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元龙:秋香美如天仙,杨振宁成了英雄,深层原因揭秘!

元龙 · 2025-10-21 ·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 /

环境对人的评价影响有多大?

秋香一回头,阅遍美人儿的唐伯虎很不屑:“模样很普通嘛。”众丑女一起回头,在环境衬托下,唐伯虎惊叹:“哇,秋香果然美如天仙!”

杨振宁当年一回国,以毛主席时代科学家为榜样的群众也不屑:“杨振宁年轻时报效美国,95岁高龄回中国养老了?有什么值得称颂的!”按照毛主席时代的英雄评价标准,与那些在祖国最艰苦时期就回国报效祖国的科学家相比,例如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杨振宁显然比他们逊色。不仅毛主席时代如此,按照传统文化标准,苏武牧羊,不投降匈奴,矢志不渝,一心归汉,杨振宁比中华历史上苏武等爱国者同样差远了……但是,当与改革开放时代的学术环境一对比,却蓦然发现,杨振宁的形象瞬间高大!

一、“联名力挺转基因”与“不推转基因”

中国61位院士联名力挺转基因,杨振宁从美国归来,虽然也是中科院院士,却从不向中国人民推荐转基因食品。

61位院士们集体认为:科学界对转基因研究的足够透彻,足以保证其安全性,加上经历了多年的科学实验和实践,不宜在推广上继续不作为。

院士们说得高屋建瓴,但是,当中美芯片大战时,却没有一个院士能打,没有一个院士敢于站出来挂帅、迎战美国芯片大战,中国依靠“民科、自干五”的代表,中华有为,取得芯片战的胜利。

而且,诡异的是,虽然院士宣扬转基因,但是,农业部机关食堂、幼儿园严禁转基因食品;亚运会严禁转基因食品;大运会严禁转基因食品;奥运会严禁转基因食品;中国往欧盟出口的大米,同样严禁转基因大米出口给欧洲人吃。

杨振宁从美国归来,长期食用美国粮食,比那些长期吃中国粮食而推崇美国转基因技术的院士们,更有资格评价转基因食品,但是,杨振宁从不向中国人民推荐转基因食品。

二、杨振宁和家人怎样评价文革?

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马社香著《韶山档案》中,记录了杨振宁及家人70年代赴韶山朝圣时,对文革的评价。

杨振宁评价文革:“因为岳父的关系,使我比一般海外人士更关心和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情况。在我的感觉中,‘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在做一个世界顶尖级的题,就是一个国家政权如何真正为大多数人服务,同时与世界霸权主义抗衡。是课题,就会有探索。这个过程,不可能都是欢呼和玫瑰,它应该还包括反复和失败,就像我和李政道先生合作的课题一样。”

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战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说:“原来我是有一种担忧,国外也有不少宣传,像我父亲那样的人‘文化大革命’中都受到一些冲击,他老人家1966年还为一个叫居委会的组织扫了两个月的地哩。”

杜致礼继续评价文革:“我很担心。这次和振宁回到北京父母亲一看,父亲还高兴地唱京剧了。我父亲认为他能够理解‘文化大革命’,说自己过去对人民是有罪的,共产党毛泽东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也给了我们这个国家新的生命,自己在群众运动中受点冲击是应该的。社会总是在不断冲击旧的思想旧的制度中前进的。这次回来,父亲天天给我上政治课了,他敬佩毛泽东。他说中国过去那么穷,街头到处都是冻死骨。社会底层大多数人愚昧、麻木。国民党上层又是怎么地腐败。

现在是人人关心国家大事,工人有工做,农民有田种,人人都有饭吃,整个民族有一股蓬勃向上的精神。我们到处看了看,确实没有一个人吸毒,也没有发现一个妓女,在美国这是不敢想的事情。”

三、“十年浩劫”与“不吝赞美”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术界主流评价毛主席时代爱用“三分错误”“十年浩劫”的标签,但是,80年代,杨振宁在香港出版文集,收录毛主席时代的一些谈话,充满对毛主席时代的赞美。

当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预读杨振宁的文稿,劝杨振宁删除这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不要引起“误会”,杨振宁却执意原文发表,不当墙头草。杨振宁对毛主席的评价在毛主席在世时和逝世后,始终如一,他的格局被文化学术界“反衬”出来了。

毛主席时代,中国用文革格式化世界——日本版文化大革命,法国文革五月风暴,美国黑人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致敬中国。

改革开放时代,学术界某些人却妄图“用西方格式化中国”,妄图“全盘西化”,妄图用西方共济会伎俩“和平演变”中国,已引起新时代警惕和防范。

美籍华人科学家叶先扬曾回忆文革时代美国的社会氛围——大陆文革影响波及海外,“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促使美国大学生换角度审视社会,反对越战的风潮产生。加州大学不少的嬉皮士,东海岸有八所常春藤大学校长联名发表反战信。在游会上,刚从台湾来的我,看到摊位卖小红书,负责同学身穿毛装,胸佩像章,当时我颇为惊讶。在台湾反共又封闭的社会中成长,直到赴美留学方得睁眼看今日之世界!

群众热评:这就可以理解,赴美国的台湾女文青於梨华、聂华苓受文革感召,尊敬70年代的中国,叶嘉莹读懂《艳阳天》并决意归国,连陈映真、罗大佑,马英九都属保钓一代。想当年,台湾人赴美日是井蛙睁眼看世界,看到的是大陆对美日的思想输出,中国用文革格式化世界!这令身处东方前哨的大陆自辱文人百思不得其解,怎奈大历史就是这么书写: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杨振宁在1976年9月纽约华人追悼毛主席的大会上赞美毛主席:“在艰难的道路上,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巨大的牺牲中,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取得辉煌的成果的每一个过程中,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是中国的明灯,是中国的舵手。”

四、“人才外流”与“人才引进”

改开时代学术科技界的“人才外流”与杨振宁归国后“人才引进”。

改革开放时代,中国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清华、北大的很多人才,很多都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去为西方资本主义服务,甚至反过头来污蔑、攻击自己祖国,北大、清华被戏称为“美国高校的预科班”。

最近几年美国挥舞制裁的大棒所列举的中国大学“实体清单”可以看出,清华、北大不在制裁清单之列,反映出清华、北大被网民戏称为“美国高校预科班”原因之所在。

相反,杨振宁回国后,却长期致力于把国外人才往国内引进。

姚期智——图灵奖唯一的华人得主。文小刚——MIT终身教授、凝聚态物理“拓扑序”理论奠基人。数学界的潜力股张守武——菲尔兹奖热门人选、数论与代数几何大牛。他们回归中国,背后推手都是杨振宁。

杨振宁就是靠自己的名声和资源,把一群有实力拿诺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的人拉回中国,补上了我们在理论计算机、拓扑材料、代数几何等领域的短板。

五、“以论文论英雄“与“不止看论文”

中国学术科技界,长期依据在国际期刊发论文,作为科学成果的评判依据,依据发论文进行科学家评议选拔。不少学者将"SCI论文数量"视为学术水平的标尺,为此,进入新时代,科技部提出“破四唯”政策,反对“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杨振宁讲座基金”于2016年设立,专门请那些“课讲得好、不只看论文”的大牛。十年请了62位短期教授,平均每人待六周,开了128门新课,清华70%的物理、数学本科生都听过。

杨振宁和腾讯联合发起的“科学探索奖”,2018年启动,每年选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300万,随便花。杨振宁定的规矩是:不看论文、不数帽子、允许失败。到2025年,获奖者中已有7人拿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人当选中科院院士,被业内称为“中国版霍华德·休斯奖”。

杨振宁在清华高研院定下博士生毕业标准:允许不发论文,只要导师和同行认可你的原创成果。

六、“财产外移”与“财产归国”

中国的先富者,热衷把财产往外国转移,这其中也包括学术科研界的学者也这样做。杨振宁却把国外财产转回中国。

归国后的十年,杨振宁把攒下的美元全换成了实验室、大师课和青年学者的“试错基金”。最大的一笔投在清华高等研究院。这机构虽然1997年就成立,但2015年之后,杨振宁亲自担任募资委员会主席,十年筹到4.2亿美元,还争取到国外基金会的配套资金。他自己也往里贴——纽约的房子、股票、诺贝尔奖金,加起来捐了3200万美元。

不仅如此,杨振宁还用自己的物理眼光,帮中国在冷原子、量子纠错、高能加速器这三个方向提前“占坑”,避开重复建设,少走十年弯路。

七、中国科技领域值得一吹的成就,与杨振宁赞美的毛主席时代有关

中国科技领域分为两大类,一是军用科技,二是民用科技。

军用科技领域崇尚毛主席路线,科技人才隐姓埋名,为国铸剑,沿用毛主席时代计划经济体制,成就巨大:航母、潜艇、洲际导弹、天宫、嫦娥、神舟、战斗机等,震惊世界。

钱学森曾公开谈自己一生最激动的时刻,不是被评为院士,而是被视为劳动人民的一员。

民用科技领域崇尚改革开放——注重专家名气大小,长期推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下马运十又重新搞C919、转基因、疫苗、核电站、崇尚到国际期刊发论文、以论文论英雄、以“官科”自居歧视“民科”,某些专家长期反毛崇蒋跪美……正是民用科技的学术环境,把杨振宁衬托得形象高大!

中华文化崇尚盖棺定论、回头是岸。

汪精卫年轻时有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但后来下跪当了汉奸,盖棺定论,汪精卫就是民族罪人。

杨振宁虽然年轻时报效美国,但是,晚年回国报效祖国,回头是岸,发挥余热,而且,评价一个人不能脱离历史环境,元龙如今扭转了过去对杨振宁的旧有认识,缅怀杨振宁的功绩——杨振宁先生最终无愧于中国人民,是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元龙

2025年10月19日

纪念杨振宁先生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2. 一个医生痛述:“体检”是怎样把正常人“干掉”的?
  3.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4. 崇拜与纪念
  5. 前有《软埋》,后有《生万物》,为什么还乡团文学层出不穷?
  6. 老田:鞍钢宪法幕后的故事:为什么人民日报八年不宣传鞍钢宪法
  7. 元龙:朝鲜阅兵,展示了不被修正主义祸国的七大优势!
  8. 一切的一切,都是屁股决定脑袋
  9. 真理的号角:为何毛泽东从不说“不争论”?
  10. 小偷这个“职业”好像消失了,但骗子似乎无处不在,怎么会这样?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3.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4.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5. 郭松民 | 叛徒最凶残
  6. 一个医生痛述:“体检”是怎样把正常人“干掉”的?
  7.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8. 我国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员?多少人算合理,多少人算多呢?
  9.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10. 撒骚放屁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4.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5. 李进同志(三)
  6.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7.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8.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9.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10.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1. 对舅爷吴石将军的回忆,周总理临终念念不忘的人
  2. 列宁的科技思想
  3.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4. 杨振宁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5.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6. 儒家文化圈为何“生不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