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题词的武大匾额(90年代又被替换成‘国立’老牌匾)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试用讲义)上册
武汉大学哲学系编
马鞍山市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翻印
一九七四年七月
第三讲 认识和实践
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反映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认识问题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也是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长期斗争的尖锐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一切哲学派别,都是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认识问题的,所以都不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的对立】
我们在工作和生产中,经常要碰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订计划,办事情,搞生产,是从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这个问题提高到哲学上来分析,就是一个认识论的路线问题。
如前所述,由于唯物主义把人的意识(感觉、思想等)看作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它的认识路线就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①即从物质到意识,从客观到主观的路线。按照这条路线办事,就是要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方针和制订计划。
同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相反,唯心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头脑里固有的。客观唯心主义把认识的来源看作是神或上帝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人的心灵的自由创造。一切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的共同特征,就是把人的意识(感觉和思想等)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于经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它们的认识路线就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②即从意识到物质、从主观到客观的路线。按照这条路线办事,就是不管客观实际情况,主观主义地订计划,办事情,这是一条完全错误的认识路线。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机械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是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完全对立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机械的、消极的反映论,而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虽然也是反映论,但它的致命弱点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④它把人看作是抽象的人、生物学上的人,把人的认识看作是照相式的、机械的反映,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反映;它不懂得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辩证发展过程。旧唯物主义的这种机械论,不能彻底驳倒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不能完全科学地解决认识论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强调人们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斗争中,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及本质,从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辩证的发展过程,它科学地解决了实践与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等认识过程中一系列根本问题,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能动的、革命的、科学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在认识论问题上,除了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斗争的实质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可认识的,还是不可认识的,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可认识的,是无法知道的。它否认人们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承认人的感觉、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可靠性。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的范围,在人的感觉之外是不是还存在着客观世界是无法知道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虽然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但他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休谟和康德的共同之处,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不能完全认识的。
哲学史上的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彻底粉碎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对驳斥不可知论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末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⑤我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成功地发射卫星,开采石油,增加生产,这就证明我们对这些自然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说明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遵循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就证明了社会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类一切科学和实践的成果都证明了世界的可知性,不可知论是完全错误的。不可知论,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是愚弄群众的反动哲学,必须彻底批判。
世界是可知的,但不是说人类一下子就可以把整个世界认识完全。毛主席说:“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⑥毛主席在这里肯定了人们完全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又指出这个认识是一个或先或后的过程。无论哪个时代,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认识客观世界。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和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总是不断提高的,因此,过去没有认识的,现在有可能认识;现在还没有认识的,将来可能认识,一定时代没有认识的事物,并不等于永远不能认识。肯定世界是可知的,但并不是一次、几次就可以认识完,认识是无止境的。在这里,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必然要陷入不可知论的泥坑。
不可知论是反对唯物主义的谬论,在政治上是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刘**一类骗子利用路线斗争的尖锐复杂和有些人感到不可理解,竭力散布路线斗争不可知论,妄图瓦解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破坏批修整风运动,他们的这种阴谋是不能得逞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路线斗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胜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当然路线斗争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机会主义头子打着“红旗”反红旗,使用反革命的两面手法,给人以假象,而将其真象荫蔽着,具有较大的欺骗性。但是,有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有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只要我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牢记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投入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去,努力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我们就一定能识别并战胜一切机会主义路线。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消极的反映论以及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彻底批判刘**一类骗子鼓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动的“天才论”,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搞生产,做工作,做其他种种事情。贫下中农为革命种田,夺取农产品的丰收;工人阶级为革命做工,生产各种工业品;解放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领土;还有交通运输、商业部门的广大职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辛勤地劳动着。所有这一切活动,从哲学上来讲,就叫实践。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马克思指出: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活动,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动。⑦毛主席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⑧毛主席这里讲的“做或行动”就是实践。在理解实践的概念时要注意如下的要点:第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活动。第二、实践是人类自觉地、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积极活动,不是一般动物那种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活动。因此,社会实践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动。第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做或行动,不是停留在主观范围内的观念活动。因此,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活动。这些就是社会实践的基本特点。
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毛主席把它们概括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种基本形式。
人类的实践活动首先是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毛主席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⑨为什么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呢?这是因为人们要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首先要能够生存,因此,就必须从事劳动,生产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资料。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⑩离开了物质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也就不可能有社会生活。物质生产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说,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阶级斗争是社会实践极其重要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人和人的关系都是阶级关系,社会上的一切活动都贯穿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渗透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规定和影响着社会的全部生活。阶级斗争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决定了思想、文化的性质和内容,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学实验也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为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是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不可缺少的方式和手段。
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就是社会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概念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懂得了什么是实践之后,就要进一步研究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弄清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⑪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唯一来源。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来源。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了自然的现象、自然的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了自然科学知识与生产的技能。工人在炼钢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了钢铁的特性,掌握了冶炼钢铁的技能。贫下中农在种田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农作物的特性及其生长规律。同时,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又在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在旧社会,工人、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同地主、资本家发生关系,直接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逐渐认识到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被剥削的一些关系,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同地主、资本家进行斗争。
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或集团,每一个人都是从本阶级的立场、利益出发,去观察、处理问题,各种思想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获得阶级斗争的经验,认识阶级斗争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群众在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阶级斗争的经验,由破坏机器,搞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罢工,最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国人民在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实践中,逐渐认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同样,我们也正是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才逐渐认识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规律。一切这些关于阶级斗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从阶级斗争的实践中获得的,离开了阶级斗争的实践,就不可能获得阶级斗争的理论。科学实验,例如在实验室中的种种科学的实验、种田试验、抓典型等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认识和掌握自然和社会规律。
毛主席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⑫毛主席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呢?这是因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千(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⑬人们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斗争,才能接触到那个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斗争,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而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理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必须从直接变革现实的实践中才能获得,离开实践,任何知识都是不可能的。当然,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许多知识是从书本上得来的,是间接经验的东西。但是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而且真正把别人的经验、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所以,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流”,而不是知识的“源”。
【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力】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毛主席说:“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⑭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⑮又说:“社会方面一旦发生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数个大学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⑯人们之所以进行认识活动,研究科学,是由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认识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科学之所以不断进步,也是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
自然科学是适应生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整个古代,只有天文学、数学和力学的知识比较发达。是什么原因使这三个部门的知识发展起来的呢?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当时的畜牧业和农业需要确定季节;数学的发展是由于当时的农业需要丈量土地,计算时间;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当时的水利、建筑、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需要。从十五世纪以后,自然科学有了较快的发展,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我国解放后,自然科学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旧中国,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给生产力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广阔地盘,因而向自然科学提出了日新月异的要求。
对于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在好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于社会历史只能限于片面地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往往歪曲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只有到了伴随近代工业而出现无产阶级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的政治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才把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产生后,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又不断向前发展。二十世纪初期,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适应这个时代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总结了新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在反对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伟大斗争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革命实践相结合,又把马列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实践之所以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力,是因为实践的需要和发展,不断向人们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研究;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经验去进行总结,从而得到新的知识,人们正是在不断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一种理论是真理还是谬误,拿什么作标准去检验呢?没有别的,只能是社会实践。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⑰毛主席进一步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⑱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标准呢?这是因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的反映,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因此,人的认识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在人的意识范围之内是不能解决的;另方面,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直接来证明这个反映是否正确。靠什么来检验呢?只能靠社会实践。就是说,要把这种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种认识如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中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这就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说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对这一标准不应作形而上学的理解。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而且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所证实的一切都是客观真理,一切谬误归根到底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此,实践的标准是绝对的。但实践的标准同时又是相对的,因为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实践都有局限性。一定的历史阶段的实践,“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⑲某个历史阶段的实践所证实的某种认识的正确性,也只是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实践限度内,才是有效的;超出这个限度就未必是正确的。但是,今天实践所没有证明的,终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证明。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反复实践,防止思想上的绝对化。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告诉我们,要坚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的真理性,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作坚决的斗争。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产生认识,认识又为实践服务;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同时又是认识的归宿。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⑳毛主席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㉑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一切科学理论、知识,归根结底都是为实践服务的。自然科学是为生产斗争服务的,社会科学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我们学习革命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改造思想,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提高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三大革命实践服务。离开了改造世界这个目的,认识世界就成了亳无意义的东西,离开为实践服务这个目的,科学研究就成为没有任何价值的举动。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批判反动的“天才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又是认识的目的。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强调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以前一切认识论相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志。毛主席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㉒
学习实践第一的观点,对于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批判反动的“天才论”,提高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做好各项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刘**一类骗子竭力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动的“天才论”。他们否认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认为知识、才能、理论是先天就有的;他们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先知先觉”的“天才”可以“指挥历史前进”。这种观点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
如前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知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才有的。才能也属于知识的范畴,它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当然,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高低,才能有大小,这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实践条件不同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没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的过程。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理论,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不是什么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实践的产物,毛主席说:“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㉓毛主席这段话清楚地指出,天才条件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实践条件。脱离历史和实践条件限制的所谓“先知先觉”是根本不存在的。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历来是两种历史观斗争的焦点。如前所述,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斗争发展史,阶级斗争发展史,因而也就是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英雄、领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英雄、领袖、杰出人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在历史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无论多大的作用,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规律,决定历史的进程。刘**一类骗子硬说什么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先知先觉”的“天才”可以“指挥历史前进”,而把人民群众污蔑为愚昧无知的“群氓”,听人摆布的“驯服工具”。这就彻底暴露了他们背叛马克思主义、敌视人民群众的反动本质。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天才。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天才,无非是聪明一些,才能高一些。这种聪明和才能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人的生理禀赋上的差异是极其微小的,它只是才能发展的一种生理条件,才能的形成是靠后天的锻炼和学习,靠参加社会实践,靠集中群众的智慧。所谓天生的“能人”、“全才”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因此,天才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阶级的代表,是从群众中产生的,并且最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群众,也就没有天才。英雄和领袖的天才就是群众、阶级、党的智慧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天才的观点同反映论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刘**一类骗子所散布的“天才论”,在认识论上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在历史观上是反动的历史唯心主义,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反动谬论。
刘**一类骗子鼓吹的反动的“天才论”,是他们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理论纲领,其政治目的就是为了欺骗愚弄群众,把他们自己打扮成“天才”、 “超天才”,以便实现他们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这些骗子虽然有时在口头上也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为天才,但这是他们玩弄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称别人为天才是假,称自已为天才是真。正如斯大林指出的:“反对派歌颂列宁同志是天才人物中最有天才的人,这已经成了他们的老一套。恐怕这种赞扬不是真诚的,这里也含有战略上的诡计:他们想以叫嚷列宁同志的天才来掩护他们离开列宁的行为……”。㉔我们一定要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彻底批判刘**一类骗子鼓吹的反动的“天才论”,同他们的谣言和诡辩划清界线,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自觉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三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而人们的认识是怎样从实践中发生,又怎样为实践服务,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呢?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展过程。
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㉕毛主席进一步指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由物质到精神,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感性开始的。我们到一个工厂去参观学习时,看到精神焕发的工人群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各式各样的厂房、机器、产品;听到机器的轰鸣,以及工厂负责人和工人介绍的很多情况;嗅到各种产品机油的气味,这些看到、听到、嗅到的颜色、声音、形状、气味,以及初步了解的关于这个厂的情况,叫做感觉或印象,这种感觉和印象就是感性认识。开始接触一个人,也是先认识他的外貌,同他相处一段时间,就可以产生很多印象,这些初步印象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刺激人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形成的反映,它的特点就是直接地、具体地、生动地、形象地反映外部世界。感性认识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认识运动的起点,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从感性开始的,而且也只能从感性开始。因为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才能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从而产生种种感觉和印象。有了感性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达到高一级的理性认识。另方面,感性认识又有局限性。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人们通过感性认识只能了解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而不能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通过感官只能感觉阶级斗争的一些零星片断的现象,而不能把握阶级斗争的本质及其规律。我们的感官只能感知日出月没和昼夜的更替,而不能把握天体运行的规律。毛主席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㉖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对某个对象的感觉和印象增多了,加深了,并在脑子里不断重复,于是认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突变,即由感觉、印象飞跃到概念,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就可以得出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概念、判断、推理,都是理性认识的思维形式。毛主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㉗每一门科学,都有一系列概念。研究国际国内形势时,要运用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战争、和平、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概念;学习哲学就要弄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概念。概念同感觉、印象不同,它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如社会帝国主义这个概念,是对苏修叛徒集团的本质的反映和概括。苏修叛徒集团披着马列主义外衣,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对外实行扩张侵略,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从本质上看同帝国主义一样,所以叫做社会帝国主义。把有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对客观事物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构成判断。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这都是判断。依据已有的判断推出新判断,就是推理。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这就是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它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内部联系的认识。人们达到了理性认识,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理性认识较之感性认识,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世界,是认识过程的更重要的阶段。人们依据理性认识所揭示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能预见未来。天文学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准确地推算出日蚀、月蚀发生的时间,计算出二十四节交替的时刻,制订未来许多年的历书。气象学根据各地的气温、气压、湿度等变化,可以作出天气预报。对于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四十多年前,当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使中国革命遭到失败的时候,党内持悲观主义思想的人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吓昏了头脑,把时局歪曲成漆黑一团,认为形势“未可乐观”,前途“渺茫得很”,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主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彻底批判了这种悲观主义论调,指出星星之火,将成为撩原之势,中国革命的高潮不可避免地而且很快地就会到来。这个为实践证明了的科学论断,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预见的巨大威力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本质区别,又是统一不可分的。毛主席说:“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㉘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事物的本质就存在于事物的现象之中,人们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人们认识任何事物,总是先积累某种事物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头脑的加工制作才形成一定的理论。感性认识好比理性认识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没有原材料或半成品就无法加工成成品,不首先积累事物的现象的各种感性材料,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没有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产生理性认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成了主观自生的东西。“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㉙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只重理论、轻视经验,只重书本,轻视实践。毛主席痛斥这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时指出:“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㉚叛徒王明就是一个典型。他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他一直坚持错误,死不悔改,终于走上了叛党叛国的反革命道路。
另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原因就在于感性认识虽然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感性认识还只是认识的低级阶段,还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外表的认识。在感性认识中,真象和假象,主流和支流是混杂在一起的,如果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往往使我们真假难分,是非难辨。凭感觉,我们只看到日从东方出,西方落,好象太阳围绕地球转,实际上地球是由西往东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从外表来看,刘**一类骗子似乎“跟得紧”、“举得高”。实际上他们是披着马列主义外衣,挂着共产党员招牌的一小撮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叛徒、卖国贼。光凭朴素的阶级感情,不学习马列主义,不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就不能识破这些骗子的假面具,就会受骗上当,犯错误。认识如果只停留在感性阶段,人们就不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否认理性认识就等于否认科学。毛主席说:“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 ㉛因此,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㉜经验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只看重经验而轻视理论。经验主义者由于不读书,不学习,满足于局限于个人的经验,使自己政治上鼠目寸光,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辨不出香花和毒草;工作和生产中则因循守旧,右倾保守。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毛主席教导说:“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㉝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
感性认识怎样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呢?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㉞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通过大量的现象表现出来的,是不断重复地出现的。人们只有认识了不断重复出现的大量现象,才能逐步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英雄的大庆人,遵照《实践论》的教导,深入实际,反复地进行调查研究,采集和分析了几十万个岩样,进行了几百万次化验,几千万次地层对比,终于摸清了油田的规律,为祖国开发了大的石油基地。如果感性材料不丰富、不可靠,我们就看不出现象之间不断重复的内部联系,因而也就无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所以,感性材料的丰富和真实,这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基本条件。例如,我们作工作计划时,只有对情况了解的比较全面和可靠,才能订出合乎实际的计划。如果情况了解很片面,根据这样的材料所订出的计划,必然是脱离实际的、不能执行的一纸空文。做总结也是如此,只有总结材料真实、丰富,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掌握的材料残缺不全,或者是一堆假材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要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材料,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反复实践,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一贯倡导的了解情况,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毛主席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㉟又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㊱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一切,分析一切。同时,必须走群众路线,要有眼睛向下,虚心学习的精神。通过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加工制作,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论,制订正确的政策,提出恰当的计划去指导实践,指导工作。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了解情况,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否认调查研究,就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王明、刘**一类骗子,一贯反对毛主席所倡导的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他们诬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真理是什么“狭隘经验论”,胡说调查研究“过时”了。他们散布这些谬论的目的,是贩卖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离开了调查研究,就必然产生唯心论的阶级估量和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右倾机会主义,便是“左”倾盲动主义。对于刘**一类骗子的谬论,必须彻底批判。
第二、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㊲感性材料包含有真象和假象,主流和支流,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是事物现象的外表的联系。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即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就是对材料进行选择,去掉粗糙的、不能说明问题的,留下有意义的、能反映本质的东西。“去伪存真”就是对材料进行鉴别,分清真伪,去掉假的,保留真实可靠的。“由此及彼”,就是把各方面的材料联系起来研究,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由表及里”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在“一打三反“运动中群众揭发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有可靠的,也有不可靠的,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属于政治方面的,也有属于其它方面的。对于这些材料,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以党的路线政策为依据,运用十六字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去掉不可靠的,保留真实的,去掉用处不大的,保留有意义的,然后联系起来分析研究,最后落实定案。其它如订计划,作总结都是如此。先是选择材料,然后分析研究作结论。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在实践中进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感性材料,然后又用十六字方法对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形成正确的思想和理论。这样感性认识就上升为理性认识,物质的东西变成了精神的东西。这就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之后,认识运动并没有完结。从实践中得到的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变精神的东西为物质的东西,这是认识运动的继续,也就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精神变物质。
毛主席说:“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㊳
我们从实践中得到的各种认识,都必须回到实践中去,用于指导生产,指导革命,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例如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指导我们的行动,根据党的路线和政策去解决各种矛盾,处理各种问题,按照一定的计划、方案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等,这都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变精神的东西为物质的东西的过程。
从认识到实践,变精神为物质,这是认识过程更重要的一次飞跃。毛主席说:“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㊴这是因为:第一、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理性认识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这个反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在从感性到理性的第一次飞跃中是没有解决的,也是不可能解决的。只有在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的第二次飞跃中,理论是否正确才受到了检验,正确的得到证实,错误的得到纠正。认识必须拿到实践中去检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毛主席说:“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则要用气力,它要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客观实际检查,不用气力就会滑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方面去。”㊵同时,只有在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中,认识才能进一步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自然科学的理论,都是在反复指导实践,回到实践去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第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十分重视理论,就因为正确的理论能够反映事物的规律,能够指导我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但是,理论本身不能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革命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变精神的东西为物质的东西,把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如果理论不回到实践中去,不用于指导工作,指导革命,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由于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又由于认识是为实践服务的,认识的目的是实践,所以,从认识到实践,即精神变物质,这是认识过程中更重要的一次飞跃。
我们讲精神变物质,主要是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㊶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怎样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呢?第一、必须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使广大群众都知道,并为他们所掌握,懂得为什么去做,怎样去做,这样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去贯彻。第二、要通过群众的实践,通过艰苦的斗争。精神变物质是通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实现的。实践是精神向物质转化的条件。离开实践讲精神变物质,就要陷入唯心主义。要实现精神变物质,就要通过实践,通过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与一切旧的传统观念斗。只有通过艰苦的斗争才能使正确思想转化为物质,才能巩固和发展这个物质成果。第三、要采取“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贯彻到各个单位去时,必须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就要深入实际,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一般。这样,把点上的经验用于推动面上的工作,就会少走弯路,少受损失,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变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人们的认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所谓必然就是指客观规律,自由就是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人们通过实践,仅仅认识了事物的规律,还不是自由的,只有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运用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期的结果,才有真正的自由。例如,一个人光懂得了一些游泳的道理和规则,却不到水里去反复实践,他是不会游泳的,在水里是没有自由的。革命和建设也是如此。单有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不行,还必须有我们自己的实践,取得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善于运用这些规律,达到预想的结果,才能逐渐获得自由。所以,单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句话还不完全,还必须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 ㊷上海工人阶级和水文地质工作者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通过反复调查,反复实践,认识了地层内部的运动规律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找出了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采取了向地下泄水的有效措施,终于基本上控制了上海地面的沉降,因而获得了控制地面沉降的自由。这是正确处理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的一个生动事例。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
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但是,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而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毛主席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㊸这是因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常常受到许多的限制。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认识受到阶级的局限。不仅如此,人们的认识还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并且受到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在客观过程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的时候,人们对它不可能有一个比较完全的正确的认识。例如,我们有时对混进党内和革命队伍内的坏人,一时没有识别出来,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在自然科学和生产过程中,一种新的理论的形成,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成功,都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往往要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甚至更多的反复,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要有一个过程。一次反复不行,两次反复也不行,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先是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经过反复实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了正面和反面的比较、鉴别,才有可能达到比较完全的认识。对于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说来是这样,对于认识的继续、推移和发展说来也是这样。那种企图一下子把发展着的事物各个方面完全反映出来,是违反认识的辩证法的。
【对“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谬论的批判】
毛主席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及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思想,是我们批判刘**一类骗子鼓吹的“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反动谬论的锐利武器。长期以来,刘**、杨献珍一类骗子,极力鼓吹“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的谬论,既反对物质可以变成精神,又反对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种谬论的反动实质,就是否认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宜扬反动的二元论。
刘**、杨献珍一类骗子武断宣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题”,胡说“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同“辩证法的同一性”是“两种范畴的同一性”,不是一个意思。并采取恶劣的手法,企图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同唯物论的反映论对立起来,说什么对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唯物论是拿反映论来解决的,唯心论是拿同一性来解决的”。
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在实践上是反动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切领域。矛盾的同一性即对立面的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也毫无疑义地适用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刘**、杨献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就是否认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意义。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能分割的,正由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才能反映存在,并通过实践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就从根本上否认革命理论的伟大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他们鼓吹这种反动谬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反对大搞群众运动,攻击党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刘**、杨献珍一伙放肆攻击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好象他们是在坚持“唯物主义”,实际上,他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否认精神与物质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把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割裂开来,变成了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从而否认了物质派生精神,实践产生认识。按照这种谬论,精神、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或者是天上掉下来的东西。这是地地道道的康德二元论,也是不折不扣的唯心论的先验论。
刘**、杨献珍一类骗子否认思维与存在有辩证的同一性,因此必然否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主张“一次完成论”。他们把我们由于缺乏经验或客观过程的方面及其本质尚未充分暴露而产生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观不能一下子符合客观,说成是“唯心主义”,借以反对革命的群众运动,反对党的路线和政策,妄图复辟资本主义。对于这种反动谬论,必须彻底批判。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当人们经过多次反复,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时,对于这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就算完成了。但是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穷的,旧过程完结了,又开始了新过程,新过程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这些新东西又要人们去认识。因此,随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继续,人们又会产生新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开始了新的认识运动。毛主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㊹这就是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总公式。这个公式把实践贯穿于认识的整个过程,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深刻揭示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不断深化的道路,指明了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日新月异、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唯一正确的路线。
毛主席把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总公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主席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的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的过程,也就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革命实践的过程。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毛主席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结合起来,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刘**一类骗子竭力反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总公式,胡说什么“从思想的形成过程来说是从客观到主观,从实际到思想。从办事情的过程来说,倒过来,是从主观到客观,从思想到实际。”这完全是一种诡辩。这种反动谬论颠倒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割裂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过程,其实质仍然是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世界是从实践开始,改造世界也是从实践开始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统一不可分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正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实现的。如前所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性,人们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因此,办事情的过程绝不能“从主观到客观,从思想到实际”,恰恰相反,必须首先从了解和掌握客观的实际情况开始,要从客观到主观,从实际到思想。刘**一类骗子鼓吹办事情要从主观出发再到客观,这就是主张“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而反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他们鼓吹这种反动谬论的目的,就是反对毛主席关于从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教导,为他们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骑在劳动人民头上发号施令,为所欲为制造“理论根据”。对于这种反动谬论必须彻底批判。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㊻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和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坚持反复实践,虚心学习;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改造世界观,提倡谦虚谨慎、反对骄傲自满,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四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真理的客观性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论就是真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真理。毛主席关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论断,就是一个伟大的真理,因为它正确反映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客观规律,并为实践所证实。
真理是客观的,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列宁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㊼唯物主义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它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因此必然承认客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把我们意识里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内容叫做客观真理。换句话说,所谓客观真理,就是指它包含着不以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而主张主观真理论。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把世界看成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认为真理就是对“绝对精神”的认识,否认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质上否认了客观真理。至于形形色色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则更是直接否认客观真理。例如,当年被列宁严厉批判过的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这就是说,社会上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按照这种观点,宗教和偏见都可以说成是真理,因为它们在一个时期内,常为多数人所公认。实用主义者主张凡是符合于自己的利益的,对自己有用的就是真理。美帝国主义的忠实奴才、实用主义者胡适说:“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真理’的美名的。”刘**一类骗子是这种实用主义的信徒。他们为了篡权复辟,总是采用实用主义的手法对待党、对待党的指示,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他们看来,凡是对他们自身有利的,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东西就是“真理”。从这种实用主义出发,谣言和诡辩能起欺骗作用,因而也就成了“真理”。这是赤裸裸的市侩哲学,骗子的“真理”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正确的理论之所以被称之为真理,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威力,之所以能给人们带来利益,是因为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符合于客观实际。人们按照真理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实现预想的结果。而决不能把凡能满足某些人或小集团的需要,对他们有利有用的东西叫做真理。“有用即是真理”,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黑货,必须彻底批判。
真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在阶级社会中,有其鲜明的阶级性。应当指出,不论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不以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总是受阶级的影响和限制的,人们总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来观察事物的。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㊽首先拿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来说吧。自然规律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因为它并不反映某个阶级的利益,并不只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象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的规律等等,资产阶级也是可以认识的。但是作为解释说明自然规律的理论体系则是有阶级性的,是受一定阶级的世界观支配的。由于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他们研究自然科学时不能不带有主观片面性。并且,在阶级社会里,自然科学的理论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当某种自然科学的理论触犯了反动阶级的利益与反动的世界观相矛盾时,就要受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和打击。例如:哥伯尼的太阳中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如此。列宁指出:“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㊾至于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就更受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和限制了。反动阶级站在反动的立场上来观察社会问题,由于他们的阶级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他们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不敢承认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并且总是企图歪曲历史,制造各种反动理论,欺骗群众。历史上的进步阶级,由于它的阶级利益在一定时期内,与社会发展规律有一致的地方,因此,能够对社会历史现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这是有阶级局限性的,从总体上来说,他们都不可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们对真理的利用也是受阶级立场、阶级利益限制的。毛主席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光辉著作中所总结的人民战争的十大军事原则,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真理,只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和运用它。任何反动阶级都不可能利用这些真理为他们服务。蒋介石匪帮和美帝国主义者虽然也研究我们这些军事原则,但不管他们如何拼死努力,都无法利用这些原则,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㊿
刘**一类骗子在臭名昭著的《二月提纲》中宣扬什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根本否认真理的阶级性,他们的这个口号是资产阶级的口号。他们用这个口号来保护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对这个资产阶级的口号必须彻底批判。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同资产阶级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的谬论的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调和的余地。刘**一类骗子是一群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分子,他们同我们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丝毫谈不上什么平等。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斗争也只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我们对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关系,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独裁或专政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这是人们的阶级立场决定的。但这决不意味着真理是主观臆造的,决不是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事物的真理只能有一个,就是对那个事物的正确反映。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进步的阶级,它“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51它的历史使命是彻底推翻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它的根本利益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它能够如实地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所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真理的客观性是一致的。妄图用真理的客观性来抹煞真理的阶级性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懂得了真理的阶级性,就应该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加强无产阶级的党性,坚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不断清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打在我们思想上的烙印,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真理,掌握真理。
【真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但是,仅仅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还不足以说明真理的发展过程,还不能科学地解释认识史上的复杂现象。因此还必须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有客观真理,那末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52这就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的唯物主义。承认真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要承认绝对真理。因为,当我们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时,就等于承认了作为真理内容的客观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并且承认了人们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要承认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就是人们对于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完全正确的认识。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又认为,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它的变化发展是无穷的。人们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认识这个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认识。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绝对真理的同时又承认相对真理。所谓相对真理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有限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这种正确认识的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只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一方面的认识;第二、就是对这一部分、这一方面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互相脱离、孤立存在的,而是辩证的统一。列宁说:“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53毛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54这就告诉我们:绝对真理只存在于各个相对真理之中,通过无数的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每个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构成绝对真理。
例如:在正常情况下,把水加热到摄氏一百度就沸腾。这个认识正确地反映了水、温度和地面大气压力的关系,这是真理。但到了高山地带,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压力小,水加热不到摄氏一百度就沸腾了。可见把水加热到一百度就沸腾这个真理只具有相对的性质,所以它是相对真理。但是因为它确实正确反映了水和温度在通常大气压力下的客观规律,所以这个相对真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
又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从它只是反映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来讲;从这个理论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来讲,它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是相对真理。但是这个真理确实正确反映阶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它又具有绝对真理的性质。
由此可见,人们在每一个阶段上认识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但同时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所以当我们认识了一个相对真理时,也就认识了绝对真理的一部分。这样,通过无数相对真理,人类对于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就越来越全面、深刻,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绝对真理。如果我们把绝对真理比作一条没有尽头的“长河”,相对真理则是“长河”中的“水滴”。现代科学所达到的关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都是人们对于整个宇宙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认识,都是一个个的相对真理。但是这些科学又是不断发展的,它们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使人们的认识向绝对真理前进了一步,都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增添了新的“水滴”。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以无数相对真理的“水滴”,汇成绝对真理的“长河”,逐步地认识无限发展的绝对的客观世界。反过来说,既然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的,那末,绝对真理就只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无数相对真理表现出来。因为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对于一个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达到的,离开了对具体事物的相对真理的认识,也就没有对于整个世界的绝对真理的认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就是无限和有限的关系。人类的认识能力按其本性来说是无限的,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即能够提供绝对真理的。但是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的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有限的,是受各种条件限制的,因此,人们在每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都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都是相对真理,虽然各种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成份,但它不等于绝对真理。这里就有一个无限和有限的矛盾,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人类世世代代的努力才能解决,但又永远不能完全解决。这就是说,人们对绝对真理只能越来越接近它,而不能最后穷尽它。这个矛盾推动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毛主席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55
真理既然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如果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割裂开来就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泥坑。刘**一类骗子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者。他们用绝对化的手法来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起初,他们把马列主义绝对化,否认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在这一手失败以后,他们又转过来把毛泽东思想绝对化,否认毛泽东思想还会继续发展,鼓吹“到顶论”。不论是把马列主义绝对化还是把毛泽东思想绝对化,都是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刘**一类骗子表面上是抬高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贬低和污蔑毛泽东思想,表面上是树立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实际上是树立他们自己的“绝对权威”。对于他们这种恶毒阴险的手法,我们必须彻底揭穿!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十足的相对主义者。他们胡说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这是十足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毛主席指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56
懂得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我们就要坚决克服“革命到头”、“生产到顶”、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等绝对化的思想;同时也要克服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不讲原则、看风使舵、模棱两可的相对主义倾向,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武装头脑,不断革命,永远前进。
【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
真理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而且也是真理不断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毛主席指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57
无数客观事实证明了这条规律。自然科学是在同宗教迷信的斗争中发展的,技术革新是在同保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的,唯物主义是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同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发展的。路线斗争也是如此。正确路线是同错误路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正确路线同错误路线的斗争,是正确路线产生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正是在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我们党也正是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壮大的。
毛主席指出:“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总是要反复地经受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经过比较和对照,才能够锻炼得成熟起来,才有嬴得胜利的保证。”58国际上的帝、修、反,国内的地、富、反、坏、右以及刘**一类骗子,他们的反动言行及其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是我们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最绝妙的反面教员、反面教材。反面教员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从反面提出问题,把阶级矛盾、路线斗争充分暴露出来,使我们有可能进行比较和鉴别,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轻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59
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的,因此,必须抓紧抓好革命大批判。一切反面教员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但并不是说,只要把他们的反动东西一拿出来,就会自然而然地起到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作用。毒草不锄掉,不会变成肥料,反动的东西不批判,也发挥不了它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作用。一切反面教员的反动谬论和无耻谰言,既具有露骨的反动性又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如果不进行深刻的批判,不仅不能教育人,而且还会毒害人,只有把它批倒批臭,揭露其欺骗性,暴露其反革命本质,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向敌人作斗争的战斗意志。所以,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说到底就是要抓好革命大批判。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批判刘**一类骗子的具体罪行和他们所散布的种种反动谬论,结合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和人们头脑中的思想实际,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肃清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提高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反错误潮流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当“谦谦君子”,决不讲客气,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一切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决不拿原则作交易。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一经发现,就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亳不犹豫地公开承认,并在行动中迅速改正。要向鲁迅学习,为捍卫真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英勇战斗。
五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世界,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所谓改造世界,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主观世界。毛主席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60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精辟地论述了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法,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指明了方向。
所谓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自觉的活动实现的。因此,要改造客观世界,必须改造主观世界,所谓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一句话,就是改造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改造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和革命的世界观。我们改造世界观就是要把自己改造成为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具体地说,就是要按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来改造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毛主席提出的这三个基本原则,是对我们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是我们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纠正不正之风,认真改造世界观的强大思想武器。
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科学的世界观是不能自发产生的,只有认真地刻苦地读马列的书,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才能掌握它,运用它。只有认真看书学习,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做到“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为什么有人在两条路线斗争中上当受骗呢?从主观原因来说,就是因为没有认真看书学习,没有认真改造世界观。我们一定要记取这个深刻的教训。
学习革命理论对于改造主观世界是重要的。但是改造主观世界,决不能离开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决不能离开三大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61毛主席说:“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62这就告诉我们:世界观的改造,只能密切结合三大革命斗争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进行。因为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单纯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和考验,才能逐步树立起来。因此,把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同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这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必由之路。
刘**一类骗子,从唯心论的先验论出发,一贯反对在革命实践中改造世界观,胡说什么“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只要“多看、多谈”,“自然就会有的。”按照这种谬论,根本不需要参加三大革命实践,根本不需要到群众中去,只要关在“书斋”里,专读“孔孟之道”,就可以“修养”成一个“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这哪里是什么“革命家”?只不过是刘**一伙为复辟资本主义培养的精神贵族。我们一定要清除刘**一类骗子所散布的“闭门修养”的余毒,坚持在革命的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改造自己。
工农兵学员虽然来自三大革命实践,仍然有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改造世界观的迫切任务。如果放松自己的世界观的改造,在前进的道路上停步歇脚,就有被资产阶级腐蚀的危险。旧大学有的工农学生,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下,“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个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工农兵学员一定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反骄破满,严于解剖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成绩,又要看到自己的弱点、缺点、错误。要有自知之明。要满腔热情地到群众中去,到三大革命实践中去改造自己,牢固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改造,认识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推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这就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法。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永远不会完结,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也永远不会完结。现在,我们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我们正从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事业,这是一场空前广阔、空前深刻的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历史赋于我们的任务非常重大,非常艰巨,也非常光荣。我们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努力改造世界观,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
注: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8页。
②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8页。
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625页。
④毛泽东:《实践论》。
⑤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7页。
⑥毛泽东:《实践论》。
⑦参看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⑧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445页。
⑨毛泽东:《实践论》。
⑩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页。
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⑫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773- 774页。
⑬、⑭@毛泽东:《实践论》。
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2页。
⑯恩格斯:《致亨·施塔尔肯堡》,《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2卷,第504页。
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⑱毛泽东:《实践论》。
⑲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34页。
⑳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㉑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㉒毛泽东:《实践论》。
㉓毛泽东:《实践论》。
㉔斯大林:《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会议》,《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32页。
㉕列 宁:《黑格尔<逻抖学>一书摘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81页。
㉖、㉗毛泽东:《实践论》。
㉘毛泽东:《实践论》。
㉙毛泽东:《实践论》。
㉚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㉛、㉜毛泽东:《实践论》。
㉝毛泽东:《整顿党的作凤》,《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776 - 777页。
㉞毛泽东:《实践论》。
㉟、㊱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747页。
㊲毛泽东:《实践论》。
㊳毛泽东:《实践论》。
㊴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㊵毛泽东:《<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按语》。
㊶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㊷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㊸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㊹毛泽东:《实践论》。
㊺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854页。
㊻转摘自《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6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㊼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3页。
㊽毛泽东:《实践论》。
㊾列 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㊿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1144页。
5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横排版,第1368页。
5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3页。
5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09页。
54毛泽东:《实践论》。
55毛泽东:《实践论》。
56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8毛泽东:《“赫鲁晓夫言论集”第三集出版者说明》。
59毛泽东:《“赫鲁晓夫言论集”第三集出版者说明》。
60毛泽东:《实践论》。
6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6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