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见义勇为消退与社会关系病变

小爱 · 2025-10-30 · 来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公众号
字体: / /

黄昏的巷口,一个身影在呼救声中匆匆离去,留下的是无声的现场与冷却的热忱。当“见义勇为”从社会图景中褪色,它所揭示的并非仅仅是个体道德的滑坡,而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关系病变。这病变的根源,埋藏于特定生产关系所塑造的人与人的联结方式之中。

在资本逻辑悄然渗透的某些社会层面,人际关系正经历着一种危险的“物化”蜕变。当人的价值被简化为可计算的效用单位,当生命的意义被窄化为对私有利益的精心守护,他者的苦难便很容易被视为需要规避的“负外部性”。于是,行动前的瞬间权衡,不再是康德式的道德律令在内心回响,而是变成了一本隐形的“成本收益账簿”:干预的风险、时间的损耗、潜在的纠纷,都被置于天平之上。这种精于计算的“理性”,恰恰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现象——人与人之间温热的伦理关怀,被冰冷的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和取代。社会宛若一张由孤立原子拼凑而成的薄毯,表面的秩序之下,是共同体的凝聚力与同情心在不断稀薄。

然而,人性的光辉并未全然泯灭于计算的冰水。许多时候,阻碍行动的并非内心的冷漠,而是结构性的无力感。当个体面对不公或危难,却深感自身渺小、缺乏有效干预的手段与支持时,最初的义愤便可能消磨于对系统复杂性的畏惧。这种无力感,部分源于集体实践场域的萎缩。列宁曾强调革命实践对于意识形成的决定性作用,一种健康的社会关系,需要在共同的、有意义的行动中反复锻造与强化。倘若公共生活凋零,社区纽带松弛,缺乏共同应对挑战、相互扶持的日常实践,那么那种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勇敢担当,便难以在关键时刻被瞬间唤醒。个体的道德勇气,需要肥沃的集体土壤才能茁壮生长。

因此,重塑见义勇为的壮举,绝非简单的道德呼吁所能及,它呼唤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重构。这要求我们自觉地培育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互动模式。它意味着在经济层面,重建公有制基础,消除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的土壤;在社会层面,大力营造团结互助的氛围,完善对见义勇为者的制度性保障与崇高礼遇,让英雄们不仅流汗流血,更能收获全社会的尊崇与安心。其终极目标,是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个体从异化的、工具性的存在中解放出来,当他人之痛能真切地感同身受,当共同体成员休戚与共成为内在信念,道德的选择便将超越功利权衡,升华为一种近乎本能的、闪耀着类本质光辉的自觉行动。

从鲁迅笔下的“看客”麻木,到雷锋时代“为民服务”的激情涌动,再到今日对见义勇为的深切呼唤,映射的是不同生产关系下人与人关系的温度变迁。让勇为成为常态,意味着我们必须持续耕耘一片能够孕育勇气、嘉奖善良、承载信任的社会土壤。在这片土壤上,每一个“我”都能坚定地走向需要帮助的“你”,因为我们都深知,每一个微小的正义之举,都是在共同编织一张更为牢固、温暖的社会联结之网,都是在向着人的真正解放迈进。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4.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5. 宣传毛泽东思想,怎么就成了“境外势力”?——关于“颜色革命”与“狗粮”指控的集中澄清
  6. 这才是毛主席的“不断革命论”:两个阶段,绝不容许隔离!
  7. 请尽管放心,美国霸权必败,中国人民必胜
  8. 撕开"现代医学"的殖民真相,与资本面具
  9.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10. 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痛苦的根源到底从哪里来?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令人“窒息”的聊天!
  4.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5. “将领”的溃烂与“路线”的脓包:从越南副防长丑闻看修正主义的阶级病理
  6. 他们说“看看现实”,我说“不为毛主席讲公道,就没有现实与未来”
  7.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8.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9.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10.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3.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4.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5.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6.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9.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0.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1. 吴石长女吴兰成严守父亲身份秘密扎根边疆25年!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关于“子珩墨”矛盾问题的一些观点的辨析
  5. 令人“窒息”的聊天!
  6.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