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四)

广明读书 · 2025-11-16 · 来源:广明读书公众号
字体: / /
需要辩证地来阅读、思考这部蕴含朴素哲理的道教唯心主义经典。汲取精华、扬弃糟粕。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本章描述了 “道” 无色、无声、无形的超感官特性与恒常本质。道作为万物本源,并非“存在于某处”的实体,而是生成一切的“存在本身”。

“夷”是平坦无痕之意。用眼睛去看它,却看不见,这种特性就叫做“夷”。就像我们看不见“风”本身,只能通过飘扬的柳枝感知它的存在。我们看不见“空间”,但万物皆在其中。

“希”有稀疏、无声之意。用耳朵去听它,却听不到,这种特性就叫做“希”。不是震耳的雷鸣,也不是悦耳的丝竹,道不发出任何具体的声音,但它超越了一切听觉的频率。

“微”是细微、无状之意。用手去触摸它,却摸不着,这种特性就叫做“微”。道没有实体,没有质量,没有温度,没有纹理,因此无法通过触觉来感知。它不像石头那样坚硬,也不像水那样柔软。它是构成一切形质背后的、最精微的存在。

老子通过人类三种最基本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的失效,彻底否定了我们可以用经验世界的方式去认知“道”。他或许想告诉我们,“道”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具体事物的、超越感官的终极实在。

诘,就是追问、究察。正因为看不见、听不到、抓不着,无法用常规的方式去追问、探究清楚,所以把它们混同起来看作是一个整体。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语言和思维是建立在感官经验基础上的。对于这个超越感官的存在,我们没办法通过直接观察、测量等方式去搞清楚它们的具体情况,更别提用语言描述它。

所以,老子认为不妨把“夷”、“希”、“微”所代表的这些现象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代表着一种超越我们常规认知的、更为本质和深邃的存在,是浑然一体、化生万物的宇宙本源,它不受任何局限,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

接着,老子继续说,“道”是没有空间方位的,它不是一个悬在我们头顶的、需要仰望的发光体,也不是一个藏在脚下深渊里的黑暗之物。它自身没有任何明暗、清浊的分别。

它连绵不绝地运行,却无法用特定名称去界定。最后,它好像又回到了没有具体形态的状态。没有具体形状,却有存在状态;没有实物模样,却有作用痕迹”,这种时有时无、若隐若现的状态叫“惚恍”。就像 WiFi 信号,你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能连网让你看到很多精彩的节目。

你想朝着它的 “开头” 去追,根本看不见起点;想跟着它的 “结尾” 去寻,也摸不到终点。就像时间,你没法说清它最早从哪一刻开始,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刻结束,“道”就和时间这种特性一样。

但你能把握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规律,用这样的规律去应对当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比如四季轮回、春种秋收是不变的规律,顺着这个规律种地就有收成;“道”就是比这些规律更根本的底层逻辑,不管是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还是应对生活里的变化,只要顺着它来,就不会跑偏。

当我们借助“道”的规律,知晓从古至今事情最初的根源和本质时,这才算摸到了门道。就像知道了“水往低处流”的本质是重力,就能明白江河为啥会奔向大海;懂了“道”的根本逻辑,就能看清事物从源头和运转规律,这就是“道”的纲领。

附本章相关生活应用场景:

少被 “表面噱头” 迷惑

买东西时,别光看 “网红款”、“包装好看”,而是想 “我真的需要吗?它能解决我的问题吗?” 比如买奶茶,不用纠结 “限定杯套”,而是看 “我想喝甜的还是淡的,会不会影响晚上睡觉”;选周末要做的事,不用跟风 “别人都去打卡”,而是想 “我是想休息,还是想学点东西”。抓 “自己的真实需求” 这个 “无状的本质”,比被 “看得见的表象” 勾着走,能少花很多冤枉钱、省很多时间。

不陷在 “非好即坏” 里

比如难过是因为没做好一件事,那核心是 “下次怎么改进”,不是陷在 “我好差” 的情绪里;开心是因为和朋友聊得好,核心是 “这份舒服的关系”,不是执着 “要一直这么开心”。这样就不会被情绪的 “明暗对立” 牵着走,反而更稳。

做事不纠结 “完美形式”

比如收拾房间,不用追求 “所有东西摆得像样板间”,核心是 “找东西方便、住得舒服”;给家人做饭,不用纠结 “摆盘好不好看”,核心是 “营养够不够、大家爱吃”。很多时候我们累,是因为把 “形式” 当成了 “目的”,就像把 “道的表象” 当成了 “道本身”,其实只要核心目的达到了,那些没那么完美的形式根本不重要,反而能让生活更轻松。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30岁快递员因送错快递被杀:谁之病?
  2. 踏入深宅的冬日;一道门槛,无声的较量;…特殊的眼镜与不眠的黄昏
  3.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4. 蒋介石出卖外蒙古始末
  5. 陈先义:关于外国月亮的荒唐故事
  6. 准备同中国打仗或已是日本的既定战略
  7. 社会主义中国,不需要高高在上的“文化大师”!
  8. 那些想否定毛主席和前28年的,不是蠢就是坏!
  9. 高市早苗如此盼望“有事”,就让她体验一下“多事之秋”
  10. 反官僚主义的局限与歧路——以彻底革命立场重评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 元龙:低三下四拿吴石烈士鲜血敬国民党一杯,遭国民党打脸!
  2.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3. 吴铭:谈谈经济“杀招”和“围猎”
  4. “古二”再爆“反贼”录音,揭穿了几十年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5.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
  6.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7. 只谈孙中山,不提毛泽东?《沉默的荣耀》你凭什么?
  8. 《邓选》学习103 邓小平眼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与美籍华人著名学者眼中的新中国前三十年有什么不同?
  9.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憎恨起父母了
  10.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10. 令人“窒息”的聊天!
  1. 1959年,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秘密赴朝为丈夫扫墓
  2. 2026年红色挂历来了:纪念毛主席逝世50周年
  3.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4. 天眸: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纪念胡耀邦诞辰110周年和他致垦殖场信40周年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