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驱散历史迷雾,重现中华治道光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自身政治文明初基、范式的研究。数千年来,作为垂范万世的经典——经学为国人提供了返本开新的不竭精神动力。这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尚书》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
2024-11-08
翟玉忠
互动:86
1945年7月初,毛泽东主席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窑洞对”,就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官员才不会松懈,才会对人民负责,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2024-10-14
翟玉忠
互动:107
一谈科学,我们都是言必称西方,仿佛中国一直就没有科学似的。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更伟大的科学体系,先人正是在它的指导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与文化,只是近代人长期被西方科学洗脑不认识它罢了。 科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万物呈系统的秩序存在,大至于星系、星体,小至于分子、原子,中至于生物、人、人类社会,它们都是物质系统,如果自然界存在最普遍规律
2024-09-14
互动:9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其主要涵盖了食物资源的基础性、多样性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大食物观不仅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本观点,同时也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作为中华文明的原典之一,《尚书》中蕴含着华夏先民对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及其思考,并且与大食物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对《尚书》中的食物观进行剖析与解读,有利于加深对大食物观
2024-09-02
互动:47
《公输》是选入中学教科书的一篇古文,选自先秦墨家经典《墨子》。它是一篇绝好的文章,语言质朴无华,遣词用句口语化。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历两千多年而不失。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类似于“爱所有的人”和“反对战争”。 “爱所有的人”和“反对战争”,这
2024-08-06
互动:102
中医是建立在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之上的,按照这个规律,如果整体秩序井然,局部细胞是整体的一个缩影,此时的人体是完全健康的,只有整体的管理出现了混乱,才给了局部细胞病变的机会。要想治好疾病,只需要恢复整体的管理就行了,此时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恢复原有的功能。 可问题是,整体是如何决定局部的呢?或者说,系统是如何管理的,保证了局部要素都听中心的话,保
2024-07-17
互动:69
过去十几年来,随着对中国文化研习的深入,一个巨大的问号长期萦绕在我的脑际:中国文化为何如此特殊?为何如此高度发展? 名学、轻重术、法家(黄老)、各家心术(法)……这些智慧为什么历久弥新?精深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现代学人即使不再将之贴上“落后”“迷信”的标签,要么将之神秘化或泛道德化,要么用西方各色概念、理论肢解它们—因为中国文化由
2024-07-10
互动:49
近日,笔者刷到一个小视频《道家文化——是谁篡改了历史》,介绍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出土的帛书总共有12万字之多,可分为42本古籍。后来被翻译整理成7本书,这其中就有一本是我们熟知的传世宝典《道德经》,这是目前公认的版本最早、保存最完整、最接近原貌的古本。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专家学者通过对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与当今最流行的通行版《道德经》
2024-07-08
互动:55
伍玲说:“中国99%的富豪都是通过侵吞国有资产致富的,他们和当年八国联军掠夺财富的行为没有区别。”并强调指出:“这些财富原本是由人民自1949年以来共同努力创造的。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私有化进程,使得公有财产变成了私人所有,这也成为了中国富豪们发迹的起点。”伍玲的这些话刺痛了富豪及其代言人的神经,他们立即奋起进行批驳。有个极右代表人物“
2024-06-27
互动:321
【笔者按】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一方面重点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批判的一个重要的错误思潮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十年前,笔者在天津老年大学学习《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一课时,对中国古代一些著名诗词的内容和精华有了许多新的和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精华。如
2024-06-25
互动:85
凡人皆质于内而容于外。看人之外表,便知其内在。三国时刘劭所著《人物志》,“善评人品者,莫或能逾之”。今我读之,深有感触,其玄其妙,确实是“非众说之流也”,“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故择其简要,舍去絮繁,浅述我之拙见。 《人物志·原序》开门见山就说—— 原文:“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2024-06-11
互动:27
在360百科中,民本思想是这样解释的:“民本,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并进一步解释了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即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而“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民贵民。“敬天保民”“民惟邦本&rdq
2024-03-27
互动:53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哲学存在诸多误解,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西方汉学家和哲学家的注意,他们致力于纠正这样的不对等,在哲学层面更好地理解阐释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 T. Ames)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要让中国哲学说自己的话” 安乐哲,1947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他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汉学家,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领军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
2024-03-18
互动:27
《淮南子·要略篇》对其书的第一章《原道训》概括总结为:“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富,动静之利害。”表面上看,是谈养生之道,“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治五藏,瀸濇肌肤,被服法则,而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鉴耦百变也。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全然包含了保真、守素、贵身、反情、
2024-03-16
互动:47
韩非子讲求经世致用说“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因此在中国做事,要有担当,你就得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玩名学、玄学和禅学之类的学问,危害甚大。
2024-03-12
互动:58
春节前即开始再次阅读《淮南子》,倒读而止于《主术训》春节后收拾心情,打开读书笔记,结尾标注有“未读完”三个字,便顿时有些惶恐,书未读,字未写,无思无虑,生活中似乎少了许多乐趣与激情,更严重的事,担心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从此无根无宗,无枝无叶,毫无生机。在祥和、万籁俱寂、一声喝而众声同的氛围中渐渐死去、退化、僵硬。光明躲在厚重的阴云中,天昏地暗,不知东西南北。 《淮
2024-03-09
互动:42
对于宇宙奥秘的破解,可以说其属于人类历史上最大一道难题,也属于对世界文明影响最甚的一道大题,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求索者进行试解,但始终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然而通过系统性考察却发现,原来它却早在数千年之前就被我们先祖破解了,其答案就存在于我们古老的《易经》之中......
2024-02-29
段修斌
互动:15
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渗透于各个领域,表现在方方面面,而集中在蕴含龙精神、龙斗志、龙启示诸方面的龙的成语和龙谚语歇后语,如同一朵朵耀眼夺目的小花,更加显示了龙文化的灿烂,催人奋进,给龙的传人以激励启迪。 首先,深入人心和社会各个角落的龙俗语谚语歇后语组合,乃是夺目的龙文化小花。一是龙俗语谚语朵朵艳丽小花的绽放。龙的俗语一点都不“俗”,龙的谚语真的是言
2024-02-22
互动:34
今年是甲辰龙年,最多也最引人自豪的话题就是中国传统的龙文化。这个以龙传说龙神话为基础,龙习俗龙生活为主线,龙崇拜龙追求为灵魂,并在历史文化长河中不断历练成长壮大,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的中国传统龙文化,是龙的传人能够龙腾致雨普降甘霖的力量所在,也是炎黄子孙成为龙的传人的根基,所以龙年重温博大精深的龙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龙文化的重要,源于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2024-02-14
互动:44
龙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有着欢呼“辰龙报春”的喜悦欢快,更有对龙图腾“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的特殊期望,这双重喜庆让龙年新春赋予“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稀有欢快,也使得龙年春节必须“龙”。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佳节,又遇上甲辰龙年,龙图腾&l
2024-02-12
互动:70
与农耕文明下保佑百姓风调雨顺的龙王不同,西方龙是海洋文明下兴风作雨、喷火食人的怪兽
2024-02-09
詹茜卉
互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