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2000 篇文章

朱树松:治病与革命

  朱树松:治病与革命  世有“不为明医(中医,后不赘),则为良相”之说。盖因医可为人治病,又可为国医疾。人病国疾,简而言之,俱为失正。医人医国,皆以扶正祛邪,其理一也。  疾病者,正虚邪干(gān),即是人身之“敌”,又是国体之“敌”。为使人国身康体健,生龙活虎,保持永恒,必须“革”疾病之命。故“革命”可治人国之疾病,而使人国永葆青春活
2022-02-21 互动:182

朱树松:中华民族独有的才是世界的

  朱树松:中华民族独有的才是世界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发扬光大,要想立于不败和领袖之地,在承运起势的同时,就是要把自己特有的那一点令世界“稀罕而翘首”的东西“略有保留”的“打”出去!让别人尝到点“甜头”,又不能尽学,才能有吸引力、凝聚力。这一点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西方集团在过去近百年的“运气”中做得再好也不过
2022-02-18 互动:117

伏牛石:咏叹乌台诗案中的苏东坡

  咏叹“乌台诗案”中的苏轼  近看康震先生《康震评说苏东坡》一书,感慨良多。尤其看到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一部分,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端。赏读之中,真有点情难抑,意难抒,心难静。难抑,难抒,难静之下,便在书页空白处,信笔写下几首顺口溜,现录于此文,与喜欢苏东坡的朋友交流互勉。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素不懂古诗词格律,犹不谙音韵平仄,不敢妄言为诗,故名之曰顺口溜,敬请各
2022-02-10 互动:63

胡澄在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同志书法展上的致辞:为时代立传,为人民代言,为党和国家抒情造像

  为时代立传,为人民代言,为党和国家抒情造像  ——在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同志书法展上的致辞  胡澄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艺术家和各位领导:  今天,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同志的书法绘画艺术展览在这里举行,我受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刘润为会长、王本周秘书长所托,代表我们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专程郑重向这个艺术盛典表示诚挚的祝贺。  忽培元同志是我们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2022-01-17 互动:87

原来,毛主席《如梦令·元旦》中的元旦,不是我们今天庆贺的节日

  2021年的最后一场雪,将新年的钟声敲响。银装素裹中,2022年的元旦冷艳登场。  喜欢毛泽东诗词的人们,对着漫天飘舞的雪花,咏起了《沁园春·雪》,欣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人们,刷屏着《如梦令·元旦》,期盼来年“风展红旗如画”。    ◆恭祝大家元旦快乐、新年大吉、阖家安康、万事顺遂!  可遗憾的是,人们期盼新年的
2022-01-01 互动:145

为什么集体主义是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轴?

  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是个体主义文化。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与本质。这个判断为我们认识西方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我们不知道它无处不在,也不觉察它的力量。  如果我们对集体主义文化进行理性的检视,厘清它的来龙去脉,我们会发现这是中华民族的法宝,是我们安身立命
2021-12-25 互动:75

世界文明正在酝酿一场风暴

通过考察证明,科学、文明、理论是紧密联系为一体的,比如中华气一元论和西方物理学就分别与中西方文明及其理论密切相关,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证实着它们相互之间的统一性,其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思考与梳理。
2021-12-19 段修斌 互动:55

蚩尤是黄帝儿子?“猛料”爆出

  战国时期,人们就构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宇宙体系?那时,人们就已经对人体结构有了准确认知,甚至能按照现存文字复原出一幅神似达·芬奇名作《维特鲁威人》的人体图?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约2500枚珍贵的战国竹简,是为“清华简”。从2010年开始,清华简的整理成果以一年一辑的速度出版公布。  在今年清华简第十一辑即将发布之际,《中国科学报》独家专访了清华大
2021-12-17 互动:144

毛泽东所说白居易诗歌的高明之处

即使到了最后二年,他七十三岁时,还不忘为社会、为子孙做一点有益的好事,他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
2021-12-13 朱永嘉 互动:143

得理巧饶人

  得理不饶人者常受诟病。对此,他往往还十分委屈:明明是自己“占理”,为什么不能使对方“服软”,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与支持呢?  得理不饶人者,输在一个“偏”字上。再大的“理”,也需要人的理解与认同,才能转化为行动。  理若不能深入人心,如何彰显其价值?得理不饶人者只是片面强调自己占理,而不考虑如何让对方理解、认同、接受,一味地执拗
2021-12-09 互动:70

朱永嘉:杜甫因何称“诗圣”?

在当代要成为一名文学家,或者是思想家、历史学家,应当有杜甫青年时代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要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敢于蔑视权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和他们的需求,才能真正成为时代和人民需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
2021-12-06 朱永嘉 互动:108

朱永嘉:李白的精神本质

  中国历史上除了秦、隋比较短促以外,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这大概也是一个客观规律,是矛盾演变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个历史过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比较长的一个王朝,前后历时289年,它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应该说唐朝的统治是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在位的时间只有23年。从在位的时间讲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间很长,前后长
2021-12-01 互动:120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需要正本清源,并以纲领目

努力挖掘出我们中华文明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根,从而在其现代化基础上从根部实现它们的相互嫁接,以实现其“落地生根”。
2021-11-24 段修斌 互动:63

送别母亲

  四月份从南方回到老家,第二天就把母亲接到我们家,发现仅仅隔了半年时间,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母亲原本不高不胖的身材更加矮小单薄了,腰背也更显佝偻了,走起路来已经有点吃力,需要人紧紧跟在后面或者适当搀扶才行。母亲的身体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实在令我出乎意料。看到岁月的魔力短时间内竟把母亲打磨成这个样子,心里瞬间泛起一股莫名的悲酸。  2019年我和妻子去南方前,母亲在
2021-11-18 互动:71

《王祯农书》: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始终是国家和社会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为了总结农业发展经验和指导农事生产,中国古代编写了大量的农学类书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农业和文化遗产。其中,《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曾被国外农学专家誉之为中国古代最有魅力的一部农书。《王祯农书》以作者王祯命名。王祯,字伯善,为元初东平路泰安州人(今山东泰安),元世祖至
2021-11-14 互动:48

高翔: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理念的时代升华和科学表达。
2021-11-13 高翔 互动:62

发现“四书五经”第一句就是歌颂毛主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书五经”之首、儒学经典《大学》的开篇之句,标明的是做治国理政大学问的根本。  一是“明明德”,即悟道,领悟经天纬地的大道,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是“亲民”,即切实地以民为本,致力于济世救人的事业。  三是“止于至善”,即个人修为如同圣贤,达到无法超越的最高境界
2021-11-04 互动:489

《先生》重磅推出!中国历史研究院原创歌曲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进度条,百分之22 先 生 统筹/监制:恺心 作词:王廣之 作曲/编曲:何仡制作人/音乐总监:奇然演唱: 奇然 沈谧仁 徐远书 NL不分 根小八 佑旻 楚歌同学和音编写:何仡和音: 秀三岁 混音:dB音频工作室 剪辑:源远 音乐出品: 中国历史研究院、 平行世界工作室风雨如磐暗故园先生以血荐轩辕看客愚麻惊奋起医书换得笔如椽 狂人日记发呐喊于无声处卷巨澜殷殷野草吮雨露热风死火刺怪天 孔

2021-11-03 互动:86

中华文明需要收复失地并重塑信仰

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基础上,我们中华的人道信仰已由“人性本善”深化为“劳动”。而通过这一深化,其不但使我国的“人性本善”实现了落地生根,通过“人性与动物性的对立统一运动”理清了我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人文科学中的基本矛盾,而且也通过“劳动与寄生的对立统一运动”彻底理清了我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学中的本质区别。
2021-11-01 段修斌 互动:25

1983年梁漱溟来到毛主席故居,想起三十年前与主席争吵,忏悔不已

    1983年,九十岁高龄的梁漱溟老先生拜访毛主席故居。站在树下,他想起了三十年前和毛主席一次激烈的争吵。那是在政协会议上,梁漱溟作为代表发言,他同毛主席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分歧,涉及面很广很深,对于国家的发展路线,两个人当着众人的面争执起来。  毛主席还在世时,梁漱溟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他只认为这是坚持己见。1976年,毛主席逝世。梁漱溟听闻噩耗悲痛不已,他说,“连个
2021-10-21 互动:405

习近平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点击阅读习近平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新华网 (news.cn)
2021-10-18 互动:28

再析中西方文明的纲领性作用

2021-10-13 段修斌 互动:55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以过去世界文化之兴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结,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2021-10-05 钱穆 互动:77

毛主席的知音,我们纪念鲁迅诞辰的13个原因

  张宏良评价鲁迅说:“一个人在精英集团中越孤独,在人民中就越受欢迎。一个人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越远,他距离人民群众就越近。”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孤独者,提醒中国人要警惕自身的劣根性,不要堕落和迷失方向。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拥护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下面我从13个方面浅谈一下伟大的鲁迅。  1.忧国忧民、弃医从文。从救治身躯转为救治灵魂,同样都是救亡
2021-09-27 互动:36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大国崛起