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2000 篇文章

诗神 自然哲学之思考

屈原以超前的理性思维探求天地宇宙之‘元’问题,往事越千年成为现代科学还在思考的问题。德国诗人歌德说“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屈原鼓动着幻想的翅膀飞向宇宙,高颂着惊天地泣鬼神之“天问”,穿越数千年时空,激荡着回响!
2025-05-08 童调生 互动:24

中华文明需要重装本土理论“操作系统”(讨论稿)

结合近现代科学进行梳理,其首先会将我们古老理论范式翻新成现代化“操作系统”,使其成为了宇宙学研究的一级学科,继而也顺利使马列实现了本土化,并理出了一套崭新的人道文明理论体系,尤其是其主体内容,即人类通史基本矛盾,其所特有的那种潜能和优势便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从而使我们本土理论打了一场决胜性的翻身仗,一举突破了西方“哲学”对我国的学术统治,顺势夺回了我们的文明主权,并获得了应有的道义话语权,有力推动人
2025-05-02 段修斌 互动:7

陈焕章:天然物和资本——资本

简单地说,每个家庭必须每三年积蓄够用一年的谷物,这是储粮的普遍原则。谷物只是一个例子,因为它是古代最重要的东西。
2025-04-25 陈焕章 互动:14

刘长明 | 荀子大一统思想探赜

在从诸侯异政到天下一统的过程中,荀子的大一统思想有力地促进了天下一统的进程。
2025-04-25 刘长明 互动:21

殷墟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与人类文明的对话密码

甲骨文的发现告诉我们,文明的生命力在于记忆的传承,更在于不断与时代对话的能力。
2025-04-25 中西文化沙龙 互动:21

滕文生:历史上儒学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无弦琴主按】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在这期间,习主席在一系列署名文章、书面讲话以及会见会谈中,多次谈到历史上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今天转发2014年7月时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在“当代儒学文化的传播与践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七次普及工作会议上发言的主体部分。这
2025-04-21 互动:16

在三代军礼面前西方某些国家显得过于野蛮(《逸周书·商誓》之二)

在21世纪的今天,那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不惜用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手段让他国成为自己的附庸,将他国人民纳入自己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牢笼。这种灭国家、灭文化的作法,在三代军礼面前,显得过于野蛮!
2025-04-17 翟玉忠 蔡青 互动:11

试用中华道统梳理中西方文明根脉

通过我们中华传统的“天道、地道、人道”对中西方文明演化的实际过程进行梳理,既能够反映出它们两者运动发展的根脉不同,也能反映出其“天地人”三道具体的运行轨迹不同,并直接关系到中西方理论思维“操作系统”的区别......
2025-04-03 段修斌 互动:5

续谈中华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讨论稿)

由于我们中华文明以对自然的基础研究见长(如太极图中间的阴阳),而西方近现代科学则以应用研究见长,所以我们的主阵地主要在于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基础研究,其本根及其基本矛盾的绝对运动属于我们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对象
2025-03-18 段修斌 互动:13

《道德经》谦与妄小觑

  如果说《道德经》是一部唯心主义哲学,则她一定是中国化唯物主义哲学的良师益友,或者说是开山祖师;如果汲汲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图否定一切过往,则必定是历时文化的虚无主义者;  如果《道德经》可以被后世子孙无所顾忌的批来批去,毛泽东思想可以被阳奉阴违、淡化式微的话,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被别有用心的人依据自己的心愿随意打扮,一切以适己为原则,一切以变通为口径,一切以特色为遮掩,一
2025-03-16 互动:33

《道德经》愚民思想别解

2025-03-14 夜莺 互动:20

《道德经》真义小窥

没有经历过风雨沧桑,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没有经历过岁月轮回,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血腥洗礼,没有经历过人性的爱恨情仇,大概率是不会真正读懂老庄的道家经典的。
2025-03-04 夜莺 互动:52

夜莺|损益从此勘圣俗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开言便是“天之道,其犹张工乎?”有不过不及的意思,亦即唐朝吕岩所讲:“过者、不及者,均不为中,天之道中而已矣。”又说:“道德五千,亦一‘中’字尽矣,离‘中’字即非矣。”所以“不足者,补齐足以为中;有余者,损其余以为中。”张弓就是拉开弓弦、搭箭在手、瞄准目标、准备射击的一种状态。“
2025-02-05 互动:62

《墨子》中的平民文化思想

时至今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墨子文化思想及其精神,其中所蕴含的平民性、科学性、思辨性、创新性、实践性等合理因素和品质仍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宝贵价值和意义。
2025-01-21 陈瑞 互动:57

治大国,当自“和民”始

  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很多帝王将相都引用过这句话,大概都在阐述一种治国理政的态度,即身处高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小心翼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换做排比句式,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如负泰山的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何等的气势磅礴,何等的
2025-01-17 互动:64

再说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本来无需多言,以免陷入老生常谈的被动找骂或者被围攻的困顿之中。今天闲暇,周末无事,索性再聊聊。  我们试着将这个成语后面的动宾词组去掉,只留下“掩耳”二字,聊一聊什么是“盗”,聊一聊它们究竟要盗“什么”?这样也许会给掩耳盗铃更多更新的解释空间。  盗的基本解释有三点:一是动词,偷盗、盗窃、盗取、
2025-01-12 互动:172

掩耳盗铃及其他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六论”之中的《不苟论·自知》其原文大概是:“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我们最初接触的是白话文,就是当做一个小故事来看的;中学时期的课外辅导,见过如上被删减了的原文;及至长大成人,喜欢古籍,所以《吕氏春
2025-01-08 互动:152

试谈两棵“文明树”与生命的负熵(内部讨论稿)

回顾世界历史的跌宕起伏,唯有我们中华文明才属于始终屹立不倒的典范,但就是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上享有盛名的文明国度,近现代以来却一直洋理论盛行,而我们本土理论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我国主流学界出现了其历史虚无主义空白……
2025-01-07 段修斌 互动:42

翟玉忠:东西方学术范式的不同

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并不一定要以否定中国本土学术为代价——这是需要我们特别警醒的!
2025-01-06 翟玉忠 互动:45

商鞅是践行大一统治道的一代圣贤(《逸周书·大聚》之一)

商鞅先向秦孝公陈说帝道,次说以王道,再说以霸道,最后说以强国之术。实际是以强国之术行文王武王那样的王道——王道本身就是强国之术!
2025-01-02 翟玉忠 蔡青 互动:60

为人民服务的千秋典范——召公(《国风·召南·甘棠》)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际解决百姓的困难和问题,才会赢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召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2025-01-02 翟玉忠 杨惠芬 互动:48

再探中华本土理论体系重构的大本大源与方式方法(内部讨论稿)

既然我们党为“守正创新”擘画出了基本的路线图,那么在理论研究中该怎样“守正”,又该如何“创新”,这里面牵涉到一整套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本文想就这一课题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2024-12-19 段修斌 互动:42

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与基本特性

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作为文明形态的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和基本特性,需要结合中国历史自身特点揭示海洋文明内在的基本要素。
2024-12-12 黄纯艳 互动:55

从“天圆地方”到“天无极地浑圆”——华夏文明引领人类天地形状认识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明代复原的张衡浑天仪  人类对天、地形状的认识,从“天圆地方”到“天无极地浑圆”逐步演化。华夏文明引领了这个认识变化。  远古人类举目四顾、仰望,对天、地形状最直观的感觉自然就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就像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笼罩着方正的大地。华夏先祖以两句话来表述这种对天、地形状的感觉:“天圆如张盖,
2024-11-23 互动:58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