐哄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地头玩,现在回忆她应该就是半拉子劳力。],再念几年书人也大了,再当农民也不晚哪,现在就当农民会累坏你的!回去和你母亲再合计一下,就说老师不同意你这么填写。”

我和母亲讲了这情况,母亲说:“那你就自己看着填吧。”于是我回校将志愿改成了“高中、中专、农民”,第三个志愿还是农民。

升学考试后,通知单快发下那几日,同学们天天去学校询问录取情况。老同学李方林是我的邻居,天天早上约我去学校一起打听情况,而我忙着去打柴,根本没把考上考不上放在心上。复习时我都没上心,考得好与坏又怎样?反正我参加考试了。

倒是二弟挺高兴,有一天我打完柴往家走,二弟站在大门口迎接我高喊:“大哥,你考上了!”我接过通知单,心里想,命里不让我现在当农民。凭感觉马马虎虎应付了一下考试,竟考上了。看来真的要离家准备上学了。

短暂的初中时代就这样过去了,我又进入了人生新的一段学习生活。回忆起来,父母的态度和我的做法,都令人难以理解,我当时的幼稚也实在可笑。

(第三章“短暂的初中生活”完。待续)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2. B站章北海被“红三代”威胁整死,何意味?
  3. 陈曾明:今天我再次郑重地提醒大家, 战争的阴云已经降临中国头上
  4. 重读1966年大字报摘抄感悟:看问题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
  5. 支持泽连斯基,一定要挺住,夺回属于乌克兰的一切!
  6. 底层生活的荒诞性与无力感
  7.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8. 郝贵生 | 这个短视频点明了集体经济兴衰的根本原因
  9. 1953年,朱德会见毛主席时,说道:朝鲜战争胜利了,该清理门户了
  10. 李昌平:逆城市化可能是未来数十年的常态之一
  1.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2. 问题出在国内!
  3.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4.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5. 就业形势现在到底有多严峻
  6. 叶方青:出现了贫富分化,就应该检讨理论偏差甚至错误
  7. 长夜守望,最后的政治课——感恩毛主席用生命最后十年为中华民族留下的“精神疫苗”
  8. 小丑的叫嚣终将消散! 毛主席思想将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9. 毛主席罕见谈话公开:把功夫下在“治官”上,而不是“治民”!
  10. 李甲才:浅析统台不大的事被演绎成难缠问题之见
  1.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2.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3.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4.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5.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6.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7.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8. 问题出在国内!
  9. 争鸣:刘道玉的真实遗产
  10.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1. 郭松民 | 论毛岸英的牺牲
  2.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3. 元龙:丢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国民党化,才会引来日本侵犯!
  4. 日本正在恐惧
  5. 江汉平原,昔日的粮仓,正在逐渐荒芜
  6. 中国原创光刻机残骸现身!四十年前的下马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