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第一章:我从人民中来

子珩墨 · 2025-11-02 · 来源:星火小院公众号
字体: / /

我是谁?

许多年后,当我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看着那片红色翻涌如海的人潮,看着他们脸上那种我毕生追求的、如释重负的光芒时,我依旧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不是一个天生的革命者。我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我的根,在韶山冲那片湿润的、长着顽固青苔的土地里。

我叫毛泽东。但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意味着“石三伢子”。我的童年,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农家孩子一样,是泥土、是汗水、是牛背上的牧歌,也是父亲严厉的算盘声。

父亲是精明的。他从一个贫农,靠着勤勉和节省,一步步积攒起田产。他信奉的是“人往高处走”,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希望我成为一个能“光耀门楣”的人,至少,要能帮他把账本记得更清楚。

但我似乎天生就带着一股“拗劲”。

我同情我的母亲。她是一位仁慈的、笃信佛教的女性。她总是悄悄地把米分给饥饿的邻人,这在父亲看来是“败家”。可在我看来,那才是“理所应当”。
 

我的“理所当然”,与父亲的“精打细算”,构成了我最初的世界观冲突。

我真正开始理解“人民”这两个字的重量,是在那片土地上。

我见过的苦难太多了。

我见过丰年时节,地主收租的威风;更见过灾荒年景,乡亲们易子而食的惨状。我见过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如何在短短几个月的饥饿中变得蜡黄、浮肿,最后悄无声息地倒在田埂上。

我记得那一年,长沙发生了饥民抢米的风潮。消息传到韶山,乡亲们议论纷纷,父亲则斥责他们为“乱民”。

我却在想,他们为什么要去抢米?

因为他们饿。

他们为什么会饿?

因为天灾吗?不全是。因为他们种出的粮食,不在他们自己手里。

这个道理是如此简单,却又如此沉重。

我开始意识到,父亲的账本,算的是一个家庭的盈亏;而天下的账本,算的却是千百万人的生死。

我不想只做一个算盘珠子。

13岁那年,我与父亲大吵一架。他要我辍学回家,全心务农。我拒绝了。我渴望走出韶山,我渴望去寻找一个“为什么”。

父亲骂我不孝,我便顶撞他。在中国的传统里,这是大逆不道。但那一刻,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烧。我知道,如果我留在这片土地上,我最终也会变成父亲那样的人,或者,变成那些在饥饿中沉默死去的乡亲。

我不要。

我决定离开。

临行前,我改写了一首诗,夹在了父亲的账本里。我知道他会看到。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没有告诉他的是,我所求的“名”,不是荣华富贵,不是高官厚禄。

我要求一个“道”,一个能让天下苍生不再挨饿、不再受辱的“道”。

我背着简单的行李,走出了韶山冲。那一年,我16岁。
 

我走过湘潭,到了长沙。我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新的知识。我读《新民丛报》,读康有为、梁启超,我甚至一度崇拜华盛顿和拿破仑。我以为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能救中国。

我进了东山学堂,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在师范的那些年,是我思想的“大熔炉”。我和我的朋友们——那些后来和我一起走上风雨征途的挚友们——在橘子洲头,在岳麓山下,我们高声辩论,我们彻夜长谈。

我们问:中国向何处去?

我们问:我们这代青年,该做什么?

我们“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我们用最严苛的方式磨砺自己:冬天洗冷水澡,暴雨中在山间奔跑,我们称之为“野蛮其体魄”。我们更要“文明其精神”。

我开始明白,靠几个英雄豪杰,靠“明君圣主”,是救不了中国的。华盛顿的民主,到了中国就变了味,成了军阀混战的遮羞布。

救中国的力量,不在庙堂之上,不在西洋书本里。

它就在我出发的地方——在韶山冲,在每一个田间地头,在那些沉默的、被压迫的、却蕴含着雷霆之力的“人民”之中。

后来我读到了《共产党宣言》。

那本薄薄的小册子,那些激昂的文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所有的迷茫。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我找到了。

我找到了我的“道”。

我不再是一个只为自己前程读书的“石三伢子”。

从走出韶山的那一刻起,我就把我的命,交给了这片土地,交给了这片土地上受苦的人民。

我,毛泽东,将不再是我自己。

我将是那些在田埂上倒下的饥民的呐喊。我将是那些在纱厂里咳血的童工的怨愤。我将是那些被帝国铁蹄践踏的土地的怒吼。

我从人民中来。我,必将为了人民,开辟一个新世界。

(第一章完)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2. 彭胜玉:全民族满13岁女性注射HPV存在整个民族遗传被改造的重大风险,不能因小失大,这个风险不能冒不值得冒
  3. 小岗村不是单干
  4. 吴铭:何谓“收割”
  5. 当疫苗成为“宗教”:我们为何痴迷于向全民注射?
  6. 湖北三化,让我害怕
  7. 叶方青:靠卖家当过日子,从来不是正途
  8. 胡伟武:鲜活的毛泽东思想
  9. 若无毛主席,中国早已失去新疆西藏!
  10. 中国外交官镜头里的朝鲜——朝鲜新农村风貌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令人“窒息”的聊天!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5.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6.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7.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8.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9.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10.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3.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9.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10.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 钱学森的三重身份(文末有赠书)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