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从现实到辩证:概念在实践中的生动运动

tankvv · 2025-11-08 · 来源:tankvv | 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概念应当跟随现实而演进,认知应当经由实践而深化。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深刻地继承并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内核。特别是在主客体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马克思的推进体现在两个关键层面:第一,他承认概念是把握客体的基本方式,但同时指出这种把握内在地包含着不完善性,正是这种缺陷为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提供了动力;第二,他由此确立了一种“在矛盾中深化认知”的思维方式,这成为突破传统概念静态局限性的钥匙。

图片

一、辩证思维

在传统哲学视野里,概念的核心功能在于对事物“差异性”进行抽象。例如,梨、桃、苹果被统摄于“水果”这一概念之下。然而,这种抽象在概括共性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剥离了每个事物的具体属性,导致概念趋向孤立、静止,最终与现实世界脱节。

黑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他提出,概念不应是僵死的符号,而应是动态的、包含具体内容的,它会在与现实的持续碰撞中不断自我修正、丰富,从而逐步接近对事物本质的把握。马克思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强调概念与现实之间并非单向的决定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当你看到一个具备苹果典型特征的水果,你会自然调用“苹果”这个概念来识别它,并推导出“它能直接食用”的实践判断——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概念对实践活动的能动指导作用。

二、“苹果”的辩证法

假设你面前有一堆苹果,“苹果”这个概念让我们能够统称它们。但稍加反思,矛盾便浮现出来:是这堆苹果的整体构成了“苹果”的本质,还是其中某一个体能够代表其全部内涵?那些你从未见过的苹果品种,是否属于“苹果”的范畴?显然,现实中的具体苹果(多样、鲜活)与我们思维中的“苹果”概念(抽象、固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张力。这种矛盾非但不是缺陷,反而正是概念开始其辩证运动的起点。

在反复接触苹果的实践中,概念的引导作用会不断深化。即使从未见过一个“完美”的苹果,我们也能通过经验归纳,形成“更圆、更大、更红的苹果可能口感更好”的认知,进而指导挑选行为。这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归实践”的过程,本是思维能动性和进取性的体现。

三、陷入误区

然而,一旦这种思维的进取性脱离现实根基,走向极端,就会陷入认知误区。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执着于思维中构建的那个“完美苹果”形象,并以此作为评判现实苹果的绝对标准。这实质上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翻版——认为现实事物只是对“理念世界”中完美原型的不完美摹仿。这种思维看似在追求极致,实则割裂了概念与现实的联系,因为现实中的苹果本就千差万别,并无统一的“完美”标准。执着于这个思维模子,只会让我们忽略具体苹果的独特价值。

图片

四、逻辑主义的困境

为了化解概念与个体的矛盾,一种“逻辑主义”的思路试图将“苹果”定义为所有苹果个体(苹果A、B、C……直至N)的集合。但这存在双重困境:其一,我们永远无法穷尽世上所有苹果,这个集合注定是不完整的;其二,这会陷入循环论证:如果必须用“所有苹果的集合”来定义“苹果”,那我们最初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苹果A是苹果”的呢?

这个困境揭示了一个根本事实:我们只能认识一个个具体的苹果,而无法直接把握那个作为“共相”的苹果整体。例如,基于三个甜苹果就断言“所有苹果都是甜的”,显然是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而当你真正尝到一个酸苹果时,辩证法的精髓便得以展现:你既不会全盘否定“苹果是甜的”的原有认知,也不会简单地用“苹果是酸的”取而代之,而是会扬弃(Aufheben)原有认识,将其修正为“苹果既有甜的,也有酸的”。于是,“苹果”这个概念因吸纳了新的现实经验(酸味),而从原本可能只包含“甜、红、圆”的抽象、单薄状态,走向更具体、更丰富的层次。这才是概念通过与现实互动实现自我完善的生动过程。

五、扎根现实,反对抽象定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一切对事物的判断都必须扎根于具体现实,而非依赖于抽象定论或完美执念。例如,“这几个苹果是甜的”或“我见过的苹果有红有青”是基于具体经验的可靠判断;而狂妄地宣称“所有苹果都是甜的”或执着于“只有完美苹果才值得选择”,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武断。

遗憾的是,这种“理念论”式的思维陷阱在现实中比比皆是。诸如“人性都是恶的”论断,忽略了历史与现实中大量的善行与互助;“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的断言,无视了人们在创造、爱与奉献中真切感受到的价值;对“完美生活”的过度追求,反而让人错失当下的幸福。这些认知看似深刻或崇高,实则都是用静态、片面的概念遮蔽了生活的复杂流变,违背了现实的辩证运动。

图片

六、辩证思维的实践与历史意义

这种思维的危害在宏大的社会历史领域尤为显著。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精心设计的乌托邦公社方案,详细规划了人口、分工甚至每日工时,却因其完全脱离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与阶级现实,最终沦为无法实现的“理念模子”。这与执着于“完美苹果”而忽视苹果生长规律在本质上如出一辙。它们共同警示我们,一旦辩证思维的进取性脱离现实土壤,就会退化为空中楼阁式的推演。

正因如此,马克思才如此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赋予其坚实的现实基础。无论是认识自然、分析社会还是理解人性,都不能被任何“一刀切”的定论或“完美化”的执念所束缚。概念应当跟随现实而演进,认知应当经由实践而深化。正如“苹果”的概念会因酸苹果的出现而丰富,我们对于社会与人性的理解,也必须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持续调整、发展和超越。

这,才是辩证思维最核心的价值:它不承诺绝对的“终极真理”,也不崇拜任何思维建构的“完美模子”,而是引导我们勇敢地投身于现实的矛盾与实践中,保持思想的开放与活力,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持续地逼近真理。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王卧龙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跟共产党走,听孙中山话——《沉默的荣耀》歪曲了历史常识!
  2. 请不要叫他“教员”(甲子篇)
  3.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下)
  4. 杨奎松: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的台前幕后(下)
  5. 不敢看《沉默的荣耀》不是在戏里,而是在戏外。
  6. 寻找“解放台湾”
  7. 祁建平:当代中国的形而上学
  8. 张国焘叛变后,戴笠专门给设立一单位,做的事让人不耻
  9. 连续两记超级回旋镖,殖人的脸疼到怀疑人生!
  10. 留美华人教授1974年评价新中国: ①文化大革命是世界上最彻底的革 命。②人类自有史以来,从来没有 比新中国开国的气魄和规模更加宏 远的了
  1. 金灿荣:为什么今年的对美斗争策略和之前不一样了?
  2. 终章:我最后的忧思
  3. 元龙:为什么用《沉默的荣耀》烈士的鲜血,敬国民党一杯?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湖北三化,让我害怕
  6.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人民万岁’”:重读毛主席晚年的深层忧虑
  7.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上)
  8. 洪学智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后,毛主席亲去探监:你还有什么要求?
  9. 元龙:跟共产党走,听孙中山话——《沉默的荣耀》歪曲了历史常识!
  10. 地方政府:我把你外婆作价一百万两卖给你自己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5.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10.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1. 终章:我最后的忧思
  2. 房贷断供率翻倍了
  3.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人民万岁’”:重读毛主席晚年的深层忧虑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金永南逝世,金正恩前往吊唁,朝鲜将举行国葬
  6. 陈国洲:卖国行径,罄竹难书——蒋介石抗战前后卖国罪行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