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社会民生

圈养思维

倪刃 · 2025-11-12 · 来源:黑噪音
字体: / /

最近有两件事,让我颇为感慨。

第一件事是,相关部门在滨河的绿地和马路之间,突然建了一道矮墙,导致经常在那边散步的我,没法直接从马路上走到绿地然后抵达河边。

现在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走很远的路,去“官方指定入口”,要么就只能“没素质”了,直接翻过那堵矮墙。

以前绿地上专门设置的人行小道,现在都被矮墙突然截断了。

这新建的矮墙平均大约有一米高,年轻人翻越都略为费劲,老年人就更是不可能翻过了。考虑到这条滨河绿地以及滨河步道是当地人尤其是老年人散步的重要场所,给居民带来的难受可想而知。

第二件事是我去一所大学,想看看校园里的秋季银杏,但被告知:周内不允许外人进入,只能周末进入。

于是我周末去了,但进门的时候,依然有着严格的门禁设置和登记要求,保安一看到我们,就凶巴巴问“你是来干嘛的”?就好像预先设定进去的人都是图谋不轨。

我不禁想到一个词:圈养。

很多时候,无论是咱们的城市规划还是社会治理,都有“圈养思维”在里面。

出过国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一点:国外路上没有那么多栏杆,也没有那么多限制,你走到哪里基本上都是很自由的,无论是公共绿地还是各种场所,都畅行无阻,既没有什么障碍,也不会总是有个门卫来问你是干嘛的。

但是一回到国内,就感觉处处是障碍。

马路中间,装了越来越多的栏杆,导致很多行人只能翻越——因为人行横道也是不够的。这是很危险的行为,经常因此而出车祸。

但相关部门似乎很着迷于设置这种栏杆。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国民素质还不高,需要栏杆进行规范。那我想说:就请从小学做好规则意识教育,请做好更细致的城市规划,而不是用栏杆一挡了之。

而且我在国外,从未见过这东西,包括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后来,就连路边的栏杆也越来越多了,我前几天想要到马路边打车,发现一路上全是栏杆,于是不得不多走了三四百米,直到一个十字路口的人行横道处,才能打车。

人们也很聪明,经常拆掉那么一两根栏杆,就可以跨过去了,于是那边形成一个默认的小路。

为什么会有默认的小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有条件绕行几百米,比如外卖员、路边临时下车者,等等。这反证了栏杆的荒诞与规划的人性缺失。

很多回国留学生都吐槽,到处都是栏杆、绊脚的突起物,在国内步行的感受非常差,多半都是因为这些东西造成,你很难顺畅走一段路,总有一款障碍等着你。

我去了那么多国家的城市,包括建在山上、陡路很多、路都很窄的大都市——伊斯坦布尔,步行起来都是很舒服的,因为他们的城市规划首先都是考虑:人要能自由通行。

但咱们的思维总是相反:就是不让你自由通行,就是要给你点障碍,规划者似乎才感到舒服。

就像我说的那个绿地矮墙,他们似乎对于居民可以直接从马路走进绿地这件事情颇为不爽,觉得需要“规范”。

再说回大学。我上大学那会儿,去北大、清华,都是可以自由通行的,我在那些校园里转悠,没有任何障碍和问题。就更不要说普通的大学了,大学都是对外自由开放的。

但是大概从2010年代开始,我逐渐发现大学不好进了。一些大学开始要求登记和预约。

前段时间,我在外面遇到下雨,需要抓紧时间回去,穿越一所大学的话会近很多。以前那个大学我经常在里面玩,很熟悉。但走到门口保安说,没有预约不能进。

他们把大学搞得气氛特别玄乎,好像成了某种讳莫如深的单位,“闲杂人等不得入内”,这TM还叫大学?

连出入自由都不能保证,又谈何学术自由?

别看这些好像只是规划问题、政策问题,但本质上,是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问题。

从河边步道加上的矮墙,到马路上越来越多的栏杆,到大学的封闭,整体都在走向一种封闭保守的思维。

这种思维喜欢把世界划成条条块块,喜欢把每一部分都圈起来,加以严格的限制,它不喜欢人们的自由行动,而是喜欢“规定路线”,甚至就一禁了之。

所以我给这种思维方式加了个定义:圈养思维。

在他们眼中,人的基本个体价值其实并不存在,而是用一种管理羊群般的思维在进行社会治理。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总是热衷于建立各种矮墙、栏杆、门禁和检查。

对此,我感到悲哀。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低三下四拿吴石烈士鲜血敬国民党一杯,遭国民党打脸!
  2. “古二”再爆“反贼”录音,揭穿了几十年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3. 吴铭:谈谈经济“杀招”和“围猎”
  4.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5. 另一个角度看中美差距
  6. 为什么毛主席说“清官靠不住”?今天读来依然一针见血
  7. 只谈孙中山,不提毛泽东?《沉默的荣耀》你凭什么?
  8. 《邓选》学习103 邓小平眼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与美籍华人著名学者眼中的新中国前三十年有什么不同?
  9. 中国最危险的问题在哪里——即将到来的军事斗争预先要做的几件紧急事项
  10. 我国光刻机从世界前列到落后世界20年,根源其实就这四个字:造不如买
  1. 元龙:跟共产党走,听孙中山话——《沉默的荣耀》歪曲了历史常识!
  2.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人民万岁’”:重读毛主席晚年的深层忧虑
  3.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的即兴脱稿讲话(完整版)
  4.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上)
  5. 争鸣:刘道玉的真实遗产
  6. 元龙:为什么用《沉默的荣耀》烈士的鲜血,敬国民党一杯?
  7. 洪学智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后,毛主席亲去探监:你还有什么要求?
  8. 请不要叫他“教员”(甲子篇)
  9. 元龙:低三下四拿吴石烈士鲜血敬国民党一杯,遭国民党打脸!
  10. “古二”再爆“反贼”录音,揭穿了几十年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10. 令人“窒息”的聊天!
  1.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的即兴脱稿讲话(完整版)
  2. 美国50年砸钱无果,中国钍基熔岩堆落地,掀翻全球旧秩
  3.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人民万岁’”:重读毛主席晚年的深层忧虑
  4. 攻守易势了!
  5. 死在系统里?骑手抱恙跑完最后一单,那句“要证明”成了他生前最后一道指令
  6. 我国光刻机从世界前列到落后世界20年,根源其实就这四个字:造不如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