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2025年9月18日,当凄厉的防空警报再次划破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长空时,那段关于“北大营的枪声”和“白山黑水的沦陷”的血泪记忆再次刺痛每一个有良知中国人的内心。我们除了“勿忘国耻,牢记历史”,更必须以最深刻、最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眼光,追问一个更根本、更具现实意义的政治问题:中华民族,这个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文明的伟大民族,为何
2025-09-18
互动:125
在人类历史的星空中,群星闪耀,但巨星寥若晨星。而在那些曾照亮人类文明进程的巨星之中,有一颗,其光芒之璀璨、能量之磅礴、影响之深远,是如此独一无二、震古烁今,以至于任何不带偏见的观察者,在仰望他时,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两个最简洁也最沉重的汉字——伟大。这个名字,就是——毛泽东。然而,我们今天谈论毛主席的“伟大”,绝不是进行空洞的、宗教
2025-09-17
互动:106
私以为,传记应当突出被记录人的事迹和思想,而非掺杂个人私见。写传记时,如果带入作者的私心杂念,往往会偏离主题,最终的作品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虽然从书名上看似是为李进同志而写,但实际上却借李进同志失势之机,转而对她进行污蔑。书名《李进同志》表面上是赞扬,实则是贬低。作者并未站在被记录人的立场,而是从资本主义圣母的角度进行书写,为修正主义者辩护,为自由主义者呼喊
2025-09-16
互动:262
武汉人民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活动在武汉剧院举行! ——缅怀毛主席,学习毛主席,继续革命作者:白云 黄鹤2025年九月九日,武汉三镇的工人、农民、解放军退役指战员、教师、学生等,来到循礼门武汉剧院毛主席塑像前,举行向毛主席塑像敬献花篮仪式。武汉人民向毛主席塑像敬献花篮活动由李芳主持,志同道合、刘艳等做献花服务工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我们49周年了,没有毛主
2025-09-16
互动:74
要谈论人生的意义,就要理解何谓人、何谓人生、人生与什么相关。自主革命领袖金正日同志指出:“人在具有肉体生命的同时,还具有社会政治生命。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的生命,而社会政治生命则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的生命。”(《关于主体思想》)人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人结成集体而生活。这就是说,人作为阶级、民族的成员,其命运是与阶级、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生是社会
2025-09-16
互动:26
〔一九六七年一月〕*这是毛泽东同志就夺权问题的一系列指示〔一〕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六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我们的干部十几年来有些人变质了。左派群众起来夺权,这是好的。右派夺权当然不好。左派的力量发展很快。上海的左派工人去年十一月上旬只有一千多人,今年一月上旬一百万,再加上学生,就是主力。过去是军队打江山,现在是工农自己打江山,军队帮助。群众选举
2025-09-16
互动:56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雨下得突兀而急。毛主席本想在杭州的乡间走走,看看百姓的生活,不料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把人们逼进了村民的屋檐下。这是一户普通的农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屋子里唯一的一条板凳上,坐着一位老人,正低头编竹筐。雨点打在屋外的泥地上,溅起的水花仿佛也在提醒——这里的生活远不是外面那些“盛世文章”描绘的那样光鲜。老人家的板凳时任浙江省公安
2025-09-16
互动:199
第一次知道李大钊先生,是在上小学时学到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里。文章里里一开始便写到: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这篇课文是大钊先生的女儿李星华写就的,当时只知道大钊先生是一个很勇敢沉着的革命家。后来学了历史,知道了“南陈北李”,但也只是仅仅记住了而已。直到看了《觉醒年代》之后,我才知道大钊先
2025-09-15
互动:53
在中国近代史上,如果说有一场斗争能够以其最纯粹、最凝练也最震撼人心的方式,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自觉的、有组织的阶级力量第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向整个旧世界发出了自己那石破天惊般的、要求“做人”的怒吼——那么,这场斗争无疑就是1922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李立三同志、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亲自策划和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
2025-09-15
互动:88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为中国革命打倒的反动派不计其数,但却从来没有因为私人关系打倒过一个人。即便是对死对头且三番两次刨他家祖坟的蒋介石,他都下令保护其老宅和祖坟,即便对叛逃革命的张国焘、王明、林彪之辈,他也一律放行,绝不为难,真可谓是菩萨心肠、仁至义尽。问题来了:毛主席一生从来没有一个私敌,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在毛主席身后诋毁、污蔑他呢?答案是:毛主席虽然没有私敌,但他却"
2025-09-14
互动:231
来自旧报纸石破天惊的发现在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市克拉克路706号有一栋看似不起眼的两层红色建筑,为白求恩的老东家,加拿大共产党卑诗省委(又名卑诗共产党)办公所在地。在这里藏有大量关于加共历史上曾出版过的党报,例如《卑诗劳工新闻报》和《太平洋论坛报》的原始档案资料,尽管西蒙菲莎大学曾对该报部分内容进行数字化取样,但多年来一直未有人对此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因一次机缘巧
2025-09-14
互动:14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子女和亲属,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毛泽东同志曾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毛泽东,在严格管教子女和对待亲属方面可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留下许多让人敬佩感
2025-09-13
互动:48
我们党历来倡导节俭朴素之风,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十分重视勤俭节约,并且处处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在毛泽东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物品十分引人注目,那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这件睡衣材质一般,样式普通,夹层,香蕉领,外侧有两个口袋,长141厘米。睡衣外观通体破旧,它的领子全换过,衣袖、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竟达73个之多,以至于几乎看不出本布。从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到1971年,
2025-09-13
互动:44
编者按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18年至1920年间,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频繁进出北京大学红楼,汲取各种知识和思想营养,并在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影响下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今天,让我们
2025-09-13
互动:33
乡愁,是萦绕在游子心头的一抹眷恋,是对故乡的深深牵挂,是漂泊者望月时鼻尖上沁出的温馨稻香与蔬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古以来,乡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辗转难眠,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落寞,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感慨,是李煜“离恨
2025-09-13
互动:36
作者:邵建斌来源:《党的文献》2018年第2期,文章原题为《毛泽东观大势、谋大事的领导艺术——以抗日战争为例》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工作主动权,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着重练就的重要领导方法和工作本领。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显示出其高瞻远瞩、提纲挈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高超的领导艺术,为各级干部如何观大势、谋大事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毛
2025-09-13
互动:38
本文原作者为夏尔·贝特兰,发布于1971年的《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译者 逢春12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那篇有关“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宣言报》,1970年8月)。我认为,该文章触及了一些核心要点,有助于界定那种在我看来完全可以被准确称为马克思主义“第三阶段”的思想。在我看来,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对经济基础与思想、政治
2025-09-12
互动:15
他是党内比毛主席年纪小,却被毛主席夫妇唯一共同尊称为“老”的人。他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称谓【光荣的反修战士】。刚看了一眼日历,动笔写这篇短文时间是9月10号凌晨2点56分。昨天9月9号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9周年的纪念日,本人才疏学浅,提前几天都在打草稿写我心中的老人家。本来原计划带我爱人和小孙子到毛主席塑像前献花,并想在老人家塑像前默默的和老人家来一次面对面的
2025-09-12
互动:218
几千年的历史书上,写满了帝王将相的名字,写满了王朝兴衰的篇章,可是你翻开那一页一页,能看到多少普通人的面孔?能看到多少农夫、多少纤夫、多少挑担子的穷苦人?没有。那些被鞭子抽打着修长城的背影,那些在田地里日夜流汗却粮食都交不完的身影,在历史上连个名字都没有。他们只是一串模糊的符号——“黎民”“百姓”“贱民”。在那样的世界里,底层
2025-09-11
互动:198
毛主席创造了一个人民至上的伟大时代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真正一心为人民的领袖只有毛主席。是他第一次以至尊身份喊出了人民万岁这个穿越时空的千古绝响,是他第一次发自肺腑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口号,是他力排众议在共和国及许多国家重要机关前面加了人民二字。没有一颗真正的爱民之心,这些闪光的字眼是不会被提到的。一个国家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国家才能强盛,得民心者得天下,毛
2025-09-11
互动:66
49年前的今天,他离开了。关于他晚年的奋斗,很多人极不理解,包括他昔日的同志。按照很多人的想象,他已经达到了权力巅峰,也达到了声望巅峰,不仅在国内,国际上也是,很多国家元首以见他一面为荣,连美国总统都要半夜三更在书房接受他的召见,他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且远超其他所有人,他为什么还要“折腾”呢?我们只能说,人和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早在他24岁的时候,他就在《致黎锦熙
2025-09-10
互动:77
青年马克思在波恩与柏林大学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从叛逆学生到哲学狂热者的转变,以及他与燕妮冲破阶级的爱情。 这段经历奠定了他蔑视权威、挑战规则的性格,并促使他从哲学思辨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最终导致第一次流亡。大家好,我是伊峰。上一篇我们留下一个悬念:一个出身优渥、本该前程似锦的少年,内心为何埋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种子?当他离开家乡,走进大学,等待他的,将
2025-09-10
互动:28
题记:本文通过描绘马克思的成长背景和早期思想,揭示他从富裕家庭走向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引导大家重新认识这位思想巨匠的真实人生。大家好,我是伊峰。我们先来聊聊咱们自己。每天挤着地铁,盯着电脑屏幕,追着KPI,盘算着房贷和账单……“内卷”、“996”、“打工人”这些词,像空气一样包裹着我们。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在深夜回家的路上,你会觉得这
2025-09-09
互动:15
恳切思念伟大领袖离去49周年——毛主席坚忍不拔奔走万里长征的第三步李甲才2025年8月19日—9月8日时间一天天而过觉得很长,过去了回头看就有“弹指一挥间”之感,9月9日到来,毛主席离去49周年了,比27年的“社革建”(注1)还多了22个春秋。那些有本难念的经的人们,日夜不安愁眉不展的境况从何而来?用至高无上的共产主义理想衡量思前想后就明白了。中国
2025-09-09
互动:54
日子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又到了每年的“九月九”。本来“九月九”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其他日子一样,没有什么特殊。可是,由于“九月九”这天是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日子,所以,“九月九”就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每年的“九月九”前后,各大媒体上都会发表一些与伟人、与教师、与历史上的各场运动、与伟人领导那三十年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文章
2025-09-09
互动: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