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
资金、资产是土地和工业劳动的产品的任何积累。资产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盈利的时候,才叫做资本。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萨伊指出,即便资本原始积累并非源于抢劫或诈骗,其合法性仍需通过立法(如继承制度)来确立。这揭示了资本所有权并非“天然合理”,而是依赖法律体系的强制保障——成文法是资本合法性的制度工具。
比如你继承了一大笔钱,这钱凭啥是你的?其实最早可能靠抢靠骗,但后来政府立了法(比如继承法),规定“你的就是你的”,这才让资本名正言顺。所以资本的所有权不是天生的,是法律硬给的。
斯密提到,资本赋予所有者的直接权力是“购买力”,即对他人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例如,继承巨额财产的人并非直接获得政治权力,而是通过资本控制市场上的劳动与产品。
有钱人拿到一大笔钱,直接能干嘛?不是当市长,而是用钱买别人的劳动和产品。你有100万,就能雇人给你干活,或者买光市场上的手机——这就是“购买力”,也是资本最牛的地方:它能让人听你的。
资本的本质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斯密),但这种劳动以物化形式(如货币、生产资料)存在,反过来成为支配活劳动的力量。
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代表,其权力并非源于个人能力,而是源于资本所有权。例如,资本家通过资本购买劳动力,进而控制劳动过程和产品归属,使劳动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
老板为啥能让工人加班?不是因为他长得凶,而是因为他有钱(资本)。他用钱雇工人,工人就得听他的,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归他卖钱。比如工厂老板买机器、租厂房,都是为了让工人给他赚钱。
马克思后续将探讨:资本家本身也被资本逻辑束缚——为了维持资本增值,他们必须不断追逐利润,甚至沦为资本扩张的“代理人”。例如,资本家的决策(如扩大生产、降低工资)并非完全自主,而是由资本积累的客观规律驱动。
其实老板也被资本“绑架”了。比如他开公司不是想干嘛就干嘛,为了赚更多钱,他必须拼命扩大生产、压低工资,不然就会被其他老板挤垮。所以老板看似风光,其实也是被钱逼着走的“工具人”。
资本是过去劳动的产物(如厂房、机器、货币),但这些产物只有在被用于剥削活劳动时,才成为真正的“资本”。
资本=“攒起来的劳动”。比如你打工赚了10万,这是你过去劳动的成果(攒起来的钱)。但如果这10万你用来开小店雇人干活,那它就变成了“资本”——因为它能让别人给你赚钱了。
斯密强调,资产只有为所有者带来“收入或盈利”时,才被称为资本。这揭示了资本的本质目的:通过剥削劳动实现价值增值,而非单纯的物质积累。
也就是说,资本必须“下崽”才算数。如果你把10万存银行吃利息,或者开店赚差价,这钱才叫资本。要是你把钱全花了买包包,那它只是普通的钱,不算资本。所以资本的核心是:必须能生钱,否则就是一堆废纸。
马克思通过拆解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指出资本并非“中性”的生产要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剥削关系——法律保障其所有权,购买力赋予其支配权,而资本家则成为这一关系的执行者与被束缚者。
法律给了它“合法吸血”的权利,它靠钱买通一切,让工人给它干活,让老板为它卖命。本质上,资本不是钱,而是一种“人剥削人”的关系——你有钱,就能让别人替你赚钱,而你啥也不用干。这就是马克思想告诉我们的真相。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