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官兵隐蔽在两水洞附近与敌交战并取得胜利即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序幕?这背后确实有很多故事要讲清楚。
隐蔽入朝
1950年6月25日拂晓,远东朝鲜半岛,战火硝烟笼罩在北纬38度线,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一举越过“三八线”,3天就攻下汉城,很快解放朝鲜半岛90%以上的土地和92%以上的人口,统一朝鲜的胜利曙光就在眼前。然而,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采取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政策,于6月27日正式参战。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非法决议,给美国及英国、法国、希腊、荷兰、南非、泰国、新西兰、加拿大、土耳其、比利时、卢森堡、菲律宾、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6个国家的侵朝军队披上“联合国军”外衣,并任命美国驻远东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朝鲜半岛局势急剧恶化。朝鲜人民为争取独立、统一的国内革命战争,迅速演变成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原在洛东江战线苦苦支撑的美军第八集团军趁势反攻,与登陆部队形成夹击之势,使朝鲜战局发生了逆转。人民军腹背受敌,不得不转入战略退却。美军攻占汉城,一路推进至“三八线”地区,并宣称要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全境。在此危急形势之下,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给毛泽东发来急电,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事实上,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就已经将战火引向中国。其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一面派出海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一面派出空军不断侵犯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城镇和乡村,企图使中国首尾不得相顾,待一举占领朝鲜后,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从不惧怕帝国主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面对美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只有坚决抵抗才是唯一的出路。10月2日,毛泽东电告斯大林,中国决定以“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同时请求苏联政府对中国提供武器装备援助。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达成共识,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8日,毛泽东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指示:“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

志愿军某部指战员赴朝参战前宣誓
10月19日黄昏,志愿军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等部25万余人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龟城、泰川、球场、德川、五老里一线开进。10月21日,彭德怀冒险深入朝鲜腹地,在大榆洞与金日成会晤。

金日成与彭德怀亲切交谈
战场形势比彭老总预想的还要坏。入朝前,中央军委曾设想先组织防御,稳定战局,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举行反攻。但“联合国军”前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麦克阿瑟坚信中国不会介入朝鲜战场,幻想在感恩节前全部占领朝鲜,命令东西两线部队以师甚至以团或营为单位,分兵多路大举北犯,向朝中边境以最快速度推进。其基本意图是:首先占领边界要点,封锁边境,造成占领全朝鲜的既成事实,阻止中苏两国可能对朝鲜的出兵援助,然后再回过头来剿灭内地的朝鲜人民军。
战局发展之迅猛已经不容许志愿军先敌占领预定的防御地区了。但也正因美军分兵冒进,为志愿军在运动中对敌实施分割包围、突然打击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机稍纵即逝,根据敌情变化,毛泽东于10月21日2时30分、3时30分和4时,连续3次电告彭德怀等人: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未料到中国会参战,故兵分两路大胆北进。命令志愿军放弃原定计划,“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彭德怀据此调整部署:西线集中第四十、第三十九、第三十八军(附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在温井、云山、熙川以北地区,分别歼灭南朝鲜军第六、第一、第八师;第六十六军主力立即入朝,向铁山方向前进,准备阻击英军第二十七旅;以第四十二军(欠第一二五师)在东线黄草岭、赴战岭及其以南地区阻击美军第十军及南朝鲜军第一军团,保障西线主力的翼侧安全。
22日,志愿军政治机关发布动员令,号召全体官兵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地战斗,打好出国第一仗,为国争光。
狭路相逢
为确保赴朝第一个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彭德怀在过江前曾规定,各部队入朝后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昼伏夜行,向指定的作战区域隐蔽开进。由于朝鲜北部山高路窄,加上美机袭扰,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前进速度很慢。因此,彭德怀到达大榆洞时,一时无法联系上对各军、师,对他们处在什么位置都弄不清楚。
大战在即,这怎能不令彭德怀心急如焚呢?24日天亮后,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在师长邓岳和师政委张玉华的率领下,经过连续5天的急行军,赶到了大榆洞。
1986年,邓岳在沈阳军区《党史资料通讯》上发表《入朝首战温井歼敌记》一文,写道: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命令,我118师作为首批志愿军部队入朝后,连续行军五天,24日到达北镇西北的大榆洞。敌情虽然还不清楚,但一群群携家带口逃难的朝鲜群众和一队队向北撤退的人民军队伍,都在说明局势越来越严重。突然听到几十公里外响起了炮击声,根据地图判定大约是在温井方向,看来,北犯之敌已经先占温井。我和师政委张玉华从车上下来,准备研究一下情况。这时,在路旁的山脚边有四个朝鲜人民军战士朝我们走来,从装束上看,不像是北撤的人民军战士。警卫班的战士迎上前去,向他们了解情况后报告说,这些人民军战士是金日成将军的警卫队,人民军总部就在前边山沟。听到这个情况,我和张政委就带着警卫班向路边山沟走去。当我们到了人民军总部时,一位人民军军官向我们简单说了几句,就请我和张政委直接去见彭德怀同志。
邓岳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遇见彭老总,更没有料到他的部队竟然将担负起打响出国第一仗的使命。彭德怀高兴地对邓岳说:“你们来了,太好了,我的人都挤在后面公路上,上不来了。这里情况很紧急,金日成同志也在这里,你们把部队拉上去,在温井一带,准备做个口袋,相机歼灭一部冒进的敌人,打击一下敌人的气焰。”随即把手里早已拟好的电文交给邓岳,命令道:“发给邓华,我在这儿不走了,这头一仗,看看你们行不行。”“请彭总放心,我们一定打好出国第一仗!”邓岳明白,这一仗关系到志愿军主力的战略行动,关系到国威、军威,也关系到金日成和彭德怀的安全,立即同张玉华一起研究作战方案。地图显示,就在温井至北镇公路以北的富兴洞、丰下洞、两水洞地区,有条从温井通往楚山的公路,进至两水洞地区,是条千余米的大峡谷,两侧是几十米至数百米的山峦,山势蜿蜒、灌木丛生,便于部队隐蔽,且居高临下,地形非常有利。邓岳决定前卫第三五四团火速赶往温井,在温井以北的丰下洞、富兴洞地区修筑工事,准备阻击敌人;第三五三团在两水洞公路西侧展开;第三五二团在北镇西北侧展开;师指挥所位于两水洞西侧山坡下。其中第三五二团的部署既是袋形又是环形,可以把敌人放进来打,也可以在“大门口”阻击敌人。

两水洞地区遭遇战斗经过图
24日晚,第三五四团赶到作战地域,开始构筑工事。具体部署如下:第二营四连配属重机枪两挺,控制公路边的216高地,负责正面阻击;第三营在富兴洞以北的239.8高地,以火力控制公路;第一营位于长洞,沿212高地两侧,隐蔽防空,宿营休息,随时准备支援第二、第三营战斗;团指挥所设在490.5高地。为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全团进行严密伪装,管制灯火,架设有线电话。
就在一天前,南朝鲜军第二军团军团长刘载兴少将,接到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的命令,要他率部迅速往中朝边境推进。刘载兴心里叫苦不迭。他知道周围美军第二十四师、英军第二十七旅有的已停下,有的缓慢前进,如果他带领部队往前猛冲,弄不好会钻进敌人的口袋里。而他的部队虽然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但大都是刚刚强征入伍的新兵,毫无作战经验,每个师只有一个炮兵营,和美军火力相差太远。“狡猾的美国人,自己不冲,却让我们冲在前面。”刘载兴心里清楚,又无奈军令难违,只得下令给第六师师长金钟五准将,命第二团的两个营向温井挺进。
25日的天气一改前几天的晴朗,突然阴沉下来,并刮起了寒冷刺骨的北风。清晨,两辆中型卡车载着全副武装的南朝鲜士兵,沿着温井通往北镇的公路开过来。这是南朝鲜军第六师第二团先头第三营的尖兵。
据时任志愿军第一一八师供给部联络员的徐圣贵回忆:
敌军尖兵已闯入我军阵地,他们既不下车搜索,也不开枪进行火力侦察,嘴里啃着苹果,嚼着口香糖,哼着流行曲,打闹嬉戏如入无人之境;尖兵车转过一条山脚驰过一座涵洞桥。嘭!嘭!两声,轧响了我们埋设的两颗触发雷。因为不是速发雷管,没有伤着汽车。他们居然连车都没停,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进。尖兵车后面是三辆满载步兵的大卡车,再往后便是中型卡车牵引的榴弹炮一辆接一辆,一共是12辆。后面又是二十多辆大卡车载运着步兵和辎重,整个队伍都显得趾高气扬,好像“江东无人”,他们就是天下无敌的王牌军。
隐蔽在山林里的第三五四团将士们如同看到猎物入网一样既兴奋又紧张,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计划将敌军全部放入伏击圈,拦头、截尾、斩腰,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谁知,南朝鲜军队伍前后脱节,后面车辆尚未全部进入伏击圈,前部尖兵车已经径直开到离第一一八师指挥部驻地很近的两水洞地区。徐圣贵回忆:
师指挥机关正在山村里休息,首长们的指挥车就停在路边的树底下防空,师对军联系的电台车也停在公路桥的桥洞里。敌人尖兵发现了目标一面前进,一面开枪射击,机枪子弹把我指挥车的风挡玻璃打得粉碎,司机正在后排座上睡觉,立即跳下来往山沟飞跑,报话员也急忙抱着无线电台往山上转移。这时师首长和前指机关人员正在吃早饭,听到枪声立刻放下碗筷仓促占领阵地。
驻在村口的师侦察连立刻抢占阵地开火还击。只见志愿军的机关枪和掷弹筒,一阵狂轰猛射,最前面的汽车被打得歪横在路旁。车上敌人惊慌失措,争先恐后往下跳,顿时人仰马翻,乱成一团。侦察连连长不等敌人展开,立即命令三排拦腰插过去。侦察员们勇猛追击,都想抓几个南朝鲜兵。
敌人一面逃,一面不时地回头张望。眼看越追越近了,他们就开始扔东西,毯子、大衣、杂物……边跑边扔,最后竟连子弹、枪支也扔了,只恨爹娘给他们少生了两条腿。志愿军战士边追边喊:“志愿军宽待俘虏!缴枪不杀!”南朝鲜兵听不懂中国话,志愿军越喊,他们跑得越快……
见前面打得激烈,后面的南朝鲜军立即跳下汽车,企图抢占公路旁的山头。志愿军战士一个个都是“铁脚板”,自然比南朝鲜军快得多。当志愿军抢上山头时,敌人还在离山头30多米的山腰处拼命往上爬。战士们居高临下投了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打得纷纷退回公路抢着爬上汽车,想掉头往回跑。
志愿军的迫击炮瞄准最尾部的汽车开炮,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直接命中那辆卡车的车头。随着一声巨响,汽车燃起冲天大火,敌人的车队被堵在了公路上。这门迫击炮立下头功,为志愿军首战全歼敌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供人参观。
14时30分,邓岳命令第三五三团一营、三营同时出击,配合第三五四团三营围歼进至两水洞、仓洞的敌人。在激昂的冲锋号声中,志愿军发起勇猛冲击,如快刀斩乱麻,把敌人分割成数段。霎时间,公路上、山坡上到处都是志愿军战士在围追堵截溃散的敌人。
一个小时后,战斗结束。第一一八师采取前堵后截、拦腰斩断的战法,干净利落地歼灭了南朝鲜军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中队,毙伤俘484人,其中有美军顾问一人,缴获各种枪163支、火炮12门、汽车38辆。
时任第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回忆道:
通过翻译,我审讯了一个叫赖特斯的美军少校。这家伙从军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印有八国文字的投降书,毕恭毕敬地递了过来,连连表示:“只要你们不杀我,我什么都可以告诉你们。”我向他说明了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他表示相信。并说,他被俘以后,给中国士兵钢笔和金表都不要,证明你们中国军队是很仁义的。接着,他供认“南朝鲜军这个先头部队是执行‘袭击金日成总部’任务的,但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中国军队,并当了俘虏”。
邓岳和张玉华难掩内心激动,邓岳说:“彭总让咱们打出国威、军威,这下我可以交差了。”张玉华接着说:“咱们这第一仗不仅打得漂亮,也保证了彭总和金首相的安全,这个意义更大。”
首战告捷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志愿军总部的木板房里激荡着。“彭总,一一八师邓师长来电。”一位参谋报告。“怎么样?”彭德怀一个箭步抢过电话问,“吃了肉包子没有?”“吃上了,还是全肉馅的。敌人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被包圆儿了!”邓岳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发颤。“好,打得好!”彭德怀激动地说,“总部要通令嘉奖你们!”放下电话,彭德怀长舒了一口气,喊道:“快给毛主席发电,报告首战胜利,让他放心!”

志愿军战士“举杯”庆祝胜利
捷报传到了北京中南海,毛泽东极为欣慰,发来贺电:“庆祝你们首战告捷。”
两水洞战斗规模虽不大,但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拉开了第一次战役的序幕。首战告捷,有着深远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从军事角度看,两水洞战斗充分验证了毛泽东运动歼敌方针的正确性。志愿军利用敌军分兵冒进的弱点,采取迂回包围、分割歼灭的战法,以劣势装备击败了美械化敌军。战斗过程中展现出的战术特点—严密伪装、隐蔽接敌、近战夜战、速战速决—成为后续作战的成功范式。彭德怀总结此战经验并向各部队推广,为第一次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战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冒进势头,打乱了麦克阿瑟的进攻部署。南朝鲜军第二团遭遇重创后,其友邻部队不敢再贸然前进,为志愿军主力展开赢得了宝贵时间,极大地缓解了入朝初期的战场压力。此战还迅速稳定了战争危局。当彭德怀在大榆洞与金日成会面时,朝鲜人民军面临全面瓦解的危险。两水洞战斗告捷犹如一剂强心针,不仅阻断了敌军攻势,更证明了志愿军有能力在朝鲜战场站稳脚跟。
从政治层面看,两水洞首战即胜极大鼓舞了志愿军士气,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它表明,即使装备落后,只要战术得当,同样可以战胜强敌。这一胜利带来的信心提升,对部队后续作战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同时,这一胜利也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出国作战,并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当时许多西方国家认为刚成立的新中国不敢与美国正面冲突,两水洞战斗让世界震惊。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中国军队的介入完全改变了战争性质,这不再是朝鲜半岛的局部冲突,而可能演变为东西方之间的全面对抗。”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之际,经总政治部建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批准,1950年10月25日被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这一决定使两水洞战斗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坐标,永远铭刻在中国军事史册上。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