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2000 篇文章

一个唯物论者给自己算了一卦

生活有时候就像一条看不见尽头的河流,人们在其中挣扎前行,却总感到力不从心。每天醒来面对的是账单、工作、责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似乎所有的努力都在被无形的力量拉扯、拖拽。无论是经济压力、家庭负担,还是职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像潮水般不断涌来,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现实困境面前,即便自认是一个唯物论者,我也忍不住想给自己算一卦——或许借助符号和象征,能够理清头
2025-09-21 互动:54

何哲:论中华心学传统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和心性修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北京,100089)摘要:心学或者心性之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继承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个结合”,就同样有必要发扬并实现中华传统优秀心性之学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结合。纵观中华传统心性之学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晰看出其对于个体修身和道德情操的重要扬升作用,对于在旧的历史时代实现治理起到了重要的维护
2025-09-17 互动:8

新中国的教师不是孔夫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夫子作为古代教育家,其思想与实践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加以审视,则必须指出:孔夫子的教育本质上是为巩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目的在于培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君子”与“士”,而非解放人的潜能。新中国的教师,诞生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扎根于社会主义土壤之中,其历史使命、阶级立场与实践方法同孔夫子有着根本性的
2025-09-14 互动:84

陈国洲:中国的节日

中国的节日特别多,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多的让人不知道过哪一个节日好。据说,中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一年当中的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宗教节日、少数民族节日、国际节日、外国节日等等,累加起来竟然有160多个。假如你愿意一个不落地过上一遍,那几乎等于天天都要过节。从人类有史以来,在这个地球上曾经存在过“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孕育了“两河文明”、古埃
2025-09-12 互动:69

毛主席一生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塑

晚年的毛泽东,集一生之学养与积淀,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精髓与功力,凝聚起最大的个人牺牲精神。超越时代的局限奋起一击,如精卫填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夸父逐日,纵万难也无法泯灭其争取胜利的决心和渴望;如愚公移山,开一代新风,让后人完成夙愿;如女娲补天,挽大厦于将倾,留星辰于苍穹。01毛泽东一生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塑在20世纪,中国有两个重要的文化命题,一是蒋廷黻的“世
2025-09-11 互动:70

夜莺||《申鉴》乙巳初解

《申鉴》乙巳初解夜 莺1、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的聚合体。中国的民族精神就是质地深厚、斗志昂扬的样儿。虽远必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基本的民族自保自卫的精神,这种精神必须经历社会实践的验证和时间的激扬浊清才能显露初衷,但绝不是一个口号,尤其是自大自负的人的掩饰自己虚伪、懦弱、投机甚至买办、投降的本色。苏联的修正主义者就是在自我陶醉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覆盖全
2025-09-09 互动:61

老田:改开时代的学术公共性问题——也谈“文科无用论”话题

今日中国的人文社科,有用还是无用,除了一般性理论学术的共同缺陷之外,还存在着与这个特殊时段政治需要有关的内在特征。在每一个大的转折时代,往往会有那种否定一切学术与政治公共性的意识形态宣传需要,目的是快速实现并干预人们思想转型过程。应该说,对于这个特殊的时代特征与政治需要,及其对学术公共性追求的巨大影响,目前还少有认真的观察与反思。一、人世间的“道”与学术
2025-09-07 互动:22

张承志:《习墨记-投身述》

《习墨记-投身述》补白(一)瘟疫炽中和人见面,由于是多年老友,不禁大发牢骚,忿忿地谈及某誌毙了我所有文章,嘴上的嚼子勒不住,索性半喊叫地说完:我打算写毛笔字卖钱了,蒙汉日阿四体!话说的太多,有如饥不择食。今天想,那一年还是意气很盛,不光话说了,还办了事:在保利国际拍卖中心真的闹了一场拍卖,也制造了一个故事,后来写在散文《且以墨为文》中。过了一年,保利公司的编辑来约我商量参加春拍的事。
2025-09-04 互动:12

那个年代的样板戏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我国样板戏的鼎盛时期。记得当时有八个样板戏(其实远远不止)先后和观众见面,它们分别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杜鹃山》。而这八本戏中,除《红色娘子军》为舞剧外,其余都为现代京剧。由于是精心打造,这些戏无论从内容、结构、台词及唱腔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水平,并
2025-09-01 互动:93

毛泽东评点曹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评点曹操。笔者认为,毛泽东评点曹操,有三重境界,这就是:基于英雄情结,基于曹操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基于对曹操才华的赞赏,其中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独特价值观,至今仍然对人们研究历史人物有重要启示作用。一、毛泽东认为曹操是英雄与对社会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相联系,毛泽东认为,凡是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都是英雄。曹操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因此,他写过
2025-08-27 互动:26

文艺理论:赛国革命文艺列传(鲁迅篇)

前言许多同志希望有进步的文艺欣赏和创作的需求,但可能苦于自己是“外行”,或者受当今的资产阶级反动文艺观念干扰过多,不知道从何开始学习研究。因此,一个从当下的眼光去试着讲评赛国现当代革命文艺创作者们探索得失的系列文章由此而来。它将在大体上按时间顺序,从革命文艺的角度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文艺工作者或团体,讲解与批判他们的文艺思想、创作内容和创作方法。这个系
2025-08-26 互动:15

活动实录|韩少功:二十世纪的文学遗产

图:韩少功在清华大学人文楼讲座现场二十世纪的文学遗产主讲人:韩少功 主持人:汪晖教授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讲座。我们特别荣幸,也特别高兴能邀请到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为我们做这场关于“二十世纪的文学遗产”的专题演讲。关于韩老师无需过多介绍,但作为主持人,我仍想用非程式化的方式分享几点个人认识。首先,从创作轨迹来看,韩老师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80年代初出版
2025-08-24 互动:15

夜莺:《管子》蠡测

《管子·七法》“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这是两种不同情景的假设,前者即为政令不通、是非颠倒、赏罚不明、善恶难辨、徇私枉法、公信缺失,是一个极度混乱腐朽堕落衰亡的国家形象;通过与后者的对比,明确了只有在做好治民、将兵、胆魄、正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国
2025-08-21 互动:59

肖志夫|位卑未敢忘忧国

2002年,作者参加原广州军区《战士报》举办的战时联勤保障研讨会。郑希圣摄“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镌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精神基因,它将“个人渺小”与“家国宏大”融为一体,提醒我们:爱国,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口号,而是每个生命对脚下土地最深沉的回响。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底层百姓的艰辛,时刻关心着他们的疾苦,从小帮助邻居挑过水,砍过柴,淋
2025-08-20 互动:29

“一唱雄鸡天下白”,毛主席和柳亚子的两首《浣溪沙》,以哲人的视角看中国革命胜利

(一)如何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何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49年初,就成为人们的议论焦点和热门话题。自1949年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始,毛泽东有多首诗词,有意无意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歌颂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委婉地回答人们的关切。《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二首就是其中的杰作。1950年的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举国欢庆建国一周年。全国各族
2025-08-19 互动:52

葛健豪诞辰160周年群众性纪念活动在双峰举行

纪念葛健豪诞辰160周年8月17日,时值葛健豪诞辰160周年,社会各界人士自发聚集,在湖南省双峰县举行以“缅怀革命母亲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群众性纪念活动。上午8点30分,蔡母葛健豪墓地拜谒仪式正式开始。由北京、上海、湖北、天津、湖南等地全体蔡林氏后人敬献的花圈摆放在纪念碑正前方。电视连续剧《春晖》剧组、京剧《母亲》剧组、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刘子微、娄底市贤母
2025-08-18 互动:23

“样板戏”是文艺经典

四十多年前那次“历史转折”以来,有一种不知谁“发明”的流传甚广的情绪性言论,说那个“十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是“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以此形容那个时期是“文化沙漠”。这里的“一个作家”,是指农民出身、描写农村、塑造农民英雄人物的作家浩然;“八个样板戏”,是指以革命现代京剧为主的八部文艺作品。
2025-08-18 互动:97

《管子》管窥

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区2025年7月下旬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再次验证了新时代法治机关处置此类事件的标准模板,即包庇和保护恶势力,消除和洗白社会丑恶,欺压和打击受害者(8月5日已经限流)。经历得多了,人已经变得有点麻木了,完全洞悉了它们的操作流程,无耻无能。这次事件又爆出一个新的成语——哑母跪官,即便这样自身的利益也得不到保护。仔细想想,为什么校园霸凌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
2025-08-13 互动:59

为什么说曹征路是新左翼文学的开拓者?

曹征路被誉为中国新左翼文学的开拓者,这一评价源于他在文学创作、思想立场和社会影响上的开创性贡献。以下综合其核心特质与历史定位展开分析:一、创作主题:直面社会转型的阶级阵痛曹征路的作品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为背景,聚焦工人阶级与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揭露市场化进程中尖锐的社会矛盾。《那儿》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工会主席朱卫国在国企改制中从抗争到自杀的悲剧,展现了工人
2025-08-08 互动:40

怎么看待钱穆的现代“士人政府”思想?

  钱穆出生于江苏无锡。十岁的时候,他与兄长一道考入无锡荡口镇新式小学——果育学校。果育学校是辛亥革命前无锡一所典型的新式学校,既有旧学根底深厚的宿儒任教,又有从海外学成归来具有新思想的学人教授。钱穆既接受了良好的传统国学的熏陶又能够接触新学,开阔了眼界。果育也开启了他日后喜欢历史地理,重视历史观念、民族意识,又兴趣广泛、博学多思的治学风格,为他日后
2025-07-17 互动:13

再谈一级学科课题研究(讨论稿)

该文虽然简短,但其属于我们中华文明在近现代科学发展条件下伟大复兴的首要内容,也属于在中西方现有理论体系之上新开设的学术理论项目,更属于世界科学革命、人类文明全球化和我们中华新一轮盛世顺利推进的战略性课题,所以恳请大家积极发表高见,通过集思广议将其补充得更加完善,从而为我们党和国家提供参考。
2025-07-14 段修斌 互动:4

续谈中华易经与“天地人”三道理论体系的现代化(讨论稿)

在文明与文化高度统一,且理论、意识形态与信仰协调一致的社会氛围中,官民自然会同心同德,并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推动社会发展,“上下同欲者胜”,"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样的政治与文化也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2025-06-06 段修斌 互动:6

王巍: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两千两百年大一统”: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中华文明从王国文明进入到大一统国家的文明阶段,开启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新阶段。
2025-05-20 王巍 互动:15

翟玉忠:一个民族废除经学无异于自毁长城

  印度文化的灵魂是吠陀经典,亚伯拉罕一神教的灵魂是《旧约》。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些“经”恰似夜空中永恒的星辰,指引着文明的航向,铸就着精神的脊梁。回溯人类历史长河,那些历经沧桑仍屹立不倒的伟大文明,皆以其经学为根基,构筑起独特的文化大厦。  难以想象,废除了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信仰这些宗教的族群会变成什么样子?甚至这些族群能否持续数
2025-05-12 互动:68

张晓玲:中国传统民本经济思想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2025-05-12 张晓玲 互动:14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