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武汉大学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册)第一讲 绪论

武汉大学哲学系 · 2025-09-23 · 来源:好看的老电影2024公众号
字体: / /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搞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懂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学说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主席题词的武大匾额(90年代又被替换成‘国立’老牌匾)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讲 绪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试用讲义)上册

武汉大学哲学系编

马鞍山市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翻印

一九七四年七月

第一讲 绪  论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搞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懂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学说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根据。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而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对哲学的一般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作一初步研究。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路线的理论基础】

全部哲学史,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战的历史,是这两个互相对立的哲学派别互相斗争和发展的历史。一切哲学思潮和派别都是这两个基本派别的具体表现。

各种形态的哲学,都是隶属于一定社会阶级的人们所创造的。它表现着一定社会阶级的需要,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阶段。哲学的命运,看哲学满足社会阶级的需要的程度如何而定。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社会根源,就在于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最初的唯心主义是原始社会人类迷妄无知的产物。此后生产力逐渐发展,科学知识也随之发展,唯心主义理应衰退,唯物主义理应起而代之。然而从古至今,唯心主义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发展起来,同唯物主义相对抗,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上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一方面压迫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竭力发展与巩固唯心主义,另一方面被压迫阶级为了反抗,为了找出路,则把唯物主义作为斗争的武器。有阶级斗争才有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存在的。唯心主义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代表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起着反动的作用。唯物主义则是革命阶级的世界观,起着进步的作用。一般说来,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反映。哲学中的某一倾向,总是为哲学家所属阶级的政治方向所左右的,总是为他们所属阶级的根本的政治利益服务的。在这种意义下,哲学中的一定倾向的贯彻,便是他们所属阶级的政策的特殊表现。

哲学的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它为一定的阶级和政党提供制定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这就是哲学为政治服务的具体表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地主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反革命路线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理论基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就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调查研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制定的。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则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归根到底,是按照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还是按照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的斗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毛主席教导我们:“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思想上的路线就是指的世界观,指的哲学路线、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是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只有遵循这条路线前进,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胜利地改造世界。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政治路线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思想路线的斗争是政治路线斗争的反映,并且是为政治路线斗争服务的。

解放以来,毛主席在思想战线上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判《武训传》、批判《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批判胡风唯心主义及其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以及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论战,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论战,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论战,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搏斗,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骆线和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哲学斗争同政治斗争是交织在一起的,每一条机会主义政治路线,都有一条同它相适应的反动的哲学路线。哲学和政治、哲学和路线是紧密相联的。刘少奇一类骗子那么起劲地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以及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其目的就是为他们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制造“理论根据“。阶级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思想上的路线搞正确,才能把政治上的路线搞对头。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自觉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哲学是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看法,它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要跟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打交道,进行斗争。要“与天奋斗”, “与地奋斗”, “与人奋斗”。在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对这些事物就得到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看法,起初是对个别的具体事物有一定的看法,然后眼界逐渐扩大,终于对世界的本质,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等形成一个总的看法。人们对于世界的这种总的看法,就叫做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不过一般人不是自觉地、系统地掌握着某种世界观罢了。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因此,它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世界的局部现象: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叫做自然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叫做社会科学。而哲学则是研究世界整体,研究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毛主席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①哲学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帝创造的或是由人们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不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怎样运动、变化和发展?人们的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如何,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如何认识世界?等等。

人们的世界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世界观的形成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是人们的阶级立场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②同一个世界,为什么在不同的人们的眼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形成不同的看法?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己所属的阶级利益出发的。人们的阶级利益如果同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他们对世界就会有比较正确的看法;反之,如果人们的阶级利益同历史发展的方向相背离,对历史就会作出歪曲的解释,得出错误的看法。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适合于自己的需要的。因此,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有正确的方法论。

【思维和存在的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们的世界观是多种多样的。从古到今,哲学家对于世界作了种种不同的解释,彼此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归根到底,斗争的焦点就是精神和物质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

为什么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

第一、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早在远古时代就朦胧地发生了,那时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低下,人们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不能正确解释作梦的现象,产生了灵魂不死的宗教迷信思想。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已经“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④,也就是思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曾“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⑤到近代,随着资产阶级走向政治舞台,哲学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的思想武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⑥可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所有的哲学都不能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哲学家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把它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科学的标准。

为什么所有的哲学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呢?这是由哲学的特点、哲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世界上的现象尽管千差万别,但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精神现象,即我们头脑里的活动,就是所谓考虑、想法、打算,用哲学的语言来讲就叫做思维、精神,也叫做思想、意识;一类是物质现象,即我们头脑之外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意识、精神而存在的东西,哲学上就叫做物质,也叫做客观存在。哲学既然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就必然要研究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二、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例如,凡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们的精神、意识的客观存在的哲学家,必然认为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必然承认时间和空间、因果性、规律性等等是客观存在的。反之,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精神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的哲学家,在上述哲学问题上,必然否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必然认为时间和空间、因果性、规律性等等是精神、思维的产物。

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思维与存在哪一个是本原,即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思维能不能认识客观世界,即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讲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一句话,就是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这个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所谓第一性就是指本原的、先有的、决定的东西;第二性就是指派生的、后有的、从属的东西。恩格斯说:“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⑦这就是说,对于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两个根本对立的阵营:唯物主义阵营和唯心主义阵营。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他说: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就在于,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张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⑧一切唯物主义的哲学派别,不管它们的具体形态有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本观点,即把物质看作第一性的东西,精神是第二性的东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切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绝对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这里的“绝对精神”,只不过是“上帝”的别名而已。尽管唯心主义的形式有所差别,但它们的根本观点是共同的,即主张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

哲学史上的哲学派别虽然名目繁多,但都不能超出上述两个阵营、两条路线之外。一切哲学派别,归根到底,不属于唯物主义,便属于唯心主义。二元论企图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种各自独立、互相平行的世界本原,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只不过是哲学上的折衷主义,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独立的第三种派别,最后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为我们分清“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标准。不管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挂起什么样的招牌,打出什么样式旗号,在马克思主义这个照妖镜下,都要现出原形。今天,学习和掌握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对于提高我们识别思想上和政治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刘少奇一类骗子打着马、列的旗号,制造谣言和诡辩,胡说什么马列主义承认有所谓先天的“天资”、“天分”、“天赋”、“天才”,并且吓唬人们说,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只要用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论述来对照他们的胡言乱语,就不难看出:他们宣扬人的智慧、知识(才能也属于知识的范畴)是先天就有的,就是在宣扬精神、思想是本原的,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的谬论。不管他们把马列主义的词句喊得多么响亮,但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却是坚持唯心主义路线的,是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的。他们顽固地坚持反动的“天才论”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自己树为 “天才”、“超天才”,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所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绝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和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从哲学上分清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能够帮助我们从政治上分清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什么是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哲学基本问题还有第二个方面,这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恩格斯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⑨这就是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除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之外,还有另一方面,就是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即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绝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与此相反,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种不可知论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⑩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第三讲《认识和实践》中加以详细地说明。

【唯心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根源】

哲学家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有着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与认识根源。

唯心主义的萌芽,在蒙昧无知的原始社会的人们中间就产生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度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灾害几乎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因而把它的原因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的作用,这就是原始的宗教世界观。

唯心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作为一种完整的世界观,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其首要的条件就在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和社会阶级的分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产生了,社会上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和人剥削人的现象。剥削阶级强迫被剥削阶级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于是剥削阶级中间的一些人就有可能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活动,这就为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由于脑力劳动成了统治阶级的特权,体力劳动成了被压迫阶级的沉重负担。于是统治阶级开始颠倒地去考察自己与被压迫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不是劳动者给他们以生活资料,反而是他们以生活资料给与劳动者,因此他们鄙视体力劳动,产生了唯心主义的见解。

使唯心主义哲学能够发展的社会根源,主要的还在于唯心主义历来反映着剥削阶级的利益,代表着剥削阶级的意志。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根本颠倒了精神和物质、个人和群众、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精制的宗教迷信,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列宁说:唯心主义是“反动派的武器,反动派的宣传工具”。⑪反动派利用它来欺骗和腐蚀群众,从世界观上动摇人们的革命信心,瓦解人们的斗争意志,以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因此,剥削阶级在他们掌握政治统治权的时候,总是把唯心主义哲学提到唯一合法的地位上,给这种哲学的传播和发展以各种有利的条件。

唯心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发展、深化,并有能力同唯物主义作斗争,除了社会阶级根源外,还有认识论的根源。反动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够利用唯心主义,还因为人们的认识过程本身包含着溜到唯心主义去的可能。因此,只有在揭露唯心主义的阶级根源的同时,又揭露它的认识论根源,才能了解它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唯心主义的结论的,才能有效地战胜它。

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⑫他又说:“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⑬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螺旋式的曲线运动。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片断,如果被片面夸大、绝对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必然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走向唯心主义。例如,贝克莱、马赫等人把认识过程中的一个成分——感觉,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的东西时,就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而黑格尔等人把认识过程中的另一成分——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的东西时,就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同时,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如果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夸大到了不受客观世界制约的程度,否认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把它看成支配一切的东西,也会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简单的方法对待唯心主义,不但不能科学地分析它的阶级根源,也不能揭露它的认识论根源,因此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同时又指出意识被物质所决定,为物质所制约,指出意识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同时又能动地指导实践。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根源】

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生产斗争的实践,阶级斗争的实践,科学实验的实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的本质,产生和形成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同周围的自然界接触,作用于自然,改变着自然,造衣食住用的东西,使之适合于人类的需要,逐渐使人们认识到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着的。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发生关系和影响,在阶级社会中并且进行着阶级斗争。被压迫阶级在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实践中,如实地分析形势,估计力量,制定计划,就能取得斗争的胜利,这就使他们确信自己的见解,并不是幻想的产物,而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如果错误地分析形势,采取错误的计划,就会在斗争中失败,这就使他们懂得只有使主观的计划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科学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性,这就使人们逐渐地同宗教和唯心主义相脱离,而到达于唯物主义。

总之,唯物主义哲学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产阶级在向封建势力作斗争和无产阶级还没有威胁他们的时候,也曾找到了并使用了唯物主义作为自己斗争的工具,也曾认为周围的事物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精神的产物。但是到了他们变成为统治者,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威胁着他们时,就放弃了这个“无用”的工具,重新拿起了另一个工具——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的两军对战】

唯物主义哲学是在同唯心主义哲学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全部哲学史,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在哲学史上还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这个斗争是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唯物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产生在古代的奴隶社会。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原子论和当时的柏拉图的所谓“理念世界”的唯心主义谬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韩非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同孔子、孟子的唯心主义思想也进行过斗争。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它具有感性直观的性质,把统一的世界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第二,它具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万物皆变、皆动、皆生、皆灭。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包含的对立方面的斗争。

在欧洲,中世纪是天主教占绝对统治的封建主义时代,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但在直接为宗教服务的经院哲学内部,仍然开展了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这个斗争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在欧洲中世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要是宗教化了的儒家唯心主义学说。但是在这个长时期内,唯物主义哲学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例如,汉代王充的唯物主义就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唯心主义思想作过尖锐的斗争。明末清初的王船山等唯物主义者同以程(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唯心主义的宋明理学作过坚决的斗争,并向前推进了唯物主义哲学。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上半叶,欧洲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得到了显著发展,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和洛克。培根和洛克把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了哲学领域,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取得了政权以后,放弃了唯物主义哲学,宣扬唯心主义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大主教把一切事物都看作只是存在于人的感觉领域之内的幻影,宣称:“存在就是被感知”。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了法国。唯物主义成为当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他们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公开地提出了无神论的主张,反对灵魂不灭的迷信,向宗教世界观和封建专制主义作了坚决的思想斗争,发展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以下一些局限性:第一,它是机械的,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纯粹力学的原因来解释一切。第二,它是形而上学的,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处在历史上不断发展的过程,缺乏辩证的观点。第三,它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人的意识、意见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德国也酝酿着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由于它害怕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在哲学上主要地不是表现为唯物主义,而是表现为具有不同程度的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天体演化学说第一次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缺口。康德鼓吹所谓先天的认识能力,他公开地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先验的唯心主义。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所谓“绝对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绝对精神”派生出来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特点在于:从运动中,从辩证的发展中,考察“绝对精神”,在概念的辩证法中,猜到了事物的辩证法。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⑭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是相矛盾的,是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中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坚决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在自然观方面,他坚决维护了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彻底否认了物质以外独立存在的精神。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是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他在社会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直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才到来。由戊戍政变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到辛亥革命之间,出现了许多在当时代表资产阶级进步要求的先进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等等。他们的世界观,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唯物主义倾向,他们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顽固保守派思想进行了斗争。但由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资产阶级特别软弱,没有能够形成比较成熟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杰出的代表,在他的思想中也混杂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素。

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在同唯心主义作斗争中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是,只有到了出现了近代大工业和无产阶级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学点哲学史,了解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及其在各个时代的表现形式,把历史的斗争和现实的斗争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进一步提高路线斗争的觉悟,戳穿刘少奇一类骗子的谣言和诡辩。哲学史也就是人类的认识史。学点哲学史,从哲学史中研究和吸取前人的认识上的经验教训,能够有助于我们弄通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空前的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它同任何一种学说一样,是具体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毛主席指出:“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⑮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首先是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已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欧洲一些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猛烈向前发展,从为部分工人利益的斗争发展到为大多数工人利益的斗争,斗争日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1837年英国工人的完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都显示了“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但是,当时无产阶级还不明确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不知道怎样才能战胜资产阶级、消灭资本剥削,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远大前途,工人运动没有明确的方针。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要求从理论上来说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质、斗争的起因和斗争的结局,要求有一种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为它制定出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关系简单化了,这就使人们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由于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确切些说,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两个阶级。”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这就有可能揭示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唯物主义的来理解人类社会历史,从而阐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为创立一个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世界观提供了现实的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适应了这个时代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总结了世界工人运动的经验,科学地回答了工人运动中提出的问题,从理论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工人运动制定了方针,指明了方向,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时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把这个时代的科学成就作为建立唯物主义的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如此。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自然科学已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在这以前,自然科学还主要处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阶段,与此相应,在哲学领域内盛行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但到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在本质上已成为整理材料的科学,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清楚地被揭示出来。当时自然科学发现了各种运动形态的许多重要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伟大的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发现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这些物质运动的规律是既不依赖于神、也不依赖于人而客观存在着的。这样就使宗教迷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受到沉重的打击,而使人们有可能抛弃过去孤立静止地看待自然现象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和用幻想的联系来代替现实的联系的唯心主义体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产生提供了牢固的科学基础。

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从工人运动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亲自参加和领导当时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深刻地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总结了阶级斗争的经验,批判地吸取了人类先进思想中的积极成果,把它们加以改造和发展,才能建立起来。列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偏狭顽固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⑰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批判地继承了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批判地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且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最完整、最科学的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应当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不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⑱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历史领域都不允许有任何唯心主义的成分。同样,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刚好相反,它“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做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⑲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机械地捏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的世界观。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参加了现实的阶级斗争实践,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经验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⑳它为无产阶级科学地认识世界和胜利地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革命变革,它“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 ㉑它使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更高阶段。

毛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㉒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最科学的概括,也是对它的产生是哲学中革命变革的实质最好的概括。

我们先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个显著的特点——阶级性。前面说过,在阶级社会里,哲学从来就是一定阶级的哲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超阶级”的哲学是没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都不承认自己的思想体系的阶级性,而把它说成是“超阶级”的, “无党派性”的,是代表全人类的,这完全是一种骗局。列宁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无党性不过是依附于饱食者的政党、统治者的政党、剥削者的政党的一种虚伪、隐蔽和消极的表现。”㉓又说:“哲学上的无党性,不过是卑鄙地掩盖起来的对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阿谀逢迎而已。”㉔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绝大多数都只是反映着少数剥削者的利益,并为剥削阶级的政治服务的。所以,它们不敢公开承认自己哲学的阶级性和党性。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敢于承认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哲学基础,是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者坚决反对在阶级还存在的情况下,硬把某一种哲学思想说成是全人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隐瞒自己的哲学的阶级性,不但违背了客观事实,而且会模糊无产阶级哲学的实践任务,因此是非常有害的。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㉕马克思主义者决不空谈什么全人类的哲学,但是,无产阶级的哲学的确是从来没有过的真正广大劳动群众的哲学。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一个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要求我们的哲学必须自觉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自觉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不掩盖哲学上两条路线的对立,把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修正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并且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曾经这样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㉖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说明世界的思想体系,而不是考虑如何变革世界,并在变革世界的实践中来检验这个体系的正确性。换句话说,旧哲学体系的中心问题不是社会实践,而是精神活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由于不懂得社会实践,因此不能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正确地认识世界,更不可能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样的哲学是脱离实际的哲学。

与一切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㉗并在变革世界的实践中来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者要求把自己的哲学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把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当作认识论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因而保证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和生命力,并且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充分注意了革命实践的意义,从而指出了改造世界的真正现实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否认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否认了唯物主义,也否认了辩证法。一句话,就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机会主义者的认识根源,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任何一个人,不论他在口头上讲得如何好听。只要它在实际上不承认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他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或者只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它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使它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过去,由于实践和科学水平的限制,科学发展的全部成就还不能阐明世界上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还远不能给世界的发展的全貌提供出一幅完整的图画。以研究世界的总体作为自己任务的哲学,为着描绘世界的全体,以往的哲学家往往凭借自己的逻辑方法来进行推演和猜测,以填补科学所提供的材料之不足。这些哲学家企图站在科学之上,独立地创造一套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他们中间有的人就把这种哲学叫做“科学的科学”,他们认为自己的哲学体系中应该、而且已经穷尽了世界上的一切知识,达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顶峰。实际上,这样的体系,虽然也对当时的科学成就有所概括,但都包含着大量的主观臆测的成分,甚至还有一些荒唐可笑的东西。总的来说,这样的哲学体系,终究经不起科学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的考验,它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科学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以前一切哲学思想在不同程度上的共同弱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同,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由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开展,以及社会历史领域里材料的积累,已经有可能用可靠的知识来为人们描绘出整个世界发展的全貌了。“现在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再是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种联系了。”㉘这样,以前那种大部分要靠主观的逻辑推演来构成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那种所谓“科学的科学”,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㉙这时哲学的任务,只需要对从实践中已获得的全部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加以概括和总结,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作全面的了解,建立一个不同于过去任何哲学体系的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出来的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它完全是从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又反过来成为指导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普遍真理,成为科学的方法论。

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致的,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一致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不需要任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虚构和歪曲,而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不然,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不能完成革命的任务,达到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目的。严格的科学性,是与无产阶级哲学的党性原则一致的。没有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就是没有党性。毛主席指出:“……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㉚

上述这些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成为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说它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式,是因为它使哲学成为指导人们从事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说它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因为它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它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变革的实质和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斗争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完成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但它并没有结束哲学的发展,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开辟了哲学发展的真正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斗争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而且在他们战斗的一生中,使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和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地概括了当时的科学成就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从各方面阐发了他们的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工人阶级中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在工人运动中取得了统治的地位。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经济派、孟什维克等)的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如《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国家与革命》等,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深刻的论述和伟大的发展。

半个世纪以来,毛主席在领导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在反对帝、修、反的伟大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毛主席的全部著作都贯穿着彻底的唯物主义和革命的辩证法,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则更加全面地、系统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这些光辉著作都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产生的。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彻底批判了王明、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深刻地阐明了实践第一的观点,精辟地解决了认识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其他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论述,批判了王明一类骗子和德波林学派的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精辟地阐发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各个方面,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革命的辩证法。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主席总结了国际国内无产阶级专政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批判了国际上的现代修正主义思潮和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解决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这一当代最重大的课题。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毛主席又进一步发展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指出人的知识(才能也属于知识的范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才有的;坚持了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进一步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在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

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按照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去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具体地说就是要树立无产阶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提高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哲学是路线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制定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实际斗争的经验制定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人们的社会实践总是和一定的路线相联系的。不是执行正确的路线,就是执行错误的路线,不是自觉地执行某种路线,就是盲目地执行某种路线。如果离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必然要滑到机会主义一边去。人们在实践中究竟执行什么路线,则取决于他们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执行什么样的路线。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就能够在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深刻理解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精神实质,自觉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抵制和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机会主义路线,坚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 ㉜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为了坚定地执行党的革命路线,战胜那些不管是以“左”的或右的形式出现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倾向和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我们进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从事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各项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才能洗刷唯心精神,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做好各项工作。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㉝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是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要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自觉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做好各项工作,就必须认真改造世界观。这就是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自发产生的。非劳动人民出身的人,要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固然需要积极参加三大革命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长期的、痛苦的磨炼,彻底转变立足点,彻底改造世界观。就是劳动人民出身的人,也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出身好,实际经验多,这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利条件。但是,朴素的阶级感情不能代替路线斗争的觉悟,单纯的工作经验不能代替科学的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是要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经过长期看书学习,经过不断批判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逐步掌握的。如果单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不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就不足以抵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进攻,就容易被刘少奇一类骗子引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歧途,在路线上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的影响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作为阶级的意识形态,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的解决。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还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腐蚀我们的思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反复的。在国际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也在激烈地进行着。垂死挣扎的帝国主义利用实用主义等反动的哲学思想来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抗。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抹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以主观唯心主义和诡辩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我们只有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才能有力地抵制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彻底揭露和批判反动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在当前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做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

要改造世界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锐利的解剖刀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以共产党员的五个“必须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去掉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总之,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坚定无产阶级的立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同时,也只有站稳无产阶级立场,认真改造世界观,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

毛主席教导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革命学风,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实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反对理论和实际分离。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呢?毛主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㊱又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祥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㊲这就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结论和一般原理,而且应当着重学会应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这就叫做理论联系实际,这就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正确的指针。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早就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㊳这就是说,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努力做到弄懂、弄通,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和解决问题,不应当只是学习它的个别词句,记住它的几条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著作,系统的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为什么有的人在两条路线斗争中上当受骗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分不清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路线,什么是机会主义路线。这个教训极其深刻。我们要搞马克思主义,就必须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刘少奇一类骗子要搞修正主义,就拼命地破坏和反对学习马克思主义。他们把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对立起来,时而借口学习马列著作,反对学习毛主席著作;时而借口学习毛主席著作,反对学习马列著作,胡说什么马列著作讲的是“过去”的事,离我们“太远”了,“过时”了。两种手法,一个目的,就是反对广大干部和工农兵群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便于他们用修正主义冒充马克思主义。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应当联系方向、路线的实际。实际范围是很广泛的,有方向、路线的实际,也有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应当联系党和国家的大事,懂得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方法和政策(包括对内和对外政策),解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如何自觉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问题。抓住了方向、路线问题,就抓住了最大的实际。我们强调解决方向、路线问题,决不是说不要解决各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解决了路线问题,各项工作有了正确的方向,就会找到正确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办法。如果我们不重视提高路线觉悟,仅仅满足于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会是小事清楚,大事糊涂,仍然摆脱不了盲目性,就会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迷失方向,上当受骗。

刘少奇一类骗子为了改变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和政策,妄图复辟资本主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上,搞了不少阴谋诡计。他们提出一套反马克思主义的所谓学习“方针”,拼命鼓吹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等实用主义的黑货。他们的所谓学习“方针”,看起来似乎很联系实际,其实它取消的方向、路线这个最大的实际,使人们纠缠在日常琐事中,忘记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忘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这实际上是理论和实际的分离。这伙骗子从反面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更懂得了联系三大革命实际,围绕方向、路线问题认真看书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把看书学习和开展革命大批判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斗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在斗争中学,必须把认真看书学习同开展革命大批判结合起来。“不破不立”。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批判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修正主义思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树立不起来。要分清什么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什么是唯心论的先验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什么是唯物史观,什么是唯心史观;什么是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和政策,什么是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和政策,只有把认真看书学习和革命大批判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当前,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进一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批判他们鼓吹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天才史观”,在批修整风的斗争实践中,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战斗武器。

毛主席教导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㊴只要我们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正确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读书,努力实践,坚持不懈,积以时日,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

注:

①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774页。

②毛泽东:《实践论》。

③、④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页。

⑤、⑥同上,第15页。

⑦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页。

⑧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8页。

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页。

⑩同上,第16页。

⑪列宁:《我们的取消派》。

⑫、⑬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11页——412页。

⑭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1页。

⑮毛泽东:《矛盾论》。

⑯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页。

⑰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全集》第19卷笫1页。

⑱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页。

⑲同上,第34页。

⑳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全集》笫19卷笫1页。

㉑毛泽东:《矛盾论》。

㉒毛泽东:《实践论》。

㉓列宁:《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列宁全集》笫10卷第58页。

㉔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57页。

㉕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7页。

㉖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见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页。

㉗毛泽东:《实践论》。

㉘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页。

㉙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3页。

㉚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758页。

㉛毛泽东:《实践论》。

㉜毛泽东:《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谈话》(1964年6月)。

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809页。

㉞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㊱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498--499页。

㊲毛泽东:《整顿党的作凤》。《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笫777-778页。

㊳毛泽东:同上,第773页。

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
  2. 李进同志(六)——北京之路(下)
  3. 张雪峰账号被禁止关注——是谁在怕?
  4. 懒汉论,闭嘴!曾经吃饱饭,靠毛主席!
  5. 从历史的真相看“友谊”还是侵略?
  6. 虚拟的先锋与真实的群众:对“网络左翼领袖”现象的批判性考察
  7. 无产阶级的悲哀是带着资产阶级梦想死去
  8. 新寓言故事“缺驴”!
  9. 走进南街村(7)王宏斌说实行个人承包是一种懒办法,触动了谁的神经?
  10. “清官论”是比小农思想还可怕的精神枷锁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4.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5. 李进同志(三)
  6.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7.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8. 农民“十九宗罪”:一不小心就违法的乡村生活
  9.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10. 史上“马屁诗”最快翻车案
  1.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2.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3. 毛选违禁?孽障!
  4.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5.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6.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7.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8.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9. 岂有此理!某高中竟然将《毛泽东选集》列为“违禁品”
  10. 形式主义:一场悄无声息的巨大浪费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前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