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银幕上的抗战诗篇——抗战电影笔记

张雍 · 2025-11-03 · 来源:工友文学小组公众号
字体: / /

01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本书收录了青年电影评论人张雍评述中国抗战电影的文章,既包括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抗战题材作品,也包括近些年抗战题材的网络电影,既包含了经典之作,也涉及到一些较为冷门的作品。

如同前作《来路星光灿烂:回望20世纪8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影片》一样,在本书中,作者张雍依旧选择了用“考古式影评”的方式,搭建起了中国抗战电影的一个轮廓。跟随着这种时间脉络去阅读电影评论文章,亦能够感觉到中国抗战电影在不同时代所具备的共性与个性。

02 作者简介:

张雍,出生于2000年2月10日,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青年诗人、电影人,艺术评论人,皮村新工人文学小组志愿者。

著有诗集《过场》《且问永恒》,电影评论集《少年的镜子》《来路星光灿烂》《银幕上的抗战诗篇》

目前关注领域横跨文学、戏剧与舞蹈、电影与摄影,代表性文章发表于《舞蹈评论手册》《艺评空间》《长江文艺》《四川戏剧》《红楼梦学刊》《云南文艺评论》《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等媒体或期刊,部分文章被《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澎湃新闻等媒体转载

编剧代表作有戏剧小品剧本《我与海岛》(与冯畅合作)、歌剧剧本《小楼昨夜又东风》

03 序言: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作为一位青年电影人,我觉得对我来说,写这样一本关于抗战电影的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不容辞。当然,这也是一段异常艰辛的旅程。因为不管是观摩这些抗战电影,还是查阅有关抗战的著作,当我一次又一次“重访”着中华民族的创伤、“重遇”着中华人民在当年遭受的苦难的时候,我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着一场又一场关乎灵魂的战栗。也正是因为秉持着这样的心态,我以一种严肃与认真对待着眼前这一部部抗战电影,指出肯定之处的同时又不回避问题、表示个人感性情感的同时又力争保持一种学理性的判断。我觉得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这些抗战影像所要书写的英雄们。

今年二月,我正坐在首都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修改以前写的一些关于抗战电影的评论文章的时候,回到老家吉林辽源的好兄弟张哲语给我发消息,给我看辽源矿工墓陈列馆。隔着屏幕,看着他拍摄的“万人坑”,不由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紧接着便是一阵巨大的悲恸向我袭来。跟他聊完天以后,我继续回到我的写作工作。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更进一步感触到了我正在进行的工作的重要性。历史不能忘记,而光影,无疑是当下最好的载体之一。当年的战火纷飞与血泪斑斑透过银幕上的光影,得到了呈现与记忆。

回望中国电影史,会发现在抗战之初,尽管时局艰难、尽管限制重重,但是都没能阻挡那些有骨气的电影人以电影作为武器,秉持着一种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良心拍摄了大量的抗战电影,以此去宣传和动员社会大众参与抗战、去记录抗战过程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些抗战电影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中国电影史拥有了充满着铮铮铁骨的一个篇章。自此以后,抗战也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命题,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批关于抗战的电影作品,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回忆。如果按照时间线的顺序去观摩与分析这些作品,亦可以看到这些作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思潮与观念。

在构思本书的时候,我曾经想试图将所有的抗战电影都容纳到本书之中。但是由于时间原因,面对着数不胜数的抗战电影,我这一次只能是力所不能及。但是我在此郑重承诺,如果未来该书有机会再版的话,我一定会增添新的片目的分析文章。同理,如果还能跟再再版的话,我还会再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换言之,我希望这是一本永远“未完成”的书。由此,既对得起当年参与抗战的前辈们、对得起用真心真情意去拍摄抗战电影的电影人们、对得起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也可以催促着自己永远保持着对于抗战电影的关注与研究。

这本书里有几篇电影评论文章,曾经收录于我在2024年出版的《来路星光灿烂:回望20世纪8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出版社)一书,为了体现对于读者朋友的尊重,也为了能够让一些读者看到我的进步,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对于这些文章进行了完善和补充。除此之外,因为我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关于中国军事题材网络电影,所以我在片目选择上,又增添了几部抗战题材网络电影。

近些年,在我的目力所及之中,看到过一些非常优秀的抗战题材纪录电影。考虑到我未来准备专门出版一本《中国军事题材纪录片笔记》,所以这本书里面并没有收录纪录电影,基本上全都是故事片的形态(偶尔有几部经典的军教片),在此向读者朋友们做一个说明。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我的《中国军事题材纪录片笔记》问世。

由于我的能力有限,这本书还有诸多的遗憾与不足。我诚恳地期待着读者朋友们给予的反馈与批评,如果未来有机会再版的话,我也一定会将之做进一步地修改与完善,使之变得更好。我也期待作为观众,未来可以在电影院看到更多的“银幕上的抗战诗篇”。因为有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因为有些历史,必须有人继续去讲述。而我们执着地去进行讲述、去进行书写,不是为了仇恨或者报复,而是为了和平鸽能够畅意地飞过蓝天、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张雍

2025年2月27日

写于北京

皮村文学小组

2014年成立,致力于促进工友与文化志愿者的文学交流。通过定期的讲座、《劳动者诗与歌》晚会和“劳动者文学奖”征文活动、《新工人文学》电子双月刊等,我们鼓励工友进行文学创作,丰富劳动者的精神世界。

支持我们,共同推动文学的力量,让每个声音都能被听见。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开门揖盗
  2. 看看地主剥削的手段,为其洗白居心险恶!
  3. “娱乐至死”的时代
  4. 实事求是:承认代价,但绝不认“饿死三千万”的污蔑!
  5. 一山难容二虎:帝国主义为何无法真正共处?
  6. 第一章:我从人民中来
  7. 英国“动真格”了
  8. 毛主席说:如果我们的后代不能时刻提高警惕,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则我国还可能要走一段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9. 金灿荣:为什么今年的对美斗争策略和之前不一样了?
  10. 荷兰,现在后悔吗?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3.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4.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5.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6.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7.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8. 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痛苦的根源到底从哪里来?
  9.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10. 伯明登:警惕"一切资源资产化、证券化、杠杆化"隐藏的休克疗法式陷阱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3.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9.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10.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1.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