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当代青年为何越努力越疲惫?

窦征 · 2025-11-11 · 来源:甄别随笔公众号
字体: / /
资本不需要你的信仰,它只需要你的产值。当人被简化异化成数据、绩效、工时时,奉献就不再是美德,而是一种被制度化的消耗。个体之间“你不卷,就被淘汰。”反过来呢?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改变命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们从小就背这句话,说它是奉献的象征,是劳动的赞歌。可到了今天再问一句——我们为谁辛苦,又为谁忙?

这句话的答案,曾经简单:为爱人、为家国、为理想。

但在当下的现实中,它变得模糊——你可能在公司里卷到凌晨两点,为KPI焦虑、为报表加班、为他人的利润熬夜。你可能在短视频平台上努力维持“积极向上”的人设,哪怕生活早已一地鸡毛。你可能在恋爱关系里一次次付出,最后却连一个体面的道别都没有。

我们这一代人,常常像那只春蚕,吐出的丝越多,被缠得越紧。到最后,我们连自己是谁、为什么要忙,都逐渐忘了。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的异化”概念——当劳动不再是人的自我实现,而是变成他人占有的工具时,劳动者就会与自己的本质相疏离。

放到今天,这句话几乎成了打工人的日常写照。

在流水线工厂、外卖系统、互联网公司里,我们看似在“创造价值”,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被平台算法、项目目标和绩效指标所利用。我们的创造力、时间、甚至睡眠,都被打包成了可以出售的“生产资料”。

你努力越多,产出越高,老板越开心——但你得到的,不一定是幸福。

这种异化,不仅仅是“工作太累”,而是一种“劳动关系的去人格化”:当你被称为“人力资源”,就已经被预设为“资源”——可被配置、可被消耗、可被替换。

这就是现代版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是出于奉献的热爱,而是被迫的产出循环。

资本不需要你的信仰,它只需要你的产值。

当人被简化成数据、绩效、工时时,奉献就不再是美德,而是一种被制度化的消耗。

“你不卷,就被淘汰。”

这句话,是当代职场的潜规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深的恐惧。

有人说,现代人的忙碌,是一种“被迫的自我燃烧”。你以为你在为自己努力,其实你是在为维持系统的运转而努力。就像蚕吐丝一样——每一根丝看似属于自己,实则编织成了别人的锦缎。

互联网时代的“忙碌”,已经从体力转向了心理与信息层面的内卷。你要卷学历、卷简历、卷面试表现,连社交媒体都要卷精致生活。

算法在提醒你:“快点发、快点做、快点变得更好。”于是我们活成了永远在“赶路”的人,却不知目的地在哪。

有趣的是,这种“自我消耗”往往被包装成一种正能量。

深夜加班被称为“拼搏”,过劳崩溃被称为“热爱”。连倒下的那一刻,也被夸成“敬业”。——这不再是赞美,而是一种社会驯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矛盾都具有两面性。

忙碌原本是创造的动力,但在资本逻辑下,它被异化成了控制的手段。“忙”成为了不思考的遮羞布,成为了现代版的“精神牢笼”。

“为谁辛苦又为谁忙”,不仅是工作层面的问题,也映照在我们的情感生活中。

在情感关系里,许多人也成了“春蚕”——默默付出、不断输出,试图用自己的好换来别人的认可。

有人为爱付出时间、金钱、情绪劳动,结果却换来一句“你太黏人了”。有人为家庭操碎心,却被说成“你不懂感恩”。有人在朋友圈里展示完美生活,其实内心早已麻木。

这也是一种异化——情感的异化。

我们把爱变成了一种“投入-产出”逻辑:我对你好,你就该回应;我努力维系,就该得到结果。

当情感变成可量化的“付出”,它就失去了人性的温度。

而在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下,连“情感”都成了商品:恋爱陪伴本、虚拟恋人、AI情感陪聊……

情绪被数据化,孤独被包装成消费品。

“为谁忙”的问题,变成了“为平台忙,为流量忙”。

我们早已不再是“春蚕”,我们是那条被算法驯化的“信息丝线”——在不断输出情绪价值的同时,被平台精确收割。

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理想从来不是凭空生长的,而是现实条件的反映。

上一代人相信“奉献必有回报”,因为他们确实见证过经济增长、社会流动、机会公平。

而今天的青年,在“增量红利”消失的时代,面对的却是低薪、高房价、996、职场PUA。

当“努力=成功”的信念被现实打碎,奉献就不再浪漫,只剩苦涩。

于是,有人开始摆烂、有人选择逃离、有人追求“摸鱼哲学”。

这不是懒惰,而是对不合理制度的消极反抗。

当系统要求你像春蚕一样“无条件产出”,那不产出本身,就成了一种觉醒的姿态。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意义的忙碌”不能带来幸福时,社会意识就会开始转向。从“为别人忙”到“为自己活”,从“被剥削的奉献”到“自觉的创造”,这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

那么,“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否就意味着被剥削的宿命?

不。

在辩证法的眼光下,任何消耗中都蕴含着新生的可能。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为别人忙”转化为“为自己创造”。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不仅是为生计,更是为自我实现;当你拒绝被KPI定义,而是主动选择自己的节奏;当你不再为“上级”“算法”“社会期待”而忙,而是为了心中真正认可的目标而行,那时,吐丝不再是自缚,而是织网。

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工作”,而是“明白为什么而工作”。

真正的奉献,不是燃烧自我取悦他人,而是创造出对社会与自我都有意义的成果。

或许,新时代的“春蚕”该这样重写:

春蚕不死,丝不止。

但这丝,不是枷锁,而是我们织出的未来之网。

我们习惯问“为谁忙”,却很少问“为什么要忙”。

这是当下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在资本逻辑下,忙碌被神圣化、奉献被浪漫化、疲惫被合理化。

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看似自然的社会现象,背后都有历史条件与利益关系。当你再听到“努力就会成功”的口号,不妨想想——是谁需要你相信这一点?当你再被劝“奉献是一种美德”,也问问——这份美德,是谁定义的?

我们这一代人不欠谁的青春,不欠谁的加班。

我们要学会从“被动奉献”转向“主动创造”,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转向“春蚕吐丝织梦网”。

因为只有当你明白自己为何而忙,你吐出的每一根(纤细的)“丝”,才会真正属于主体觉醒了的自己,(共同的阶级主体的丝编织在一起,才能创造历史和未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低三下四拿吴石烈士鲜血敬国民党一杯,遭国民党打脸!
  2. “古二”再爆“反贼”录音,揭穿了几十年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3. 另一个角度看中美差距
  4. 吴铭:谈谈经济“杀招”和“围猎”
  5. 为什么毛主席说“清官靠不住”?今天读来依然一针见血
  6.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7. 毫无羞耻地“甩锅”,老百姓该相信谁?
  8. 《邓选》学习103 邓小平眼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与美籍华人著名学者眼中的新中国前三十年有什么不同?
  9. 反诈,正在被滥用扩大化
  10. 中国最危险的问题在哪里——即将到来的军事斗争预先要做的几件紧急事项
  1. 元龙:跟共产党走,听孙中山话——《沉默的荣耀》歪曲了历史常识!
  2.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人民万岁’”:重读毛主席晚年的深层忧虑
  3.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的即兴脱稿讲话(完整版)
  4.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上)
  5. 争鸣:刘道玉的真实遗产
  6. 元龙:为什么用《沉默的荣耀》烈士的鲜血,敬国民党一杯?
  7. 洪学智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后,毛主席亲去探监:你还有什么要求?
  8. 请不要叫他“教员”(甲子篇)
  9. 元龙:低三下四拿吴石烈士鲜血敬国民党一杯,遭国民党打脸!
  10. “古二”再爆“反贼”录音,揭穿了几十年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10. 令人“窒息”的聊天!
  1.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的即兴脱稿讲话(完整版)
  2. 美国50年砸钱无果,中国钍基熔岩堆落地,掀翻全球旧秩
  3.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人民万岁’”:重读毛主席晚年的深层忧虑
  4. 攻守易势了!
  5. 死在系统里?骑手抱恙跑完最后一单,那句“要证明”成了他生前最后一道指令
  6. 考据一位老工人回忆的上海感光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