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我也来谈谈这个“全民接种HPV疫苗”的事儿——谨防温柔陷阱下的集体麻木

子墨 · 2025-11-04 · 来源:子墨观世
字体: / /
人心的愚昧换了包装,依旧存在。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从2025年11月10日起,国家七个部门联合启动,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满13岁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新闻配图是孩子笑着举起胳膊的样子,字幕上写着“呵护女性健康,从青春开始”。

我看完之后,心里“咯噔”了一下——有点慌。

不是因为疫苗本身,而是因为这个“全民接种”的气势,那种自上而下的整齐划一,像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病:凡是打着“科学”与“公益”的名头,就不容怀疑。

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打算和专家争论数据,我只是想说点普通人的心里话。

在我认识的许多女孩子里,大多是在结婚之后、生完孩子之后才去打这个HPV疫苗。她们也许不是“科学最前沿”的那一类人,但她们活得谨慎,懂得身体是自己的。

而现在,一群才十三岁的女孩——还在背着书包、写着作文、对世界懵懂——就要被统一地推去打一针她们并不理解的东西。

这不是健康,这更像是一种温柔的强制。

你说,这疫苗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好听。谁敢反对“预防癌症”呢?

但请问:这个所谓的“全民接种”,真是出于科学考量吗?还是出于某些数据指标、某些项目绩效的需要?

你看,这个政策的说明是这样的:

“国家疾控局、卫健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旨在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看,多么高尚。

可我还是要问一句:十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是宫颈癌吗?

她们在课堂上连生理卫生课都上得扭扭捏捏,现在却要签署接种同意书。

这不是教育的进步,这是医学的提前消费。

有人会说:“科学已经证明,13岁接种抗体水平是15岁以上的两倍!”

好,我信科学,可科学有时候也像一面镜子——你用哪一面,它就照出哪一面。

我们曾经也被很多“科学数据”说服过:

——某种奶粉最安全;

——某种药物无副作用;

——某种疫苗覆盖广、保护久。

可当问题出来的时候,媒体集体失声,厂商高挂“合规”,普通人只能说一句:

“唉,那是个案。”

“个案”二字,是我们社会最大的防火墙。它挡下了追问,也挡住了真相。

所以我现在看到“全民接种”四个字,不是安全感,而是被代表的恐惧。

我知道有人会骂我,说我“反智”“反科学”。

但我反的不是科学,我反的是借科学之名的盲动主义。

你要推广HPV疫苗,可以——

你要教育家长、宣传预防、建立科普渠道,也可以——

可你不能把一个13岁的孩子,变成数据统计表上的一行数字,然后美其名曰“全民接种”。

你不能让她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被扎上一针,然后告诉她:“你现在更安全了。”

安全?什么安全?

HPV疫苗的双价版本,只覆盖了两种高危型病毒,而现实中高危型有十几种。

你说这是保护,可有多少父母知道这保护其实不完全?

你说这是预防,可你有没有告诉他们——疫苗不是免死金牌,它仍然需要定期筛查、健康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安全幻觉”包围的时代。

吃的食品标着“绿色”,喝的水贴着“纯净”,连疫苗都要贴上“防癌”标签,仿佛贴了就能安心。

可真正的安心,从来不是靠标签换来的,而是靠知情与自主。

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所谓‘救世者’,往往先要拯救人心。”

可现在,很多所谓的“健康工程”,却只拯救数据。

拯救表格里的覆盖率、提升文件里的达标率,最后,甚至连“健康”这两个字,都成了一种仪式化的政治正确。

想想吧,这几年,我们经历过多少“全民行动”:

全民核酸、全民绿码、全民登记……

现在,又轮到了“全民接种”。

这“全民”二字,看似平等,实则掩盖了个体的差异。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一个六十岁的母亲——她们的身体不一样,生活不一样,心理状态也不一样。

可政策面前,她们被整齐地摆放在同一张接种表上。

这不是平等,这是抹平。

当然,我并不是说疫苗没用。

我只是说,它不该被神化。

它是医学的成果,不是信仰的图腾。

它是选择的权利,不是命令的对象。

我支持知情,我反对盲目。

我支持自由,我反对裹挟。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在被扎上一针之前,先被告知——

“你有权选择。”

当年鲁迅写《药》,说有人买人血馒头治病。那是愚昧的象征。

如今我们不吃血馒头了,却在另一种“科学信仰”里,继续麻木。

人心的愚昧换了包装,依旧存在。

只是那张包装纸,更漂亮了,上面印着——“为你好”。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做到科学为人,而不是人服从科学。

我希望有一天,家长不再害怕质疑;医生不再害怕说明;孩子不再被动接受。

我希望那句老话“为人民服务”,不只是贴在墙上,也能落实在“尊重人民选择”上。

那时候,我才会说:

“这疫苗,终于打得像人样了。”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金灿荣:为什么今年的对美斗争策略和之前不一样了?
  2. 终章:我最后的忧思
  3. 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
  4. 地方政府:我把你外婆作价一百万两卖给你自己
  5. 有谁知道,今天稀土能够拿捏美国,也是毛主席早早布局的结果!
  6. 第一章:我从人民中来
  7. 为什么越南是修正主义?
  8. 一山难容二虎:帝国主义为何无法真正共处?
  9. “你怎么跟个女人一样”
  10. 井冈山观心 | 《邓选》学习102 右派分子反对党的统购统销、合作化等各项基本政策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3.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4.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5.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6.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7. 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痛苦的根源到底从哪里来?
  8.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9. 伯明登:警惕"一切资源资产化、证券化、杠杆化"隐藏的休克疗法式陷阱
  10.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3.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10.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1.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