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货币学概论》2.3.1)
(一)商品生产关系与货币的诸机能的关联
货币的各种机能——当作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的诸机能,我们在上面已经全面地研究过了。现在再就货币的各种机能,作一个总括的说明,并借以说明它们与商品生产关系的关联。
前面说过,货币的诸机能,都是从货币的本质发生的。而货币的本质,并不是它的各种机能的总和。但货币的本质,存在于商品生产关系之物的表现形态中,所以货币的诸机能,都表现商品生产关系。
当劳动生产物成为商品而出现于市场时,个人的劳动被社会公认为社会的劳动,其生产物被公认为商品,因而各商品的价值的大小就由社会的劳动来测量。这时候发挥价值尺度的货币,就把各商品生产者间的生产关系对象化了。但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在实际上又必须实现出来。于是各商品生产者互相出现为卖者与买者。买者与卖者间的这种关系之物的表现形态,即是发挥流通手段的机能时的货币。这时候,各商品生产者,以货币为媒介,互相交换其商品,实现他们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因而完成他们的生产与消费。他们为要完成其生产与消费,又必须有一种准备的手段,而能够充当为准备手段的东西,即是储藏货币。于是商品生产者,又成为货币储藏者,成为可能的购买者,而与社会发生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关系,体现于储藏货币的机能之中,如果离开这种关系,就不能有货币的储藏。最后,当作支付手段看的货币的机能,是债权与债务两方的商品生产的关系之物的表现。
所以货币的这些机能,各有其固有的特性。在发挥价值尺度的机能时,货币出现为“在表象上存在的观念的货币”。在发挥流通手段的机能时,现实的金银货币,可由货币的符标所代表。在发挥其他的各种机能时,金银货币不能单只出现为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由符标所代表。这时候,需要现实的金银货币。于是货币成为“本来意义上的货币”而发挥机能。“本来意义上的货币”,又是与当作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看的货币有区别的东西。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