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历史视野

2000 篇文章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召开七千人大会团结民主共探索(节选)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人员包括了县委书记以上的县委、地委、省市委和中央党的各级领导同志,总计七千余人,所以又被称为“七千人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形势和任务问题、民主集中制问题、党的作风与群众路线问题。大会的目的是要总结&ldqu
2025-10-21 互动:51

吴石说“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隐蔽战线英雄赴台背后藏着怎样的忠魂?

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每个人都有一段惊心动魂的传奇;这是一条死守信仰的战线,每个人都为了同一个黎明奋勇向前;这是一个血色惊澜的战线,每个人都作出了无悔的生死抉择。他们是伪装者,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他们是听风者,守护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是利剑,用生命刺破云雾重重的长夜。他们胸前虽然没有勋章,但功勋卓著。他们就是战斗在我党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我又一次走进了西山,走向无名英雄纪
2025-10-21 互动:25

关于“只生一个”决策的一则史料

《晚年陈云》一书(杨明伟著,现代出版社西元2015.1出版),叙述了陈云同志西元1976年以后直至去世为止,参与政治、经济、民生重大决策的事迹。书中有关于在当年“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决策中陈云的重大作用的内容,很有史料价值。书中记载:西元1979年6月1日,陈云在与上海方面的负责人谈宝钢建设问题和经济工作时,谈到中国能否在今后二十年实现现代化,并将此联系到“人口爆炸&rd
2025-10-21 互动:78

马社香:杨振宁如何看待毛主席与文革

本文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马社香著《韶山档案》。1972年10月,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应邀来中国访问,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接见了他,宾主其乐融融探讨了物质起源等问题,毛泽东笑着说:“物质不灭嘛。”此话不胫而走,很快成为广大青年在生产实践中探索自然学习理论知识的一面新旗帜。1973年5月,中美双方联络站相继在北京和华盛顿建立,中国与欧美的科学文化
2025-10-20 互动:87

【历史上的今天】黄继光壮烈牺牲(1952年10月20日)

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瘠的村庄里,1931年寒冬降临之时,黄继光来到了这个充满苦难的人间。他出生时按照族谱被取名“黄际广”,这个名字仿佛预示着他的境遇与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命运。当他后来踏上参军之路,负责登记的文书听错了他的口音,将名字误写为“黄继光”。连队指导员对他说:“继光,继承光荣传统嘛,多好的名字啊!”这个美丽的误会成为他人生
2025-10-20 互动:22

毛泽东:“国民党有个‘黄埔’,我们就办一个‘红埔’”

从1931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到1933年10月17日,中革军委以此为基础组建红军大学,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创建一所“红埔”军校的想法,亦开创了我军办大学的先河。从我军的“红埔”军校走出大批优秀学员,在创建新中国的革命战争中,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又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早在井冈山时
2025-10-20 互动:40

【历史上的今天】鲁迅逝世(1936年10月19日)

深秋的落叶飘零在上海鲁迅公园的石板路上,八十九年时光并未冲淡这位文化巨匠留在民族血脉中的印记。在这个物质丰裕而精神常显贫瘠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一位逝世近一个世纪的文人,依然让无数读者无时常回忆?因为他不是温文尔雅的学者,而是以笔为剑的革命旗手;他的文字不是书斋里的精致摆设,而是刺向黑暗的锋利匕首。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回望鲁迅,需要超越浅层的文学解读,深入他作
2025-10-19 互动:17

抗美援朝中“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 历史瞬间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来源:共产党员网)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为了阻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粮弹供应,动用空军力量高空侦察,并对铁路和公路交通大肆疯狂地实施轰炸。铁道兵团工程部长兼总工程师彭敏和抢修部队在铁路抢修战场上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以英勇和机智战胜了敌人的狂轰滥炸
2025-10-19 互动:10

从“狱中八条”,看《沉默的荣耀》蔡孝乾这个叛徒

追《沉默的荣耀》至30集了,台工委副书记陈泽民不幸被捕。这位干部平日工作一板一眼,性格坚毅,甚至抱着宁死不屈的决心,可在特务头子谷正文以他一双儿女和妻子的性命相要挟时,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终究,没能绕过人性的软肋。于是,招出台工委书记,蔡孝乾也被捕了。蔡孝乾的身份本是“最可靠”的象征:他是台工委第一书记,还是台工委中唯一经历过长征的共产党员。让我看来,即便其他同
2025-10-19 互动:24

毛主席1973年接见杨振宁

本文节选自东方直心老师《毛泽东大传》。▲ 1973年7月18日人民日报1973年7月17日傍晚时分,一辆轿车缓缓驶进中南海大门,坐在车子里面的是第4次回国访问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他不时地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坐在杨振宁旁边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培源。车子慢慢地在游泳池旁停了下来,周培源微笑着招呼杨振宁:“到了。”此前,杨振宁在国内访问期间,曾提出想见见毛泽
2025-10-19 互动:36

杨振宁是热爱毛主席的大科学家:我们沉痛悼念他!

李克勤(jixuie)题记:杨振宁对毛主席有着特殊感情,这可以从一伙人对他造谣、污蔑的卑鄙龌龊行径看出来。虽然杨振宁只和毛主席见过一次面,但那次谈话是他后来常常津津乐道的,也是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1973年7月17日在书房,毛主席和杨振宁谈笑风生01—杨振宁见到毛主席:极为亲切对某些人和事存有争议是正常的,但如果缺乏历史常识而导致误解别人,则是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的。例如杨
2025-10-19 互动:23

《沉默的荣耀》终章,忠魂不朽!

剧情终会落幕,而历史永不褪色。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也是吴石等英雄牺牲75周年。他们用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信仰、何为忠诚。在历史转折点上,他们不惧个人安危,为了民族大义而献身,他们的沉默,是最响亮的宣言;他们的牺牲,铸就了永恒的荣耀。无名英雄纪念碑铭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福州螺洲吴厝村人。1911年,吴石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道在福州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积极投
2025-10-19 互动:19

杨振宁:父亲和我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先生曾于1998年在《纵横》发表文章,回忆和父亲杨武之先生(曾担任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共度的难忘时光。今日重发此文,以为纪念。杨振宁(1922—2025)1922年我在安徽合肥出生的时候,父亲杨武之是安庆一所中学的教员。安庆当
2025-10-19 互动:9

他的一生,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也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杨振宁先生心怀家国为中国科研事业建言献策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杨振宁先生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上
2025-10-19 互动:14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杨振宁谈新中国之行印象

杨振宁先生不仅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感召下,他也是优秀的社会活动家。杨振宁于1971年夏天到中国大陆探亲访问,回美国后在多地做有关新中国的演讲,介绍“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轰动,中央情报局为此多次给他施压。他曾出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向美国社会介绍新中国,推动中美建交,曾遭到国民党驻美机构的辱骂。他的思想和言论,唤醒了整整一代旅美华人的对社会主义
2025-10-19 互动:15

《原子弹日记》里的秘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天人民日报对外发行首个套红号外。1964年6月2日上午,总参谋部作战部空军处上校参谋李旭阁,被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叫到办公室。开国上将神情庄重肃穆,讲话开门见山:“李参谋,有一件要事向你交代。首先宣布保密纪律!”李旭阁本能地立正:“有什么重要任务?请首长指示!”张爱萍小声讲:“经国大事!中央领
2025-10-18 互动:42

荷兰的“契约精神”闹剧,再次狠狠打了国内公知的耳光!

中华文化虽然高雅文明,但对畜生讲文明,讲规则,则显得迂腐可笑。几十年来,国内公知极力吹捧西方的“契约精神”,结果免不了美国和西方披着“文明”外衣,依然干着强盗掠夺的祖传手艺。以本人的想法,对于荷兰这次的强盗行为,根本没有必要和他们讲理,抡起打狗棍一顿猛打,这才是强盗子孙能够听得懂的语言。2025年10月,荷兰政府对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强制接管行动,以
2025-10-18 互动:49

1975年,中国稀土技术,反超欧美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为了打破外国对稀土提取技术的封锁,特意成立了北京有色金属工业综合试验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前身),开始着手研究稀有金属选矿技术和提取工艺。1954年~1957年,北京有色金属工业综合实验所,开展了钛(tài)、锆(gào)、钹(bó)、锂(lǐ)、钽(tǎn)、铌(ní)等稀有金属提取工艺实验,并获得了相关样品。1961年1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
2025-10-18 互动:78

从抗日第一枪到狱中最后一课

“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阳城的天空被炮火撕裂。装备精良的30万东北军一枪未放,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战自退,沈阳失守。时任辽宁省警察处处长兼任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毅然率领沈阳警察打响抗日第一枪,与日军展开激战。当时上峰命令由省会公安局通知各机关警察,谓如日军进城后,日军索枪可无条件交予。面对这个奇耻大辱的命令,黄显生坚决抵制,他表示:“
2025-10-18 互动:52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沉默的荣耀》在海峡两岸大火,台湾同胞是可以通过网络看到这部电视剧,有些常看谍战剧的网友可能产生一个疑问,吴石将军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国民政府里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终极潜伏者”,代号是“密使一号”,提供的绝密军事情报不少都是直接呈送给毛主席,主席对其有诗赞云: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吴将军这么高级别,按道理
2025-10-18 互动:121

被扔手榴弹仍继续演讲,加拿大传教士为何转而支持共产党?

【导语】生于四川的加拿大人文幼章(James Gareth Endicott,詹姆斯·加瑞思·恩迪科特)既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见证人,也是亲历者。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展开,文幼章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而又丰富光明的心路历程。传教,当英语老师,办英语刊物向加拿大国内外社会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给蒋介石当顾问,直接上台做反战演讲,掩护中国同志,揭露并控诉日军残
2025-10-14 互动:10

肖志夫|正义的背叛——一部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电影为何遭美封杀?

近日,笔者刷到“楷迪9983”视频号《一部被禁的二战电影,揭穿美国战略双标的源头》的视频,说的是美国战争部在二战期间花了3年拍摄的一部战争纪录片《认识你的敌人日本》,却在上映19天后突然被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下达密令封杀,甚至要求销毁所有拷贝。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这一“封杀令”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一部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力作——《认识
2025-10-11 互动:4

陈为人:为什么是勃列日涅夫?

看错勃列日涅夫据吴冷西回忆,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我国最高领导层曾对苏联政局作过一次预测和判断。毛泽东问前往参加1964年苏联十月革命节的中国代表团同志:“你们看苏共这次把赫鲁晓夫搞下台,主要是什么人?现在的苏共领导,什么人是主要角色?”周恩来回答说:“现在名义上勃列日涅夫是第一书记,
2025-10-11 互动:12

两阕《沁园春》:毛泽东从青年壮志到天下情怀

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诗词中,有两阕都是以《沁园春》词牌填的词。一阕为《沁园春·长沙》,填于1925年秋,一阕为《沁园春·雪》,填于1936年春。风云沧桑十余年,毛泽东从湘江之畔走向黄河之滨,由青年革命家转变为中国革命的领袖。苦难辉煌又十年,抗战胜利后重庆国共谈判之际,毛泽东将《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已到了光明与黑暗较量的十字路口。从“问
2025-10-11 互动:12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