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新华社再发文:美国思想殖民的国际危害

新华社 · 2025-10-29 ·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公众号
字体: / /

文化思想的传播交流,有助于推广进步的理念、知识和技术。不可否认,美国的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开创性、进步性,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纵观美国历史、统观美国言行,始终无法摆脱丑陋而腐朽的“殖民主义”内核,给世界各国带来的灾难无法计数。

一、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

意识形态入侵是美国思想殖民的重要方式。美国善于在敌对国家植入美式价值理念,达到瓦解共识、扰乱人心、制造分裂,直至和平演变、颠覆政权的目的。

针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就是从思想渗透开始的。美国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籍等媒介,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灌输给前苏联民众。苏联年轻一代和知识分子阶层逐步接受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社会内部凝聚力受到严重侵蚀。同时,美国还支持和资助苏联境内的反对派力量,包括政治异见者、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等,为他们提供资金、庇护和宣传平台,帮助他们在苏联内部建立反对阵营。这些反对派力量通过出版书籍、发表文章、组织集会等方式,丑化苏联党政形象、黑化苏联历史,令人民失去精神依托。美国还通过各种渠道接触、游说甚至贿赂苏联高层官员和知识分子,改变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使他们开始怀疑并批判社会主义制度,逐渐转向支持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政治多元化、经济市场化、思想自由化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没能帮助苏联走出困境,反而加速了内部分裂和动荡,最终导致苏联走向分裂和解体。

二、嵌入认知楔子,挑拨地缘冲突

出于地缘外交目标需要,美国经常在不同利益群体间散布政治谎言、嵌入“认知楔子”,或挑唆对立、煽动分裂,或制造冲突、坐收渔利,甚至亲自下场、教训“不听话”的对手。

为除掉眼中钉萨达姆政权,美国鼓噪、捏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3年美军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之前,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就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议题实施了数月的舆论轰炸,迫使联合国派遣武器核查专家团队前往伊拉克开展调查,却没有找到任何证据。随后,2003年2月5日,美国时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却在纽约联合国安理会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表演”:他举起一管小小的玻璃瓶,郑重其事地告诉全世界,瓶内的白色粉末就是伊拉克拥有的可以引发核爆般恐慌的“炭疽”。就这样,凭借煽动人心的画面、不容置疑的强硬口吻和伪造加工的情报,美国将“萨达姆藏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塑造为“共识”,并以此作为军事行动依据。然而,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的美军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战后一年美国才通过报告公布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嵌入“认知楔子”愚弄国际社会、谋一己之私,是美国的惯用伎俩。近年曝光的证据显示,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国际媒体署、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是炮制这类“认知楔子”的重要操盘手。在“国际合作”“对外援助”“媒体交流”“文化推广”等旗号掩盖下,这些机构在海外大量开展“灰色”甚至“黑色”行动,用虚假信息误导公众认知。

三、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

受美国长期思想殖民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精英群体被成功“洗脑”,丧失精神独立、丧失民族自信,出现“文化驯服”症,内心“崇美”、言语“媚美”、行事“畏美”。他们在物质、精神、情感上同美国保持密切联系,对美国有莫名的崇拜。他们视美国为标准和榜样,主张全盘接受美式价值观,接受美式政治经济制度,走美国化的发展道路,言必称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甚至丧失基本的人格国格。前些年,美国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甚至武力颠覆他国政权的戏码,离不开这些人的“献媚”“带路”。

一些国家长期深受思想殖民危害,将美国霸权默认为“强者特权”,对美国价值观形成了“接受服从”的奴性,对美国霸道霸凌行径形成了“隐忍退让”的惯性,以为妥协、让步、顺从就可以换来美国的“仁慈”。2025年初,美国在全球发起所谓“对等关税”战,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公然霸凌和赤裸裸的恐吓,一些国家不战而降。究其思想根源,仍是长期顺从形成的“畏美”心态。

四、瓦解文化自信,加剧文明冲突

思想殖民在全球灌输对美国文化的迷信、瓦解本土文化自信,消解目标国家的主体文化,侵蚀全球文明多样性,加剧不同文明间的对立和冲突。

文化失语。在美式文明长期冲击下,一些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失落、民族虚无主义泛滥、民族自豪感丧失,从精英阶层到普通民众,从思想观念到衣食住行,处处效仿美西方,甚至唯洋是从。这就是许多学者描述的“后殖民失语症”现象。在学术生产领域,这种失语现象表现为对西方理论范式的深度依附。剑桥大学202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中仅有12%的课程包含非西方知识体系。这种学术单极格局导致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的学者被迫采用西方理论框架解释本土现象,形成严重的学术失语症。

文化植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非洲地区持续推进“人权外交”,试图在非洲“植入”民主文化,从思想根源上影响非洲。然而,美国所推行的“普遍人权”以保护公民政治权利为中心,与非洲国家整体贫穷的现实格格不入,并且同非洲“集体主义”价值存在根本冲突。“普遍人权”不仅造成非洲多国政治混乱,更冲击了当地价值体系,阻碍了非洲本土人权话语的发展。非洲学者指出,美国移植的人权文化隐含着让非洲人变成西方人的期望。

文化清洗。美国针对印第安人开展的文化清洗,几乎将印第安原住民从美国记忆中“彻底清除”。历史上,美国通过屠杀、驱赶、绝育、强制同化等手段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导致印第安人数量从1492年的500万锐减到20世纪初的25万。美国原住民群体长期受到忽视和歧视,印第安人的文化受到根本性破坏,生命和精神的代际存续受到严重威胁。今天,有关美国原住民的信息在美国主流媒体和流行文化中被系统性地清除。据美国土著教育组织报告,87%的州级历史教材不涉及1900年以后的土著历史。史密森学会等撰文称,美国学校里讲授的有关印第安人的内容充斥不正确的信息,未如实描述原住民的遭遇。美国前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桑托勒姆竟公开宣称,“美国是一个从零诞生的国家,之前这里几乎什么都没有……说实话,美国文化中几乎不包含美国原住民文化”。

文明冲突。在思想殖民过程中,美国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将复杂的全球文明多样性简化为“自我”与“他者”,并将“自我”置于优越位置,对他者采取“俯视”态度。这是其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论”“美国中心论”和“文明等级论”思想的流露。出于维护地缘利益的需要,美国还经常将不同文明间的正常差异塑造为根本性、不可调和的价值冲突,甚至刻意挑动不同宗教、民族和地域间的矛盾,最终将世界纳入其预设的、以美国价值为圭臬的冲突性秩序框架之中,持续制造并管理全球范围的“文明断层线”。世纪之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战争洪流改变了上百万人的生活轨迹,使得民族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

来源:新华社 原题:美国思想殖民的国际危害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3. 宣传毛泽东思想,怎么就成了“境外势力”?——关于“颜色革命”与“狗粮”指控的集中澄清
  4.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5. 毛主席真的看过李小龙吗?
  6.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7. 这才是毛主席的“不断革命论”:两个阶段,绝不容许隔离!
  8. 欧洲金靴:解放战争可否冠之“内战”,人民英雄纪念碑里是答案
  9. 请尽管放心,美国霸权必败,中国人民必胜
  10. 撕开"现代医学"的殖民真相,与资本面具
  1.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2. 令人“窒息”的聊天!
  3.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4. “将领”的溃烂与“路线”的脓包:从越南副防长丑闻看修正主义的阶级病理
  5. 他们说“看看现实”,我说“不为毛主席讲公道,就没有现实与未来”
  6.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7.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8.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9. 说“没有毛主席也能”的人,请读读1949以前
  10.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3.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4.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5.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9.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0. 郭松民 | 叛徒最凶残
  1. 欧洲金靴:岸英诞辰一百零三周年:你是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2. 全美各地七百万人走上街头,举行“不要国王日”抗议示威
  3.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4. 关于“子珩墨”矛盾问题的一些观点的辨析
  5. 令人“窒息”的聊天!
  6.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