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反杜林论》论战始末

tankvv · 2025-11-07 · 来源:tankvv公众号
字体: / /
《反杜林论》并非单纯的批判著作,而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思想指南”——它不仅驳斥了错误理论,更系统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为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这也是其跨越历史、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原因。

要理解《反杜林论》的科学性,首先需了解这场论战并非单纯的学术论争,而是19世纪工人运动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抉择。当时无产阶级正逐步凝聚斗争力量,欧根?杜林却以虚幻的理论主张干扰了工人运动方向,若恩格斯不及时展开批判,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极有可能陷入思想误区。

欧根·卡尔·杜林

一、论战背景:杜林理论的迷惑性与工人运动的危机

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工人阶级处境恶劣,资本家通过高强度剥削攫取剩余价值,工人工资微薄且面临频繁的失业风险,整个阶级迫切渴望通过制度变革改善生存状况。在此背景下,曾担任大学讲师的杜林以“无产阶级代言人”自居,先后出版多部著作,提出一套看似温和的社会改革方案:主张无需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不必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仅通过调整分配制度、践行“公平原则”,即可实现社会正义与普遍幸福。

这一理论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一方面,它迎合了部分工人对暴力革命的顾虑,以“非对抗性改革”的表象降低了实现门槛;另一方面,以“人人平等”的价值宣传不仅获得普通工人的认同,甚至被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分成员接纳,有人提议将杜林理论纳入党的指导纲领。然而,杜林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脱离现实的空想。他既未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内在机制,也无视生产资料私有制对社会分配的决定性作用,仅以抽象的“公平”、“正义”原则建构理论,完全割裂了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在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的前提下,所谓“公平分配”不过是无法落地的虚幻概念。

更为严重的是,杜林公开质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将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篡改为“消除暴力即可实现资本主义改良”,试图从根本上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工人阶级认清“剥削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杜林的主张则将矛盾归咎于“暴力手段”,实则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若其理论占据主导地位,无产阶级将丧失推翻剥削制度的思想基础。正是出于捍卫工人运动方向、维护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需要,恩格斯必须展开系统批判。

二、论战的缘起:杜林的主动挑战与恩格斯的必要回应

恩格斯最初并未将杜林视为主要批判对象。早年间,杜林曾发表著作抨击马克思主义,但因影响力有限,未对工人运动造成实质冲击,恩格斯认为其理论缺乏学术价值,暂无需专门回应。然而,1875年后,杜林的理论传播出现显著变化,他连续出版《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三部著作,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个维度构建理论体系,且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批判目标,尤其针对《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宣称其为“无根据的主观臆断”。

后来,杜林的理论开始渗透至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党内部分年轻成员(如倍倍尔)撰文推崇杜林的理论主张,将其视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甚至提出将杜林的观点写入党的纲领。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行动指南,若被错误理论主导,将直接导致工人运动偏离正确方向,此前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科学工人政党所做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在此背景下,1876年恩格斯致信马克思,明确指出:“杜林的理论已对党内思想统一构成威胁,若不及时批判,将动摇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对此表示认同,强调“批判需兼具系统性与彻底性,既要驳斥错误观点,更要借机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工人阶级提供清晰的思想指引”。随后,恩格斯暂停手头的研究工作,开始撰写《反杜林论》,起初以连载形式发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后汇集成书。这场论战自始至终以维护工人阶级根本利益、捍卫科学理论为目标,绝非个人间的学术分歧。

三、论战过程:杜林理论的虚妄性与恩格斯的科学批判

恩格斯从生产生活实践、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及自然科学成果,逐层揭露杜林理论的矛盾与错误,同时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哲学维度:杜林“原则先验论”与恩格斯的唯物论批判

杜林哲学的核心是“原则先验论”,主张“抽象的理论原则先于客观现实存在,人类社会应依据预设的‘公平’‘正义’原则构建,且这些原则具有永恒不变的普遍性”。例如,他将“人人生而平等”视为绝对真理,却无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地位上的根本差异”的事实。

恩格斯对此展开针对性批判:其一,指出杜林的“永恒原则”缺乏现实基础,既非源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总结,也非对人类实践经验的提炼,本质上是主观臆断的产物。他以自然科学为例:天体运行遵循万有引力规律,农作物生长依赖土壤、气候等客观条件,均不受人类主观原则的支配;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此,“公平”、“正义”等观念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而非先于实践的预设原则。先有工人的生产劳动、资本家的剥削行为,才有对“分配公平”的诉求,而非相反。

其二,批判杜林否定矛盾的形而上学思维。杜林认为“矛盾是逻辑谬误,事物只能是非此即彼的存在”,并据此主张“资本若脱离暴力手段,即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恩格斯则以资本主义生产实践为证:资本家的核心诉求是“最大化榨取剩余价值”,这必然导致“延长劳动时间与降低工人工资”的行为,与工人“获得合理报酬”的诉求形成根本矛盾;同时,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引发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冲突,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这些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客观存在,杜林否定矛盾的本质,是对无产阶级苦难的刻意回避。

2.政治经济学维度:杜林对资本本质的歪曲与恩格斯的真相揭露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杜林的核心错误在于歪曲资本本质与资本主义剥削机制:一方面,他将资本等同于“生产资料”,宣称“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要素,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特有”;另一方面,他将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归因于“管理劳动的报酬”,否认剥削的存在。这种观点看似符合表面现象,生产资料确实是生产活动的必要条件,资本家也参与企业管理,实则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核心逻辑。

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案例揭示真相:以服装生产为例,假设一名工人每日生产10件服装,每件服装的市场售价为10元,总价值100元。其中,生产资料成本为20元,工人工资为30元,剩余50元则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这50元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工人只需生产5件服装即可创造相当于工资的价值(30元),而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迫使工人额外生产5件服装,这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由此可见,资本家的利润并非“管理报酬”,而是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

针对杜林“私有财产源于暴力掠夺,消除暴力即可实现公平”的观点,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逐步形成,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而非暴力掠夺的产物。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核心问题,并非“暴力手段的运用”,而是“生产资料被少数资本家占有,导致工人被迫出卖劳动力以维持生存”。即便消除暴力,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未被打破,资本家仍可通过经济手段榨取剩余价值,无产阶级的剥削处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社会主义维度:杜林空想方案的破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路径

杜林提出的“社会主义方案”具有鲜明的空想特征:主张在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公平分配利润”实现社会正义,认为私人企业可与社会公共利益兼容,无需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公有制。他宣称这一方案“能兼顾资本家与工人的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出发,批判了这一方案的虚妄性:资本家的经营目标是“资本增殖”,若按“公平原则”分配利润,必然导致资本积累速度下降,与资本家的核心利益产生冲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绝不会为“社会公平”牺牲自身利益,反而会通过提高商品价格、裁员等手段维持利润,最终受损的仍是工人阶级。同时,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掌握生产决策权”,工人只能被动接受生产计划与分配方案,所谓“私人企业服务于公共利益”,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在此基础上,恩格斯系统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无法在其内部解决,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加剧贫富分化,这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要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掌握生产资料,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劳动贡献进行分配,从根本上消除剥削。

恩格斯强调,这一路径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基于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科学判断: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的组织性与团结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社会的革命力量。相比之下,杜林的方案回避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未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变革手段,最终只能沦为脱离实践的空想。

四、《反杜林论》科学性的本质:现实验证与逻辑严谨的统一

这场论战的结果,并非恩格斯的单纯言辞胜利,而是历史与现实对理论科学性的客观检验。从历史发展来看,杜林“资本主义可通过改良实现和谐”的主张被事实否定。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多次大规模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工人阶级的处境并未因“非对抗性改革”得到根本改善;而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路径”,则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等实践中得到验证,证明了工人阶级通过团结斗争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反杜林论》的科学性源于“理论与现实的统一、逻辑与实践的一致”:在哲学层面,它以自然科学成果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为依据,阐释了唯物辩证法的客观规律,避免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误区;在政治经济学层面,它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与资本的本质,为理解剥削机制提供了科学方法;在社会主义层面,它立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路径,摆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性。

综上,《反杜林论》并非单纯的批判著作,而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思想指南”——它不仅驳斥了错误理论,更系统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为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这也是其跨越历史、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原因。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上)
  2.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人民万岁’”:重读毛主席晚年的深层忧虑
  3. 石家庄骑手捅人事件,考验法律在维护谁!
  4. 请不要叫他“教员”(甲子篇)
  5. 杨奎松: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的台前幕后(下)
  6. 吴铭:白应苍,沈伯洋,还有李教授们
  7. 从雷洁琼韶山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说起
  8. 农村的“第一产业”:摆酒席
  9.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下)
  10. 坚守信仰的“红卫兵”命名者张承志
  1. 金灿荣:为什么今年的对美斗争策略和之前不一样了?
  2. 终章:我最后的忧思
  3. 元龙:为什么用《沉默的荣耀》烈士的鲜血,敬国民党一杯?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湖北三化,让我害怕
  6. 洪学智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后,毛主席亲去探监:你还有什么要求?
  7. 地方政府:我把你外婆作价一百万两卖给你自己
  8. 为什么越南是修正主义?
  9.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上)
  10. 荒谬至极! 凭什么“假设”蒋介石会比毛主席做得好?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5.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10. 令人“窒息”的聊天!
  1. 终章:我最后的忧思
  2. 房贷断供率翻倍了
  3. 元龙:为什么用《沉默的荣耀》烈士的鲜血,敬国民党一杯?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金永南逝世,金正恩前往吊唁,朝鲜将举行国葬
  6. 陈国洲:卖国行径,罄竹难书——蒋介石抗战前后卖国罪行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