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1962年8月13日毛主席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中心小组会议,会议继续讨论毛主席八月六日的讲话,彭真、罗瑞卿、邓子恢发言。在罗瑞卿谈到美国杜勒斯(1953年1月至1959年4月任美国国务卿)认为欧洲共产党的第二代还可以,第三代就不行了时,毛主席说:一代不如一代嘛!在中国一定不出修正主义?这也难说,儿子不出,孙子出。不过也不要紧,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又要出马列主义了。按照辩证法,事物总要走
1小时前
互动:10
莫斯科收到的几期柏林出版的《红旗报》和维也纳出版的德意志奥地利共产党机关报《呐喊报》向我们表明,社会主义的叛徒、帝国主义强盗战争的支持者谢德曼和艾伯特之流、奥斯特尔利茨和伦纳之流,遭到了德奥两国革命无产者的真正代表的应有的回击。我们热烈地欢迎这两家机关报,它们显示了第三国际的活力和它的成长。
8小时前
尼·列宁
互动:7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主席语录》)住在宫殿里,对人间疾苦什么也不知道,就胡折腾、乱折腾、主观主义,这样,就是全人类的灾难。相反,实际的去调查、走访一下,说不定才能得出一点正确结论。至于官员的&ldquo
23小时前
互动:49
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蒙古族,原名李生萱。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艾思奇在1966年3月去世时,年仅56岁。当时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准备了悼词送毛主席审阅,毛主席亲笔加上了“中国的理论
2025-11-17
互动:20
众所周知,1945年重庆谈判是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蒋介石一直视毛主席为眼中钉、肉中刺,公开称其为“匪首““祸首“,欲先除之而后快。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对刚刚指挥工农红军突破“围剿”的毛主席下达了“通缉令”,并亲自制定赏格:生擒毛泽东者奖大洋10万元,献首级者奖大洋
2025-11-17
互动:84
一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将近二百年以来,从世界的范围看,它所创造的业绩前所未有。仅从中国来看,从五四运动的1919年到今天的2025年的9.3阅兵。中国有了多么大的变化啊!真是翻天覆地!我们从《觉醒年代》中:从灾民遍地的天津,陈独秀和李大钊的谈话和告别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1924年国共合作,北伐开始到中国共产党人1927年被背叛革命的蒋介石所屠杀;革命力量损失,仅1927年3月至8月,五个
2025-11-16
互动:24
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蒙古族,原名李生萱。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艾思奇在1966年3月去世时,年仅56岁。当时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准备了悼词送毛主席审阅,毛主席亲笔加上了“中国的理论
2025-11-16
互动:9
身外无事誉名轻,闭门学书自笑翁。春秋起伏争帝家,几束黄卷与秋枫。古诗确实承载了人非常强烈又浓缩的情感表达的功能。是以极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最强烈了生命情感。是诗以言志,诗以抒情,诗以绘美。所以,个人最理想的人格,是陶叔,是李清照,是叶嘉莹先生。沉浸于那书法与诗结合的世界。以道诗为魂,以毛思为骨,出入自如,铸造亦显亦隐的人生。申言之,中国古诗,与中国古典艺术,跟中国传统哲学,是一脉相
2025-11-15
互动:45
原编者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其生平事迹想必不用过多介绍,本文节选自其著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在这里,列宁基于俄国革命,以及德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向我们阐述并批判了共产主义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左派”的“投机主义”、“教条主义”等的幼稚思想,旨在以俄国一国革命的胜利作为范本投射到世界进而实现到多国革命的胜利。首先该文的一
2025-11-14
互动:9
原编者按:2022年8月27日凌晨2点42分,我们敬爱的冯守娥老师安息了。冯守娥1930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冬山乡,光复后投身于学生妇女运动,20岁时因参加读书会与哥哥冯锦煇一同被捕(“兰阳地区工委会案”),系狱十年。出狱后与同是政治犯的陈明忠结婚,两人成为相伴一生的革命战友。1987年,冯守娥与陈明忠等“老同学”成立“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2013年冯
2025-11-14
互动:14
历史的尘埃,掩不住某些瞬间的永恒光芒。1930年11月14日,湖南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的一声枪响,残忍地切断了一位29岁女性的生命轨迹。然而,这声枪响,却也以其极致的残酷,将她——“开慧同志”——永远地镌刻进了中国革命的肌理与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之中。九十五个春秋轮回,足以让孩童步入暮年,让山川变换容颜,但杨开慧那句“我死不足惜,唯愿润之革命成功&
2025-11-14
互动:44
《沉默的荣耀》中,对吴石在狱中的细节没有过多描述。迟于吴石10天入狱、和他共处一室一个多月的刘建修在2009年8月的口述,使我们得以了解吴石在狱中的情况。吴石并未享受“刑不上大夫”的待遇,遭受了酷刑,一只眼睛因此失明。刘建修回忆,“吴石被凌虐得很厉害,躺在地板上不动,也不讲话。当时他没有穿长裤,身上到处是伤,皮肤是红的、紫的,腿也肿得很大。”吴石表现出了
2025-11-14
互动:9
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蒙古族,原名李生萱。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艾思奇在1966年3月去世时,年仅56岁。当时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准备了悼词送毛主席审阅,毛主席亲笔加上了“中国的理论
2025-11-13
互动:16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938年1月,他远道来华,帮助抗战。在延安短期停留后,1938年6月,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受聘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他率队西战东征,巡回医疗,创造了游击战中野战救护的医学奇迹;他创建模范医院、编写教材、创办卫生学校,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医务人员;他因陋就简,发明和革新医疗器械,挽救了许多八路军伤病员的生命;他奔走在崇山峻岭,出入于枪林
2025-11-13
互动:31
财经各部委,从不做报告,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独立王四时八节,强迫签字,上不联系中央,下不联系群众。
2025-11-13
毛主席
互动:70
如何防止出修正主义,怎样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我看有五条。主席最后说:我想得不完全
2025-11-12
毛主席
互动:27
【2010年张全景同志在韶山(王志刚 摄)】捍卫毛泽东思想,就是捍卫人民的利益——纪念张全景同志逝世三周年王志刚【原编者按】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战士、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是学习、宣传、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他以崭新的视角解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这一新的概括和提法,彰显了他对毛主席和毛
2025-11-12
互动:32
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蒙古族,原名李生萱。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艾思奇在1966年3月去世时,年仅56岁。当时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准备了悼词送毛主席审阅,毛主席亲笔加上了“中国的理论
2025-11-11
互动:13
引言:进京赶考——在一张白纸上的新考题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当我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一刻,我心中的狂喜与悲壮,是言语难以形容的。那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也是我一生中责任最沉重的时刻。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不是考试的结束,而是新的考验的开始。我从一个“革命者”,一个“破坏旧世界”的人,一夜
2025-11-11
互动:38
引言:“光明”与“曲折”——重庆的棋局一九四五年,八月。当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时,窑洞前的山川,那片我看了十年的黄土地,仿佛在那一刻才真正苏醒过来。胜利了,八年的血战,我们的人民,终于熬过来了。但我的心,却比任何人都要沉重。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很快,蒋介石的电报,一封,两封,三封……雪片般飞来。言辞恳
2025-11-11
互动:47
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2025-11-11
毛泽东
互动:12
引子:那五千年未止的哭声你可曾真切地听见过,那回荡在华夏大地上近五千年、最深沉、最绝望的哭声?那哭声,它并非仅属于某一个家族的破碎,也非仅仅是某一个人的悲泣。它是亿万苍生,在无尽的黑暗、严苛的盘剥、和那周而复始的王朝更迭中,所流下的血和泪。当“苛政猛于虎”的谶言一次次应验,当人们被压迫得只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无可辩驳的悲歌,甚至被逼到&l
2025-11-10
互动:89
引言:从“幸存者”到“抗日”旗手(1935-1936)一九三五年,当我踏上陕北这片贫瘠的黄土地时,我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和一张张被风霜刻满皱纹的脸。我们到了。可“到”了,是什么意思?我们是“幸存者”。我必须一遍遍地在心里重复这个词。我们不是“胜利者”。长征两万五千里,听起来何等壮烈,可对我而言,那是一步一回头的“告别”。
2025-11-10
互动:64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波斯和中国》、《鸦片贸易史》、《英中条约》、《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新的对华战争》、《对华贸易》这10篇文章是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有关中国问题的评论,其中《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英中条约》、《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是作为社论发表
2025-11-10
马克思
互动:12
一九二七年的秋风,是冷的,是浸透了血腥味的。长沙城下,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刚刚拿起武器的农友、矿工,在我“攻打长沙”的命令下,倒在优势敌人冰冷的机枪阵地前。失败了。又失败了。我这一生,似乎总是在品尝失败的苦酒。从“二七罢工”工人的血,到“马日事变”农民的头颅,我们先是丢掉了“工”,再是丢掉了“农”。现在,我们想拿起&ldquo
2025-11-09
互动: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