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1

王忠魁 · 2025-11-17 ·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 /
这是一本亲历记录。本站将分33次连载本书。敬请关注。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1

书稿简介、作者简介、前言、目录、引子

书稿内容简介:

本书及该系列丛书均以整理访谈者回忆的方式,结合国家当时的主要事件,记录访谈人的生活历程,重在表现身边的小事,反映出当时的物价、民众生活、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的社会细节。该系列丛书要求相关事件及人物在最大程度上做到有人可证、有据可查、有史可考,可作为各地方史料的一部分。

本书是整理人父亲的回忆录,拟作为系列丛书的第一部。

作者简介:

王忠魁,1948年生于河南省滑县,高级教师。少时随其父支边到内蒙古东部地区,1966年老三届毕业后作为下乡知青加入农村生产队,后被推荐成为教师,并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大半生。曾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布淇浩学校教导主任、校长,巴彦塔拉中学数学组组长,霍林郭勒市第二中学工会主席。1998年获哲里木盟“十佳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00年退休。

前言

各位读者好:

您之所以能见到这本书,是由于年少时我和父亲在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历史上的多次见解冲突。作为一个七零后,我年少时所阅读的书籍让我对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充满了偏见。在我上大学后,父亲于某一天向我完整地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他的经历让我大受震撼,因为这与我当年从书本上所获得的历史认知差别相当大。于是我动了整理他老人家人生经历的念头。需要声明的是,对于书中父亲对一些事件的看法,直到今天我本人也是不同意的,但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并未修改他的观点,这也是我的一贯态度:为苍生,著信史!

本文曾于2003年发表于天涯社区,受到了涯友广泛好评。这也让我意识到了为社会最底层民众写史的重要意义。诚然,每个小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对于共和国来说只是一隅之景,一人之见。但如果有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小人物都把他们的生活经历写出来,那我们就可以还历史一个真面目。同时,这也是长者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所以我决定开始这一系列的记述整理工作,并将其命名为: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

如果读者您也愿意参与到该丛书的创作活动中来,为自己的家庭和时代著史,请同我联系。

限于经济能力,本人只能支撑四到五部这样的书出版,如有愿意提供经济支持并分享收益者,也请同我联系。

血色兰博

目 录

引 子 1

美好的童年 2

1.我记忆中的故乡 3

2.伴我成长的玩耍 5

3..讨人嫌的事 7

4.赶会与过年 8

5.老槐树与大桃树 10

6.大青石板和小庙 10

7.曾太奶奶等几位老人 12

8.西安的一年 14

9.大黑与老黄牛 15

10.换糖人 18

11.养鹌鹑的老人们 18

12.由小喜鹊想到大灰狼 20

13.听奶奶讲故事 22

14.小时候的家教 24

15.入学风波与上学 25

16.离别故乡 30

我的小学时代 32

1.到第二故乡扎根 33

2.正规的小学生活 35

3.反右斗争对我们的影响 36

4.难忘学生礼 38

5.政治课与小剧团 39

6.雨夜修河堤 41

7.种卫星田 43

8.共产风印象 45

9.大神树们的命运 52

10.难忘的一次队活 54

短暂的初中生活 57

1.差点儿被赶出教室 58

2.那时的政治课 59

3.瓜菜代时期的印象 62

4.大柴垛与文艺演出 64

5.我要种小米 65

6.难忘的老班主任 67

7.填志愿表风波 69

难忘的高中时代 71

上·紧张美好的高中生活 72

下·从阴云密布到大雨滂沱 93

下乡与“扩大化” 133

1.下乡插队的曲折 134

2.初试锋芒 135

3.我骂人了 137

4.放弃了各种机遇 141

5.蒙古大婶的馅饼 143

6.弄粮食的故事 145

7.二弟从此辍学 149

8.出工修拦河大坝 151

9.生产队里趣事多 154

10.听过见过的农民高手 158

11.“白脑门”与它的伙伴们 163

12.我也干了一秋天的轻活 167

13.拒绝当队长 170

14.别小看了农民队伍 171

15.走向工作岗位的风波 173

16.“扩大化”即将来临 174

17.“扩大化”开始了 179

18.我的家被抄了 183

19.最难的日子 185

20.告状 186

21.天终于晴了 188

22.人间处处有真情 190

在教育一线干了后半辈子 192

1.“五七”师范 193

2.老校长的夸奖 195

3.全旗统考第一 197

4.社员恩情我一生难忘 198

5.“批林批孔”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201

6.最特殊的一届毕业生 204

7.一场校内斗争风波 209

8.终于还是当“官”了 212

9.自认做过的最有意义的工作 213

10.“毛主席逝世”与“粉碎四人帮” 215

11.被抽调下乡 217

12.终于圆了大学梦 219

13.一次特殊的代课 221

14.调资小插曲 223

15.小平执政与改开最初印象 225

16.分青苗与试验田 226

17.老村支书等几人 230

18.学校为什么能办得好 233

19.我准备调转了 239

20.调离布校风波 241

21.可爱的忠实朋友 245

参考材料 256

一、1998年评师德标兵汇报材料 257

二、四清运动 267

三、内人党事件 285

四、巴彦塔拉中学沿革 297

五、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简介 299

六、皇太极三女儿在草原的生前身后事 301

引 子

说到回忆录,常常看到的是伟人的或科学家的,或是在某一方面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物们所写的。因为他们的成长和经历能给后人带来一定的启迪,使他们的回忆录可读性强,因而流传于世。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那样的资本可以写。可我也有自己的经历。我经历了我所处的这个社会时代,我把自己的经历真实地写下来,使我的后人了解一点我与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时代变迁,与今天相比,或许能从中悟出点什么,也是一件好事。

我留恋青少年时代记忆中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人际关系,我也目睹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我记忆中的世界在飞快地变化着,人类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会是什么样呢?大自然给我们人类回报的奖与惩又是什么样呢?喜与忧将同时摆在我们的子孙后代面前。这些前人的果实就由后人慢慢品尝吧。

我愿人类的家乡永远像我童年和少年时一样的美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愿地球永远年轻。

(正文待续)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2. 负债狂欢:7.36亿人被“精致”绑架的还债游戏……
  3. “疫苗门”事件背后的权力之殇:深挖合肥三十八中事件的深层逻辑与严重后果
  4. 为什么不生娃了?
  5. “五七干校”怎么成了“牛棚”?
  6. 民生银行的一份债务数据,暴露了80后的集体困境
  7.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8. 谈谈中国工人阶级状况——答年轻朋友问
  9. 从山西命案看“城堡法则”与正当防卫
  10. 毛主席:刘备有多谋寡断的缺点,事情出来不能一眼看出
  1.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
  2.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3. 只谈孙中山,不提毛泽东?《沉默的荣耀》你凭什么?
  4.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憎恨起父母了
  5. 中国最危险的问题在哪里——即将到来的军事斗争预先要做的几件紧急事项
  6.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7. 井冈山观心 | 《邓选》学习104是谁最先提出否定前三十年
  8. 色情片中被异化的女性
  9.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10. 三女闹台,台湾这出戏好看吗?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6.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7.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8.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9. 令人“窒息”的聊天!
  10.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1. 踏入深宅的冬日;一道门槛,无声的较量;…特殊的眼镜与不眠的黄昏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只谈孙中山,不提毛泽东?《沉默的荣耀》你凭什么?
  4. 天眸: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纪念胡耀邦诞辰110周年和他致垦殖场信40周年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